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e watch ecg 使用技巧,可以构成 6 联导

2021-10-31 10:41:29 +08:00
 hearlessnor

众所周知,apple watch 开启 ecg 后可以检测出 1 联导心电图,但是相比于医院十二联导心电图可记录的参数欠佳。 无意中看到了一个链接,引用了一篇 sensor 期刊论文,其中作者提出了将 aw 放置身体不同位置,可以额外构成 5 个导联,加上原本的 1 导联,以获得共计 6 导联的心电图。附上链接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6832209/?report=classic 。 附上示意图。

2636 次点击
所在节点    Apple
9 条回复
botshawn
2021-10-31 12:18:45 +08:00
至今不太会用 ecg ,两只手的皮肤要不要接触…具体是什么姿势…按的时候右手手指需不需要不接触左手手背…
imtyz001
2021-10-31 12:24:00 +08:00
@botshawn 打开 ECG 软件后, 非戴表手的食指轻轻施压于数码表冠, 不要接触戴表手的皮肤. 表带尽量紧, 以食指轻压表冠时手表不会在手臂上滑动为宜 (跟随皮肤的位移是正常的)
terence4444
2021-10-31 12:25:23 +08:00
需要 6 个表一起吗?不过没有 6 个大拇指。
这样测出来的都不在同一个时间里,还要对准看?
hearlessnor
2021-10-31 12:49:38 +08:00
@terence4444 一只手表测量,不是同步的,但是 6 个导联一只手表整体测完 3min ,短时间内,也具有一定参考性。相比一导联,更具有一定医学参考性,
winddweb
2021-10-31 15:58:18 +08:00
interesting ,非常 pro 的人才能用到了。
bao3
2021-10-31 16:48:21 +08:00
对 ECG 来说,这种错时量表如果真有是有身体不适,是不具备参考意义的。当然,非要去折腾,那可以。
简单来说,你要是真的有心内问题,就用医院那个,否则折腾了 AW 的 ecg 就真的在作死
ryj5566
2021-10-31 17:34:27 +08:00
感谢分享,还能这么用,长见识了。不过看了官方说明,检测窦性心率和心房颤动,似乎单导程就足够了。

「心電圖」 app 的運作原理
Apple Watch Series 4 、Series 5 、Series 6 或 Series 7 的「心電圖」 app 所產生的心電圖類似單導程 (Lead I) 心電圖。醫院或診所一般提供標準的 12 導程心電圖。該 12 導程心電圖記錄心臟不同角度的電流訊號,然後產生十二種不同波形結果。Apple Watch 上的「心電圖」 app 所測量的波形,與該十二種波形其中一種相類似。單導程心電圖可以提供心率和心律的資料,測出心房顫動的分類結果,但無法識別某些情況,例如心臟病發。醫生通常會吩咐病人在家中或醫院內戴上能夠測量單導程心電圖的儀器,以便進一步了解病人的心率和心律。不過,Apple Watch Series 4 、Series 5 、Series 6 或 Series 7 上的「心電圖」 app 則無需醫生安排,亦能產生與單導程心電圖類似的心電圖。
多項研究同時使用 Apple Watch 「心電圖」 app 和標準 12 導程心電圖進行測試,比較結果後發現「心電圖」 app 所得出的竇性心律或心房顫動分類結果與標準 12 導程心電圖一致。
曾經對大約 600 名測試對象進行臨床試驗,以測試「心電圖」 app 將心電圖記錄結果分類為心房顫動或竇性心律的準確性。在可分類的結果中,竇性心律分類的特異度為 99.6%,而心房顫動分類的敏感度為 98.3%。
上述臨床驗證結果只反映在受控環境下的使用情況。在現實生活中使用「心電圖」 app 時,可能出現更多不明確及無法分類的情況。
zhucelws
2021-10-31 18:01:53 +08:00
MDPI 上真是什么都有
zmxnv123
2021-10-31 18:14:59 +08:00
好像对于我来说,ecg 的最大功能就是在微信群里给别人说,”hi 你看我的的 i watch 能看 ecg”

这是一个专为移动设备优化的页面(即为了让你能够在 Google 搜索结果里秒开这个页面),如果你希望参与 V2EX 社区的讨论,你可以继续到 V2EX 上打开本讨论主题的完整版本。

https://www.v2ex.com/t/811850

V2EX 是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是一个分享自己正在做的有趣事物、交流想法,可以遇见新朋友甚至新机会的地方。

V2EX is a community of developers, designers and creative people.

© 2021 V2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