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奇妙的想法,真的很奇妙 つ﹏⊂

2022-03-26 10:24:34 +08:00
 dominickkorey

综述

通过这个计划,可以将两个不同的陌生人连接在一起,通过电子邮件每天在一个约定好的时间段之间相互分享、交流自己一天的内容、计划,总结自己一天期待做完的事、没有做到的事或一些想倾诉的话。

那为什么不向自己家人、朋友倾诉

参与这个计划的人,有些想法、坚持的内容可能不会被自己的家人或朋友所理解或接受,亦或者不想让他们知道或了解,或者有时候因为告诉了反而可能受到不友善的嘲笑、讽刺等(但不是说所有人所处的环境都会导致这样)

那为什么不能自己通过一些软件坚持

这个计划针对的人群可以有很多种:

+ 自律性、自控力不佳的
+ 有些内容不想向自己的家人、朋友倾诉或告知
+ 想通过日常沟通中锻炼自己的技能(比如:对想说的话进行总结,摒弃过于冗杂的语句,精简自己的话术;寻找他人锻炼自己的外语沟通交往能力等)
+ ……

这些人往往通过一些软件并不能获得很好的效果,像自律性、自控力不佳的,使用软件只能做到自己监督自己,但每个人都有惰性,坚持没几天热情就消失殆尽了,或者即使坚持了慢慢给自己放水也相当于没做。像锻炼自己的技能,与朋友之间锻炼并不一定能取得很好的效果。锻炼自己的外语沟通能力用一些软件不一定适合自己,有时可能又会因为一些其他的原因(比如时区)的影响并不能坚持下去

那为什么推荐通过邮件相互沟通

目前思考只有邮件能够符合这个想法,像 QQ 、微信、Telegram 、Facebook 等社交软件并不适合这个计划,这个计划的初衷是再不打扰相互生活的情况下以对方为陌生人的方式去坚持自己的内容,一旦使用社交软件那慢慢双方就会加剧沟通距离,反而可能容易成为朋友,这对这个计划并不是一个好的结果

同时,使用邮件可以锻炼双方的沟通能力,尽量通过一封邮件就能把自己想说的写清楚、写明白,精简语句和捋顺思路,并让参与方不会把内容写的随心所欲让另一方看的云里雾里

理想计划中的双方应该遵守以下几点:

+ 尽量不透露自己的真实姓名、性别、住址等个人信息
+ 尊重对方,对对方的内容不嘲笑、不传播
+ 只通过邮件沟通,不添加、关注对方任何其他平台账号
+ 邮件内相互之间的“陌生人”,生活中真正的陌生人
+ ……

那需要坚持到什么时候

这个可以双方最开始就协商好,比如 21 天、31 天或更长时间。约定时间到后可以选择双方就此成为陌生人寻找下一个陌生人,亦或者可以选择续约,再次协商下一个坚持时间段,但这个计划不推荐因为长时间是两个人慢慢就会有所了解,应该始终保持双方互不了解

以上就是我的想法,不知道可不可行,还有很多问题,但是以上想法不可行的话后续那些问题也没有必要去理会,大家都有什么意见或建议可以说出来分享一下嘛 (●ˇ∀ˇ●)

8533 次点击
所在节点    奇思妙想
55 条回复
huguadao
2022-03-26 20:10:34 +08:00
关键是一对一交流的信息更具有效性,也是与现在的各种群不一样的地方,其实蛮想找个不知道姓名性别年龄地方的人一起开启一场考注册的长期计划行程,或许就能够考过呢~
chodomatte
2022-03-26 20:12:38 +08:00
强烈推荐大家去用 slowly 。我想这个 app 的起源就是 op 的这个想法。但我怎么有点像在拆台😂
wikiwiki6
2022-03-26 20:18:41 +08:00
QQ:你好
dominickkorey
2022-03-26 20:41:20 +08:00
@chodomatte 不至于不至于,我这也只不过是个想法哈哈哈哈哈

@wikiwiki6 这个想法的初衷跟 QQ 肯定不一样,也不适用于 QQ 呀
cat9life
2022-03-26 21:42:23 +08:00
听起来很有意思,但是和上面推荐的 Slowly 基本一致?
thinking80
2022-03-26 21:46:53 +08:00
名字我都帮 op 想好了:八百里

1:用户画像匹配以选择题(如一段简短的随机心理 test ),而非标签。
2:书信投递时间及消耗(比如马车票、二八自行车票、八百里加急等),时间消耗个人不希望定位授权,可以考虑取 ip 自定义。
3:回收站(总有一些遗落在角落的书信未被开启,这些将放在回收站供用户开盲盒)
4:三行、六行、十五行...(双方的每次回信将会拓展书信文字空间。我们并不希望你在此消耗诸多时间,假如真的是相见恨晚。)
5:屏蔽关键词,第三方联系可以随附件发送,附件将在双方 N 次书信后开启 且仅限于当期书信对象。顺带简单过滤下约 P 老哥。
6:超过八百里的回信可能会被淹没流入回收站,缘分一件奇妙的事情。
....
还有些其它的变态想法,假如 op 有需要拉个队做一些有趣的事情。
dominickkorey
2022-03-26 22:46:09 +08:00
@iugo
@Hyoban
@thinking80
添加了群的二维码,如果感觉有兴趣的话可以进群聊一聊
Rooney1
2022-03-27 02:29:33 +08:00
很好的想法,但是感觉匹配并不是容易的事,我自己也有互不打扰单纯互相分享的网友,无一例外都是通过共同兴趣认识
人是感情动物,冷漠如 AI 或是热情到触及隐私都会过分浪费个人精力违背了初衷,毫不相干的陌生人实现起来更加困难
甚至不排除有其他想法的人掺合进来,比如楼上说的信息被坏人利用,yp 。。
MintZX
2022-03-27 06:44:36 +08:00
连女朋友的分享都懒得听,别说陌生人的了….
netshell
2022-03-27 07:40:38 +08:00
你怎么不用 China Post 呢
collinswang
2022-03-28 09:52:07 +08:00
写日报?
dotw2x
2022-03-28 12:18:36 +08:00
说点不成熟的想法,除了楼上提到的随机心理测试进行匹配,也可以考虑下类似网抑云的性格标签一样,用户可以自主设置自己的性格标签,不想设置就根据心理测试进行标签预测,这样无论捞信或者推信关联度应该会更高点.
greatghoul
2022-03-28 16:41:09 +08:00
挺有意思的。
enopkf
2022-03-29 19:50:19 +08:00
我觉得这里比较奇怪,如果内容不能被朋友和家人所接受,找陌生人就一定会被接受吗?
那如果这个陌生人接受了,为何又不能变成朋友?
l1ve
2022-03-30 00:55:06 +08:00
都没用过漂流瓶吗?

这是一个专为移动设备优化的页面(即为了让你能够在 Google 搜索结果里秒开这个页面),如果你希望参与 V2EX 社区的讨论,你可以继续到 V2EX 上打开本讨论主题的完整版本。

https://www.v2ex.com/t/842994

V2EX 是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是一个分享自己正在做的有趣事物、交流想法,可以遇见新朋友甚至新机会的地方。

V2EX is a community of developers, designers and creative people.

© 2021 V2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