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国内常用的聊天软件都不支持已读回执?

2021-11-01 13:12:52 +08:00
 c6h6cl6

发现相比国外常用的即时通讯软件,国内的都没有已读回执功能。这里指家人朋友之间使用的即时通讯软件。

国外常用的 Facebook Messenger, WhatsApp, Line, Telegram, Snapchat ,还有不知道该不该算的 iMessage ,都具有已读回执功能。

是因为国内有什么特殊的情况吗,我不太想得到。

14090 次点击
所在节点    问与答
144 条回复
pkoukk
2021-11-01 15:44:33 +08:00
钉钉,飞书,企业微信都有。
但是我司的企业微信没开已读回执,因为氛围不是那么 push 。
zjm947373
2021-11-01 15:47:28 +08:00
因为 qq 没有所以微信没有,qq 是 20 年前的软件,根本没有已读回执这种高级功能,微信本质就是 qq 简化的产物,自然就和 qq 一样没有已读回执
而且中国人基本就没怎么用过短信和邮件
S1ahs3r
2021-11-01 15:51:00 +08:00
太魔怔了.
喜欢用已读回执, 直接给你个钉钉套餐+电话钉就知道什么叫酸爽了
missz
2021-11-01 15:58:19 +08:00
为什么要加?已读不回不是正常操作么
Williamwang
2021-11-01 16:14:34 +08:00
是不是因为,用户互相被教育了?国内用户被微信默认没有已读教育了,所以不喜欢已读;国外用户默认使用的 WhatsApp 或者 Facebook message ,再或者 line ,默认就有已读,所以习惯了已读?
makelove
2021-11-01 16:16:50 +08:00
这个功能很多人不喜欢

比如我经常会收到消息,我会看一下是不是重要的,不重要的先晾着对方等有空了处理,有回执的话就不好了他知道我是故意晾着他
arthas2234
2021-11-01 16:21:19 +08:00
以前用 Line 就有,我一度很反感这个功能。没有已读的功能,算是国产软件里比较好的地方了
luny
2021-11-01 16:28:35 +08:00
印象中微信好像搞过测试版本加了已读回执,被怼回去了
meteor957
2021-11-01 16:31:17 +08:00
为什么要加,因为你喜欢?
xiaoyang7545
2021-11-01 16:33:43 +08:00
日常生活对工作流要求没那么高,不希望有这个回执。
lianxiben
2021-11-01 16:40:59 +08:00
建议你用钉钉当社交软件
raycool
2021-11-01 16:42:36 +08:00
@hahasong 当年好像是发送到对方设备回执?用户看没看好像不知道.
HeyVincent
2021-11-01 16:46:21 +08:00
某位被吹上天的产品经理:这不是用户需要的,用户需要的是拍一拍和炸屎。[看我头像]
Veneris
2021-11-01 16:49:07 +08:00
微博之前有的,前两年也取消了,这个怎么说?
fxxkgw
2021-11-01 16:57:35 +08:00
讲真,谁出这功能,如果非工作必须,我第一时间卸载。。
mourner
2021-11-01 17:06:20 +08:00
挺好的,
不想让人看到已读不回.
让舔狗多了没回就是没看到的幻想.
jiayong2793
2021-11-01 17:06:35 +08:00
又一只舔狗想要已读回执
crisrock
2021-11-01 17:18:13 +08:00
让我想起了电影角头里面的一个场景
chitanda
2021-11-01 17:32:00 +08:00
因为东亚人或多或少都有这种文化,人情很重,再加上这几年人也越来越敏感了
zmxnv123
2021-11-01 17:45:31 +08:00
这次我确实站小龙。

用过飞书的人都知道已读不回有多恶心,不仅是对发送人,对接收人也一样,这还是工作 IM ,要是放在生活 IM 上,不能想象。

成年人的世界没必要把什么都敞开了说,有时候没有回复就是拒绝。

这是一个专为移动设备优化的页面(即为了让你能够在 Google 搜索结果里秒开这个页面),如果你希望参与 V2EX 社区的讨论,你可以继续到 V2EX 上打开本讨论主题的完整版本。

https://www.v2ex.com/t/812110

V2EX 是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是一个分享自己正在做的有趣事物、交流想法,可以遇见新朋友甚至新机会的地方。

V2EX is a community of developers, designers and creative people.

© 2021 V2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