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退学之后怎么才能逐渐让生活走上正轨呢?

2022-03-20 16:13:17 +08:00
 Moeblack
本科是武汉某 985 的计算机专业,16 年入学的,17 年末换上了精神分裂症,本来说休学一年看能不能治好,结果 18 年复学又发作,又休学,后来 19 年复学之后上到 21 年,期间病情一直反复,大三下学期终于顶不住,学校不允许继续休学,我当时又有非常严重的被害妄想,根本无法正常学习,和父母商量之后退学了。
现在只有一个本科肄业的文凭,感觉就是个高中生,但是年龄已经来到 23 岁了,在学校里感觉也是什么都没学到,每门课都是刚刚及格过去的。
现在病情好转之后完全不知道下面该怎么走了,我还是想当程序员,毕竟真的是对这个行业感兴趣,但是完全不知道怎么继续。
和父母聊起将来,他们总是说让我过好当下,健康的身体,快乐的心情最重要,同龄人都已经工作了,我还在家里啃老,要什么没什么,非常焦虑,根本谈不上心情快乐轻松。
哎,希望各位朋友能不能给我出出主意,我现在是干什么才能重新起步,让生活从这种崩溃的暂停中走上正常轨道呢。
7153 次点击
所在节点    问与答
65 条回复
cnkuner
2022-03-21 09:01:50 +08:00
仔细看了一下,肄业证不能用来考研。
loop00
2022-03-21 09:08:02 +08:00
本科肄业应该可以按照同等学力考研吧,要不考虑下考研,不追求好学校,就奔着拿个学位证。就算 30 岁毕业,30 岁研究生很正常。 双非考研其实还不那么卷,数学,英语楼主都是有底子的,政治都是最后背肖秀荣,如果楼主病情好转,一年考上应该不成问题。只要复试不卡你。

我建议楼主可以先安心养病,多接触人比较好一点,如果家庭条件允许的话,可以别太想经济问题,试试加入本地的一些跑团之类的运动团体。或者做一些志愿服务,各地都有志愿者网,可以找一些志愿活动参加。
wffnone
2022-03-21 09:25:43 +08:00
我补充一下。我知道,每次一提到精神病相关的话题,就会有一群傻子来讲科学。

我对 OP 说。

我从来没有提倡不吃药,从来没有提倡不去看医生。我说,你要(至少试着去)做自己的主人,自己对自己负责。不要指望别人,不要指望别人能无条件地帮助你。你吃药你接受治疗,你的目的绝对不是让自己变得正常,绝对不是让自己过得舒服。你的目的应该是去更好地完成你的使命,更好地有助于你长期的追求:哪怕这种使命这种追求还没有在你显现出来。

大部分人是很无聊的。大部分人已经绝望了。他们想要把你拉到和他们一样的程度。不要鄙视他们,不要仇恨他们:请同情他们,并且向他们学习,汲取力量。

穷人有选票,工人有工会,精神病人有什么?精神病人是被剥夺了主体性的一个群体,是这个行业里没有一丝一毫话语权的肥肉。我理解 op 为什么进了大学不开心:没错啊这就是个很差劲的学校(啊当然其实你变换心态也能学到很多东西但是你年纪太小你转不过来的)。你的感觉是合理的,只是你的感觉是片面的。你需要做的是完善你自己,而不是抹杀你自己。

世界很大,比你可以理解的大得多。世界也很小,以至于你看见是都是重叠的假象,听见的都是循环的噪音。也许你能跳出这一层世界来,那么,十年后我们会再相见。
onionKnight888
2022-03-21 09:27:55 +08:00
我外甥女上初三时,突然在学校里消失了,后来学校报警找了半天才在操场一个很隐蔽的地方找到了她,送去医院一查也是精神分裂,后来就没去上学了
loop00
2022-03-21 09:37:31 +08:00
@loop00 对不起,搞错了结业和肄业。肄业不能直接报考
wasd6267016
2022-03-21 10:04:28 +08:00
“同龄人都已经工作了,我还在家里啃老,要什么没什么”放弃这种想法 真的没关系 这个时代吃穿不愁还是很难的 真的不要用这句话给自己压力了
Ryan7sz
2022-03-21 10:26:34 +08:00
我是硕士期间抑郁退学的,人生灰暗了好一段时间。回看之前的经历,觉得不要停、向前走比较重要。

如果家里条件可以负担,建议去国外、港澳重读一个大学,楼上的评论里有提供转学分的办法的,可以试试,或者重新参加高考,换一个喜欢的城市,认真地读一个哪怕不是 985/211 的大学。23 岁依然很年轻啊,别人问起,就说之前生病了,不需要解释太多。人生艰难,懂得人自然懂。

多去户外晒太阳、跑步、运动,多交朋友。向前走,不要停。
m102
2022-03-21 10:32:10 +08:00
如果不想上班可以考虑做独立开发者,
想上班看看楼上们的建议。
都挺友善的。

加油。
shylockhg
2022-03-21 10:32:36 +08:00
能啃老为啥不啃,我想啃都没地方。
kangkang
2022-03-21 10:53:24 +08:00
加油!
sgissb1
2022-03-21 11:07:09 +08:00
我没有精神类疾病,但是在中学时期存在比较典型的心理类疾病,没有办法就医,当时老家那边没有这个条件,加上父母根本就不认可心理问题,后来网上找一些资料和读心理学专业的大哥哥大姐姐们沟通( 2002 年的开始做的尝试),作为半个过来人吧。给你几点看法:

1. 正视自己,精神类疾病,要么是先天的,要么后天由心理疾病逐渐演化的,当然也有一些是生理发育过程中神经引起(这个心理学上有一些解释)
2. 顶一个可行的目标,现在这个社会压力很大,不管有没有精神类疾病的人,如果心中没有一个目标并且是切实可行的,基本和浑浑噩噩有相差无几了,慢慢的就脱离社会了。
3. 回归社会,社会就不存在绝对的不安和绝对的安全。看你怎么能够接纳哪些令你不安全的因素,以及看到哪些能够令你安全的因素。尽量多看看(或者说多见见社会险恶和好的世面),你的心态和情绪控制等方面会更平和很多,应对会相对自如一些。
4. 建议适当的看一些心理学专业书籍(非单纯应用心理学,非具有很强娱乐性质的心理学),多了解自己,慢慢的也会逐渐接纳和控制自己的思维尽量回归原委
5. 这是最重要,也是最关键的。不要过分在意外界的评价,而是要关心外界对你给出的客观事实。很多时候,有“心病”的人,做事会更容易出现一些怪异,冲动或者过激的行为。有时候外接的任何一个刺激,可能会加重这种偏应激反应,也有可能会减轻;为了不让自己的言行出现加剧的情况,所以要学会忽略别人话中带有评价的成分,因为评价是一个主观的反馈,里面包括评价人和被评价之间的关系,包括评价的人的社会地位和修养等问题;所以要学会忽略掉评价成分,但是呢,他们说的话里面不见得全部都是评价,也存在客观事实,如果确实给对方造成一些不便或者影响,记住这个客观事实,以及你当时做过的事情。这种刺激多了以后呢,你就知道什么事情不该做,什么事情该做了,反而就不需要去纠结对与错,因为社会规则就是:对错永远一直在变,没有绝对的对错。
babalarf
2022-03-21 11:09:49 +08:00
也许我可以给你点建议?我已经走过来了
SmiteChow
2022-03-21 11:42:48 +08:00
只要健康的活着生活本身就在正轨上,你了解到其他婚姻,职业,兴趣,爱好,成就,光环只不过让生活更好而已,所以坚持治疗,保持健康就能达到你想要的目标,你的父母诚不欺你。能吭老的情况下寻找一个自己的爱好吧,能打发时间也能满足更好的生活,算是一个小目标。
bomb77
2022-03-21 12:28:27 +08:00
祝健康幸福
珍惜当下,热爱生活,为自己热爱的事情努力吧
ziseyinzi
2022-03-21 12:36:10 +08:00
为什么要焦虑,啃老多爽
carrieflint
2022-03-21 12:50:58 +08:00
想起一个亲戚的小孩,女孩子,考上上海一大学的英语系之前都很正常,大一的时候家里人发现她老在本子上画些奇怪的图画和文字,说有人要害她,让这人快走开之类的。发展到后期就开始在学校骂人打人,学校让她休学,然后她就住院开始治疗。第一次住院的时候我还去看过她,感觉恢复得挺好的,我还说等她出院给她介绍实习。出院后回学校两个月再次发病,又住院。就这样断断续续地住院,然后退学了。现在已经过去七八年了,她没有再上学,也没有上班,不是在医院就是在家里呆着。今年过年去看过她,一直在客厅里来回踱步,还是很缺乏安全感的样子。她的问题是父母对她的关心不够,只有奶奶一直陪着她,爸妈不是在上班就是去打麻将了。好在楼主的父母都很好,精神类疾病最离不开的就是家人的支持和爱。
我觉得楼主可以先把英语学学好,然后找个远程工作,工作压力比较小,父母也可以在身边照顾。
az467
2022-03-21 13:00:08 +08:00
@cnkuner 完全按照规则当然过不了,主要是既往病史一项不好解决,不过嘛...... 看家庭的关系喽。
就算是进个国企,拿个残疾证,能提前退休或者按工伤处理也是好的。

当然家里有钱当我没说,自由职业就挺好的。
tzigone
2022-03-21 13:26:03 +08:00
1. 工地搬砖、电子厂打螺丝、摆烧烤摊,做一些简单的体力劳动,先入世了解社会底层,每样干 1 年,三年后再看看是否还有心理疾病。
2. 缺乏锻炼,天天去跑跑步,跳跳绳,养成锻炼的习惯,不需要大运动量,只需坚持每天做就行
3. 试试烧菜做饭做家务,熟能生巧,生活就是学习
4. 远离网络、手机、抖音,读读哲学书
以上能做到的话,独立生存肯定没问题
wasd6267016
2022-03-21 13:32:46 +08:00
@wasd6267016 打错了
beimenjun
2022-03-21 13:42:26 +08:00
我觉得主要是要确保病情稳定,不要去管别人怎么样怎么样,这种同龄人压力没必要自己给自己加。

这是一个专为移动设备优化的页面(即为了让你能够在 Google 搜索结果里秒开这个页面),如果你希望参与 V2EX 社区的讨论,你可以继续到 V2EX 上打开本讨论主题的完整版本。

https://www.v2ex.com/t/841645

V2EX 是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是一个分享自己正在做的有趣事物、交流想法,可以遇见新朋友甚至新机会的地方。

V2EX is a community of developers, designers and creative people.

© 2021 V2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