为什么在家就无法好好工作,去了星巴克之类的地方却能效率很高的工作?

2021-03-14 10:34:30 +08:00
 forsky

现在需要在家工作,可坐在电脑前总是做些与工作关系不大的事情,有时甚至开始上网忘记了工作。 于是就去了 CAFE,计划四个小时的工作两个小时弄完了。 有人有和我一样的经历么?怎么处理呢?

5979 次点击
所在节点    问与答
58 条回复
fiypig
2021-03-14 10:39:06 +08:00
家就是舒适区,能影响自己的太多,不过看个人控制力。
anguiao
2021-03-14 10:45:14 +08:00
单独弄个房间,比如书房什么的,用来工作,会好很多。
netshell
2021-03-14 10:48:02 +08:00
家里是免费
星巴克好歹得买杯美式 28 元
zy20031012
2021-03-14 10:50:09 +08:00
只是想换个环境。。。。。。。

那我距离,我日常用的是苹果手机,有的时候需要思考,会用安卓记录内容,不为别的,就是想换个环境,没有面对日常环境的厌倦感。
terranboy
2021-03-14 10:51:18 +08:00
白噪声?家里也开白噪声
securityCoding
2021-03-14 10:52:59 +08:00
星巴克光线的问题,你在家留个床头灯试试,比星巴克效果好多了
revalue
2021-03-14 11:00:31 +08:00
去星巴克偷看白领小姐姐 一天就过去了 什么事也没干
falcon05
2021-03-14 11:02:35 +08:00
人本质上都是喜新厌旧的,在一个地方呆久了很容易麻木
wangtong868
2021-03-14 11:07:22 +08:00
我是有 adhd 的,所以只能靠自习室这种提高注意力。家里真的是太放松了
SuperMild
2021-03-14 11:08:03 +08:00
因人而异,有的人需要非常安静,而我也是喜欢有点背景噪音。

在星巴克毕竟环境相对陌生,人的警剔性会高些,这有助于提高注意力。在家是绝对安全的环境,人容易放松,放松状态下注意力容易分散。

另外星巴克周围有陌生人。人在独处时与周围有陌生人时的行为模式是不一样的。

上述两个因素加起来还会产生另一个副作用:提高对时间流逝的敏感度。在家对时间流逝不太敏感,时间紧迫感会差些。
santheniko
2021-03-14 11:14:37 +08:00
个人感觉书房也无济于事,可能和个人定力
我书房有台式电脑专玩游戏,各种闲书和各种专业书籍,还有几把吉他以及口琴。可供分散注意力的东西太多
家里想喝水了两步就去了厨房,然后上个厕所摸鱼一下刷会手机,效率其实很低

咖啡厅除了花钱什么也没有,干活就完事了。
niucility
2021-03-14 11:15:24 +08:00
环境隔离,是不是潜意识里就不认为家里是个工作的地方?
flywall
2021-03-14 11:19:47 +08:00
定力很重要

不参加晚自修,在家里读书,道理相通
kerrspace
2021-03-14 11:21:11 +08:00
我觉得是在星巴克自动进入一种表演模式了 类似于你在家里穿的衣衫不整 但是出门就收拾的很干净是一个道理。你在星巴克首先周围肯定也有干活的人 环境本身也挺好的 你就无形中感受到一种 peer pressure,想让自己的表现去 match 那个环境。
niucility
2021-03-14 11:28:07 +08:00
@wangtong868 adhd 握手
netshell
2021-03-14 11:29:25 +08:00
@kerrspace 这个理论赞同👍
valueOne
2021-03-14 11:51:48 +08:00
家里太舒适了
GoLand
2021-03-14 11:57:50 +08:00
先问是不是,再问有没有。
zjsxwc
2021-03-14 13:52:36 +08:00
所以楼主你在家开直播干活,也是一样能达到星巴克效果。
wintersun
2021-03-14 14:23:04 +08:00
@netshell 不不不,家里免费是假象,想想你的房租 /房贷…… 哈哈哈

这是一个专为移动设备优化的页面(即为了让你能够在 Google 搜索结果里秒开这个页面),如果你希望参与 V2EX 社区的讨论,你可以继续到 V2EX 上打开本讨论主题的完整版本。

https://www.v2ex.com/t/761445

V2EX 是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是一个分享自己正在做的有趣事物、交流想法,可以遇见新朋友甚至新机会的地方。

V2EX is a community of developers, designers and creative people.

© 2021 V2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