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吃得太饱了” 跟 “解决提出问题的人” 似乎是同一个逻辑

2021-05-12 13:53:05 +08:00
 GeruzoniAnsasu

如果把问题和需求写成链是下面这样子:

人在问题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人在饥饿中->解决温饱->寻求额外满足->满足额外需求

当需求链走到第三环时,切断它,不让它往后走,而是往前倒退

4270 次点击
所在节点    随想
41 条回复
SuperMild
2021-05-12 22:30:25 +08:00
@BeautifulSoap 对于你列举的那些论调,我觉得要么追问他是否意识到古人、穷人面对的困难,才是愿意沟通的态度。如果不愿意和他沟通,完全不发言更好。

如果 A 只是想装逼不想思考和沟通,然后 B 在不愿意和 A 沟通的同时又开口讽刺,结果 A 继续装傻,B 继续讽刺,双方都不愿意交流,双方又有来有往说着类似你傻、你才傻、反弹、再反弹之类的话…… 我们应该都不想变成这样吧。
wanguorui123
2021-05-12 22:41:04 +08:00
躺平 -> 机会爆发 -> 一小部分人抓住机会 -> 吃到红利 -> 更多的人参与竞争 -> 竞争白热化 -> 内卷 -> 躺平

人类就是不断躺平和内卷中循环
SuperMild
2021-05-12 23:13:36 +08:00
突然联想到另一句类似的话 “建议你多读书” 或者 “小学生”

多数情况下这些话都单独使用,就这么短短的一句就没了,毫无内容毫无逻辑,如果我没有理解错的话,其实这些话真正的意思是:你闭嘴,我不想听,不想思考,也不想说,你也不许说。

是自己拒绝交流,并且希望别人也不要互相交流的态度。不知道为什么这种态度很常见。
newtype0092
2021-05-12 23:35:55 +08:00
要十斤精肉,切作臊子,不要见半点肥的在上面。
再要十斤都是肥的,不要见些精的在上面,也要切做臊子。
再要十斤寸软骨,也要细细地剁做臊子,不要见些肉在上面。
pcmgr456
2021-05-13 01:46:02 +08:00
去和小粉红讲逻辑就是鸡同鸭讲,懂得都懂
charlie21
2021-05-13 02:13:32 +08:00
这个帖子在讨论的是什么 我居然没有看出来

> 我们当然不想采用“解决提出问题的人”的问题处理方式,但“饿一顿就好了” 呢?似乎就并不那么有害。

A 可以放弃了为 B 解决问题的机会,和,B 放弃了解决问题的诉求,要解耦。
A 是不应该为 B 的意志负责的,这是解耦的结果

B 完全可以去找 CDE 解决问题嘛,他放弃了这个意向 是他自己的决定。这和 A 无关。若 CDE 真的解决了 B 的问题,B 是唯一受益人 cuz he pays the price.

A 不会来 pay the price, however A 也没有拦着 B 去 pay the price. 若你真想干啥谁拦得住哟

如果不解耦,那么 A 完全可以说 B 就是碰瓷犯,尼玛自己想要什么自己不去追求,赖 A,赖得着么?他选择在一棵树上吊死,怪树?
charlie21
2021-05-13 02:46:57 +08:00
如果你想做什么但中途做别的去了 因为你觉得别的更好,那么这个是不加分也不扣分的

如果你责怪一个既没有鼓励你 也没有拦着你去做啥啥啥的,那么就要扣分了。为什么不肯承认这就是自己的意志,却要推诿给别人呢
happinessnch
2021-05-13 08:33:00 +08:00
日本人有一颗“只要你不影响别人,随便你怎么变态”的包容心和“不管自己怎么变态,都不能影响别人”的责任感。
中国人有一颗“只要你和别人不一样,就觉得你需要教导”的温暖爱心和“不管自己多么平庸,都要去影响教导别人”的责任感。

还是吃得太饱了 == 不管什么事都要发表言论,甭管我了不了解。

这个问题在于,对于你不是非常清楚的事情,是否要参与的问题。
有着清楚程度和参与程度的度量问题。

预备水生火热中。
SuperMild
2021-05-13 08:59:23 +08:00
看到楼主附言说:也许“饿一顿就好了” 呢

不认同这个观点。因为,一旦不专注于问题本身,就会掉进混沌的泥潭,如果你认为对方有错,最好的做法是直接讨论他如何错,如果你认为对方不讲道理或拒绝沟通,最好的办法是不理他(而不是陪他一起在泥潭里打滚)。

你说他 “饿一顿就好了” ,最大的问题是,他也可以说你 “饿一顿就好了” ,谁对?或者他说你 “读书太少”让你多读点书再来讨论,同时你也认为他才是读书太少,那么究竟谁读书更多?这就是在泥潭里打滚。脱离问题去讨论对方这个人如何如何,这种行为就是扔泥巴。

我建议我们往远离泥潭的方向走一步,问对方要不要走这边(正常讨论),如果对方不愿意,那我继续走自己的路,不必陪他互扔泥巴,尽量不要做扔泥巴的人。
jiayong2793
2021-05-13 09:58:15 +08:00
有一条潜规则:百姓是用来被剥削,被奴役的。
当有人不想被奴役的时候,这个人就违反了这个潜规则,就是有问题的人。
所以,提出问题的人其实本身就是个问题,而这个问题的本质矛盾就是利益矛盾。
godwinma
2021-05-13 10:16:30 +08:00
@chogath 这句话从哪来的?有点意思。
godwinma
2021-05-13 10:17:08 +08:00
@chogath 搜了下,是大秦帝国啊。看来我还是要多读书了。哈哈
chogath
2021-05-13 10:18:05 +08:00
@godwinma 《大秦帝国之裂变》挺有意思的
dfkjgklfdjg
2021-05-13 10:48:10 +08:00
“还是吃得太饱了” 相对的问题:为什么 0 + 0 等于 0 ;
“解决提出问题的人” 相对的问题:地心说为什么会有本轮和均轮;

主要就是提出的问题的水品,有一些问题的就很奇怪,所以会说吃得太饱,让他收收心着眼眼前的事情,或者更有意义的事,对他的人不会去攻击,攻击的是他提出来的问题。

而 “解决提出问题的人” 攻击的是人,而不是问题,区别就在这里。

所以链路应该是这样的:
"还是吃得太饱了":1. A 遇到问题 👉 2. A 提出问题 👉 3. B 接收问题 👉 4. B 认为问题无意义 👉 5. 问题不予解决 👉 6. A 继续生活
"解决提出问题的人": 1. A 遇到问题 👉 2.A 提出问题 👉 3.B 接收问题 👉 4. B 认为受到威胁 👉 5. 处理提问人 A 👉 6. 提问人被抹除
bk201
2021-05-13 10:59:53 +08:00
说吃的太饱的人,本身也是吃的太饱,既然觉得无意义,何必要要回复。所以人类真的是个矛盾体
Lemeng
2021-05-13 11:07:54 +08:00
为何要提无聊问题和为何要回复无聊问题。本身都是问题。哈哈
dandelion911
2021-05-13 11:13:11 +08:00
“吃得太饱”和”解决提出问题的人“没有带入具体的情景 有了约束条件 才能讨论等式是否成立
例如 昨天 512 看到都江堰聚源中学家长还在为烂尾楼死去的儿女维权 有种悲伤情绪 13 年不断提出问题的父母被排除公众的视野 但地震烂尾楼问题也让建筑监管加强 个人而言 即不想成为提出问题的人 也不想解决提出问题的人 而是帮助人更好的解决问题 才能让自己心安理地吃得饱 也希望给提出问题的人一些关注 避免问题复现在自己身上
ELloop
2021-05-13 12:43:26 +08:00
@happinessnch 这么说中国内陆言论表达的实际表现比日本繁荣自由咯,怕不是反过来的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与其说是你感受为的“参与”或说“责任”,不如说是一根绳上的蚂蚱,你动会扯到别人,别人想动要去扯你,不想某个人动被扯到就要尽力远离自扫门前雪,要不就大家一起按死不让他动。普遍国人表现,无论亲人再亲,自然亲近的拥抱行为也是很难的,你说成是体面也好害羞文化也好;同时无论再生疏隔的再远想推开人情、关系的牵扯也是很难的,你说成是情况复杂也好江湖也好,其实是普遍人的存在边界柔弱规矩穿着孔且捉襟见肘。最简单我在这里无心无意说个禁词,你和非常广范围的对象会感觉被扯到,也确实会表现为被扯到。比如很多情况都在试图使用“正能量”把他者的悲伤抹杀,人类正常的悲剧被迫成为狭隘群体意识拖累的尸体。
happinessnch
2021-05-13 18:12:11 +08:00
@ELloop 今天天气挺好的,中午下了一会雨。
JarvanIV
2021-05-13 20:16:44 +08:00
两者并不是同一个逻辑
还是吃得太饱了

这是一个专为移动设备优化的页面(即为了让你能够在 Google 搜索结果里秒开这个页面),如果你希望参与 V2EX 社区的讨论,你可以继续到 V2EX 上打开本讨论主题的完整版本。

https://www.v2ex.com/t/776469

V2EX 是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是一个分享自己正在做的有趣事物、交流想法,可以遇见新朋友甚至新机会的地方。

V2EX is a community of developers, designers and creative people.

© 2021 V2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