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cker
2022-03-07 16:30:33 +08:00
根本原因在于房价涨了。
很多人总是说,房价体现的是有钱人的财富,房租体现的是打工人的收入;但这句话忽视了一点,打工人的定义,在变化。
2014 房价低点的时候,上海 4 万能买到中环内不错的房子,300 万总价 120 万的首付就能上车 80 平左右的房子。
年入 30 万攒 3 年 /家里支持 60 万,或者家里直接 120 万首付,再或者家里直接 200 万首付月薪 1 万也能还房贷。这样的条件,其实真的就是三四线独生子女家庭普通或者普通偏上水平。如果纯靠个人,年入 50 万,那 3 年就攒够;或者年入 30 万工作 6-8 年攒个 120 万,也够。这样的话,租房群体基本都是中低收入群体。
所以,2014 年甲毕业的时候,甲和 2 个同学租了杨浦 140 平豪装 3 室一厅,3 人合计 7500 元。之所以能租到这样的房子,那是因为这样的名校毕业生(月入过万),已经是这种房东能找到的最好的房客了;稍微毕业几年或者家里更好些的,总能凑出来 100 万首付吧,总要买房吧。
2015 年末至 2016 年大涨之后,300 万的门槛涨到了 500 万,不管是首付难度还是还贷难度都大大提升。税前年入 50 万,那么攒 6 年也赞不够 200 万首付;收入低的,家里得出 300 万才能还贷压力不大,这和 120 万首付天壤之别。这个时候,上海买房的门槛,已经从“小康”变成了“中产”。
这个时候,大量年入 30 万以上阶层只能租房,直接拉高了房租。房租上涨在 2016 年中旬开始,比房价上涨晚了半年。之前是税前 1.5 万的人租 3000 的一室一厅,变成了税前 2 万以上的人花 5000 租一室一厅。
2021 年大涨之后,500 万的房子涨到了 700 万(具体区域不一致),再考虑上房贷收紧,二手实际首付比例大幅提升。这个时候,中环内非老破小的门槛,已经变成了实打实的中产阶级。
房价上涨,直接导致大量年入 50 万的人成为租房阶级,一室户涨到 5000 ,一室一厅超过 6000 也合理了。这个时候,月入 2 万才能一室户,月入 3-5 万才舍得租一室一厅。
房价上涨扩大了租房群体范围,改变了供求关系;月入 3-5 万阶层的人占据了中端租房市场,月入 1.5-2 万阶层必然下沉至合租老破小市场了。
曾经有经济学家说过,在北上广租 120 平改善型房子就是占房东便宜,这是因为租房群体有钱的很少,所以 2014 年 3 个月入过万的就能合租 140 豪宅。
所以要抬高房价,让年入 50 万群体成为租房群体,成功解决了中端盘租金低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