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绝望的 Android 后退、主页、多任务 Navbar 设计

2021-04-05 22:16:31 +08:00
 haruhi
有点长,就不全文贴过来了。大概是吐槽 Android 第一期。

https://bilibi.li/2021/04/05/android-navbar-nightmare
7834 次点击
所在节点    分享发现
78 条回复
also24
2021-04-06 14:40:49 +08:00
继续补充一下关于 Android 的 Task 机制,这个机制为什么在文档上看起来非常复杂呢?

实际上,这个机制对应的就是 『单应用多窗口』,这个在桌面操作系统上习以为常的功能。
而 iOS 系统,实际上一直只支持 『单应用单窗口』,只有在 iPadOS 之后,才引入了 『单应用多窗口』。

『单应用多窗口』的最常见应用场景,就是微信小程序:
Android 上的微信小程序,是可以展示为和微信同一层级的独立 Task 的,可以直接在多任务界面切换。
而 iOS 系统由于只支持『单应用单窗口』,就需要先切换到 wechatOS,再选择具体的小程序。

当然,在小小的手机屏幕上,引入这种重量级的功能,许多 APP 又不适配,选择将自己做成『单应用单窗口』形态,那必然会引起更多的麻烦,包括对返回键的适配难题。
这样来想,这可能也是为什么 Apple 只在尺寸更大的 iPadOS 上引入这个功能吧。

以上,无关优劣,各有取舍罢了。
KyonLi
2021-04-06 14:42:26 +08:00
前几天更新了 Android 11 发现返回手势还是不跟手,手指的操作已经完成离开屏幕了返回动画才刚开始
mygreens
2021-04-06 14:54:09 +08:00
@also24 Task 不是多窗口的问题。比如在微信看到一个链接,点击之后跳转到系统浏览器(假设可以),在浏览器消费完之后想返回,这时候点返回究竟是返回到浏览器主页,还是到微信,这个是不明确的,app 会拦截返回事件做自己的逻辑,不同的 app 实现都不同,给用户很大的迷惑。相比 iOS 在这种情况下会在通知栏显示返回上一个 app 按钮。
硬返回键确实方便,但是有目的上的迷惑,并且手势和页面冲突,iOS 的返回有很多问题,但谷歌的反逻辑操作更迷惑,这个谷歌自己都不想解决。
clf
2021-04-06 14:56:31 +08:00
个人认为 Android 的返回逻辑是挺清晰的,无论 App 有没有做所谓的适配,我的返回按钮都会执行默认的返回逻辑。按钮改边缘滑动无疑是对全面屏的适配。
( IOS 也做了适配,但没有要求强制实现,且没有默认的返回逻辑,所以可能出现:5 个连续的页面浏览中,前面 2 个和后面 2 个是可以左滑返回的,中间一个必须点左上角返回。这是我退坑 IOS 的原因之一,手没这么大,点左上角太累了。所以个人认为 IOS 目前的 UI 交互逻辑适合小屏时代而不适合全面屏时代。
also24
2021-04-06 15:08:20 +08:00
@mygreens #43
我一直强调谷歌的规范,按规范来说,是很明确的,此时一定是返回微信。
(至少从 2015 年至今,谷歌从未修改过这个规范)


实际上,楼主文章中举的例子,在 iOS 上的动作同样是不明确的:
a. 当用户打开一个 Twitter,并点开了 Tweet A ;
b. 然后用户去 Chrome 里搜索一个内容,搜索结果里有另一条 Tweet B,用户很感兴趣,点击了这条搜索结果;
c. 这时候浏览器跳出,自动打开了 Twitter 应用,并跳转到了 Tweet B,这时候,用户点击后退,是应该回到 Tweet A,还是回到浏览器的搜索结果?


在 iOS 上,步骤 C 的迷惑略有不同:
这时候,用户点击后退,是应该回到 Tweet A,还是回到 Twitter 应用的首页?


需要注意的是,iOS 是没有针对这种场景的规范的(至少我没翻到);
可能有点沾边的是 HIG 中的 Navigation 部分,暗示了不同类型的 Navigation 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处理:
https://developer.apple.com/design/human-interface-guidelines/ios/app-architecture/navigation/
huaxianyan
2021-04-06 15:09:11 +08:00
@also24 我觉得很有道理

有的时候我调用 APP 只是想查看那一个信息,但是看完了返回却不是返回浏览器,而是返回到 APP 的主页,这让我很困扰
binux
2021-04-06 15:19:26 +08:00
你知道 iOS 的四种后退吗?
photo 的后退在左上
lookup 的后退在右上
浏览器的后退在左下
有道词典的后退在正下方
mygreens
2021-04-06 15:21:33 +08:00
@also24 我的看法是,不管是不是遵从规范,只要是硬返回键,大不了多点几下总能返回到上一个 app,安卓的返回键用了十年也什么大问题。
但是手势导航之后,官方开始模仿 iOS,从左往右滑的语义就是要把当前页面滑走,但安卓上映射到的是物理返回键,这时候 task 栈的逻辑不一定是返回上一个页面,这个才是让人迷惑的点。谷歌只是照搬手势,产生的逻辑上的和跟老控件之间的冲突一概不管,目测未来几个版本还要改,这个是灾难级的。
mygreens
2021-04-06 15:24:00 +08:00
@also24 安卓 9 上的胶囊按钮应该是处于这种考量,之后看到 oem 全部改成手势之后也跟着改,但是不解决由此产生的问题,这对开发者和用户都是无法接受的。
also24
2021-04-06 15:25:47 +08:00
@mygreens #48
单纯 『从左往右滑的语义』这部分,我觉得没有任何问题。

甚至于,这是比底部的虚拟返回键更明确的语义,因为『按照规范』来说,这时候『 task 栈的逻辑一定是返回上一个页面』,这是非常明确的。

该死的是谁?该死的是那些不按照规范设计的,『 task 栈的逻辑不一定是返回上一个页面』的 APP,是他们导致了这个不明确,而不是完全遵照规范设计的 Android 的手势。
NSAgold
2021-04-06 16:06:03 +08:00
@also24 而且安卓 1.5 好像是五大金刚
idealhs
2021-04-06 16:18:38 +08:00
android 转 iOS 说一说个人体验
iOS 的返回,不是被 Google Android 完爆?
Google Android 的返回,不是被魅族 mBack 完爆?
camillo
2021-04-06 16:23:13 +08:00
汉堡菜单 Google 已经开始改了估计
Google Play 最新版已经取消掉汉堡 变成点击首页右上角的头像弹出菜单的形式了 和 Gmail 里那个一样
但是 Gmail 那个弹出菜单是只有账号切换管理相关功能的 邮件相关的一长串功能还是塞在汉堡里……
所以也不知道 Google 下一步会怎么走 菜单内容比较少的可以像 Play 这样塞进头像弹窗里 多的怎么办 拭目以待
abersheeran
2021-04-06 16:54:09 +08:00
我觉得果粉没必要踩安卓来抬高 iOS 吧。
有钱买苹果的,基本都会买个苹果意思意思,没钱买苹果的你再吹别人也不会买的。

另外,我就是你说的那个 8 -> 10 的安卓用户。我没有丝毫不适应。你不适应,因为你是果粉,是你的问题,不是安卓的问题,更不是安卓用户的问题。
also24
2021-04-06 17:30:32 +08:00
@abersheeran #54
没必要先划定标签,这样是不利于清晰的讨论问题的。
爱之深恨之切,有一些尖锐的声音,往往是重度使用群体才会发出的。

其实看看楼主的博客,楼主更像是一个 Android 粉,或者说的严谨一点:Pixel 历代机型使用者。
https://bilibi.li/2020/05/02/google-pixel-4-xl-review
abersheeran
2021-04-06 17:32:25 +08:00
@also24 我倒觉得只是反串黑。
borisz
2021-04-06 17:38:16 +08:00
真实怀念魅族的小圆点
marcong95
2021-04-06 17:47:53 +08:00
作为 Android 手机 + iPad 用户,iOS 没有系统级的返回操作才是让人绝望,所谓的屏幕边缘右划返回在 [小屏] 手机且 app 正确实现的前提下确实是比较符合直觉的。但是,在大屏手机甚至平板上,你往往基本上只能点击左上方的返回按钮,而且在横屏且具有侧栏的 app 上,这个返回按钮在 [中上偏左] ,而非左上,极难定位
psklf
2021-04-06 19:36:40 +08:00
一直坚持保留三个按键。拒绝手势。
matrix67
2021-04-06 19:58:56 +08:00
@binux #47
哈哈哈哈 茴字的四种写法

这是一个专为移动设备优化的页面(即为了让你能够在 Google 搜索结果里秒开这个页面),如果你希望参与 V2EX 社区的讨论,你可以继续到 V2EX 上打开本讨论主题的完整版本。

https://www.v2ex.com/t/768188

V2EX 是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是一个分享自己正在做的有趣事物、交流想法,可以遇见新朋友甚至新机会的地方。

V2EX is a community of developers, designers and creative people.

© 2021 V2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