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 我为什么离开北京,选择赴美工作?

2022-04-26 10:40:01 +08:00
 xiaoyu2er

文章首发自我的公众号(前端小鱼二)文章 《我为什么离开北京,选择赴美工作?》

这篇文章将会介绍我对在北京工作&生活(买房)的一些思考。同时向大家介绍,在疫情肆虐的当下,如何最低成本赴美工作。

赴美工作系列文章

起因

我是 15 年本科毕业就参加工作,出国前在蚂蚁金服做前端开发,21 年底刚刚办理了北京工作居住证,有了买房的资格。女朋友是 19 年硕士毕业,在北京落了户,出国前在一家上市公司做战略研究。

离开北京“润”去美国是我和女朋友的共同决定,起因是在 21 年的年底,我和已经移民澳洲的好朋友聊天,聊起来彼此的生活,好友向我们视频展示了他和女朋友新买的 house ,单纯平静的生活让我和我女朋友产生了移民的初步想法。从一开始决定移民澳洲,到最终选择“润”去美国,这个过程做了大量的调研,特以此篇记录一下。

谈谈房子

先来谈谈房子,这是很(最)重要的一个推动因素。我们俩人都是奋一代,父母能给到的帮助很少,对于北京的高房价,我们都觉得是一件性价比非常低的事情。我们目前居住在北京海淀西三环,小两居,是首都师范附属小学的学区房,房租 6k8/月,从链家上看,房价在 11 w/平,总价在 600~650w ,环顾四周,房屋林立,明显感觉人口密度很大,楼下孩子们只能在狭小的楼宇间追逐玩耍。

买房,说白了就是买学区(在北京),否则,很难有理由花 100w-200w ,甚至更高的首付买一个老破小,背负几十年的房贷。但这个收益需要在未来十年才可以享受。当然,还多人选择先上岸,在回龙观等地先用一个人的首套资格买房,等过几年再买二套房。

从我在蚂蚁的同事和主管的经历来看,情况也不容乐观。我的同事普遍在 94-92 年出生,同事基本都已经买房,首付均在 150w 左右。主管则在 90 年前出生。同事 A ( 91 年),因为希望使用第二个人的首套房贷款资格,迟迟没有和女友结婚;主管 A (七年老阿里,87 年) 花千万换了西城学区房,这对于后入职的我来说,概率为 0 ;主管 B ( 89 年) 卖了回龙观的房子在海淀买了第二套小两居,家很温馨,但父母也只能轮流来照顾孩子,否则小两居很难支持 2 个大人,2 个老人,1 个孩子正常生活。这些例子,客观讲都已经是准成功人士了。但这样的生活,我和我女朋友都明白,不是我们想要的。

谈谈国内工作

再来谈一谈工作,当下程序员的工作整体强度小了很多,而且公司也增加了例如周三高效日(六点主管鼓励早下班),每年 5 天健康假,专门照顾小孩的假期等。虽然有了这些假期,但生活仍然处于一种工作优先、工作为主的基调当中。

第一个特点就是,大家已经习惯了加班,正常回家是一种奢望甚至变成了不正常。六点下班,经常听到的对话是,“这么早就走了”,“感觉这么早下班有点对不起公司啊”,“周三了,大家早点下班,多回去陪陪家人”。但,这一切不应该本来如此么?

第二个特点是,工作和生活的边界感不清晰,工作时间可以轻易地占用生活时间。比如任何时间都可以收到同事的消息,包括钉钉,电话等,消息已读不回总觉得不对。当然,这里并不是说不应该处理特定的事情,比如紧急线上问题,但这种是特殊情况,除此之外,我认为都不应该堂而皇之的打扰休息 or 休假时间。曾经和在传统银行做产品的同学聊过,在传统银行搞 IT ,周末打电话给同事需要鼓起很大的勇气,电话通了首先是抱歉打扰了,但互联网公司,感觉不到这样的尊重。

第三个特点是,不自觉地要求上进。我声明上进没错,但应该成为一个人的选项而不是必选项。然而现实是老板需要成绩,就需要下属有成绩,问题是成绩都是本职工作之外的额外产出。这里我不想说是不是 PUA ,相反我的各级主管都对我很好。但遗憾的是整体的风气如此。而且,似乎没有选择,晋升后自然需要带人(大部分情况下是虚线 or 口头带人),负责专项活动,具有 PPT 架构能力。说实话,这会极大的挤压 coding 的时间,有太多的会议需要参加,一个鲜为人知的数据是,蚂蚁有超过 1k+ 前端,远大于 1k+ 的前端外包,诚然,蚂蚁有太多的业务(可以看一下支付宝 app 有多少业务),但又有多少是有价值的业务,又有多少人在做有价值的事情。这可能本身是一个管理悖论,一旦带团队,那么生存和扩张就是第一要义。这造成的一个后果是,大量的团队在做重复的事情,P7 负责规划,协调,开会,P6 做能晋升的额外工作,同时带着外包做不得不做的业务。

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的特征,总结起来就是,感到很累,不一定是工作时长导致的身体累,而是来自于疲于应对和来自周边和上级的压力累。当然,肯定是有人适应的很好,我也不是其中的佼佼者,但又有多少人是在没有牺牲陪伴家人的基础上完成的这些升职加薪走上职场巅峰的呢?

“润”的方向和方法

自从决定要移民,我先后考虑了澳洲和美国。先说结论,最终我和女朋友决定都采用学生签证的方式,我申请支持 Day 1 CPT  的学校,赴美后立即开始找工作,我女朋友因为工作年限短,希望可以跨专业学习,则选择正常读书、实习、毕业后找工作。

在这之前,和大家聊聊常见的“润”的方向和方式。

常见的“润”的方向有澳洲、新加坡、加拿大、美国、欧洲。这些地方的成本各不相同。从难度来说,大概是 美国>澳洲>新加坡>加拿大>欧洲。因为我主要研究了澳洲和美国,所以先说说我没有选择澳洲。

为什么没有选择澳洲

简单讲,考虑到澳洲拿永居的困难程度、澳洲的 IT 市场规模和薪资水平。一个悖论是你如果没有澳洲本土的工作经验,会非常难可以达到它的评分标准,除非你有非常匹配的工作经验加上英语很好可以通过州 or 联邦担保。但好处是,澳洲可以一步到位,直接拿到永居(绿卡)。具体怎么难,又怎么可以拿到永居,可以单开一篇文章,这里不再赘述。

为什么选择美国

为什么我和我女朋友选择了美国呢?简单讲,傲视全球的薪资和各种可能。其实,最主要还是我女朋友如果在澳洲的话,很难有合适的工作,加上薪资水平并不高,而且现在属实还不是考虑养老的时候。选择美国,就是选择最高的薪水还有最多的可能性。

这里放几张中美澳搜索前端工程师的薪资对比。

Google Alibaba Canva
https://www.levels.fyi/company/Google/salaries/Software-Engineer/ https://www.levels.fyi/company/Alibaba/salaries/Software-Engineer/ https://www.levels.fyi/company/Canva/salaries/Software-Engineer/
年包 $35 W 年包 $16w 年包 $15w

我选取了中美澳三家薪资水准头部的公司,Google (美)、Alibab (中)、Canva (澳)三家同样是 Senior 工程师的薪资。可以看到,澳洲和中国的薪资水平基本一致(准确说,中国头部企业要高一些),但美企业的薪资可以说成碾压态势。这个结论和我与三地多个程序员的聊天中的观感一致。

另外一个原因,澳洲的 IT 就业市场大小,整个澳洲的 IT 就业市场应该 << 北京的就业市场,可供选择的头部公司太少。我从一亩三分地的就业板块整理的最近美企业招聘前端的公司应该就有大几十家(后面我会放出来)。这个数量的差异是非常大的。

赴美最佳路径分析

既然希望选择赴美,那么如何“润”呢?常见的去美国的三条路径:

  1. 申请学校拿 F1 签证
  2. 入职外企申请 transfer ,拿 L1 签证
  3. 美国雇主帮你直接抽 H1 签证

我们一个一个分析。

3 美国雇主帮你直接抽 H1 签证最直接,但很难。否则就不会有大量同学赴美读书,直接申请工作就好了。但也不是不可,我去办理学生签证的时候,看到疑似是谷歌的员工,是单独的通道,猜测是工作签证。但考虑到国内直接面谷歌的难度 o(╥﹏╥)o ,这条路径大牛可以考虑,美签不行可以先去英国伦敦或者瑞士苏黎世,然后再考虑转到美国 ( or 不转)。

2 入职外企申请 transfer ,拿 L1 签证。因为疫情原因,各大公司的 transfer 政策并不明朗,限制重重。首先,有哪些外企可以支持 transfer 呢?我了解到的有 亚麻、微软等。基本都需要满足一定的 transfer 条件,比如层级要求(一般是 senior 以上),工作年限要求,(一般是 1-2 年以上),更重要的是有其他美国的组愿意接受。但即便可以 transfer ,由于 transfer 是 L1 签证,赴美后在换成 H1 签证之前,是不能换工作的,这样就会导致很被动,所以 transfer 过去,薪资可能会压得比较低。我认为这条路看似可行,实则限制重重。

这其中最自由可行可靠的方案就是 1 申请学校拿 F1 签证了。这也是一亩三分地里大部分人推荐的方式。这对于刚刚参加工作的同学来说,确实比较合适,按部就班上 1- 2 年学,参加实习再按照 NG 入职。但对于已经工作了很多年经验的同学未必见得是最优解。

首先成本也比较高,对于过往的经验是一种浪费。相信大部分读者都希望可以低成本赴美工作。那么有没有一种方式是可以直接可以工作的呢?通过调研我发现了一种方式。那就是申请支持 Day 1 CPT 的学校,这样可以在入学第一天就工作,保持一定的学分绩和 onsite 上课记录,与此同时公司帮忙抽 H1B ,自己争取一年的时间毕业,毕业后用 OPT 还可以工作 3 年。这样一共有 4 次抽签机会。(实际上是至少 4 次,还可能存在“海底捞”多轮抽签)这应该有工作经验同学润去美国的最优解。

这里出现了一些新的名词,我简单解释一下。

CPT ( Curricular Practical Training )是允许学生在学业期间进行校外工作的一种工作许可。

OPT ( Optional Practical Training )是毕业后在美工作的工作许可。

H-1B 签证是发放给美国公司雇佣的外国籍有专业技能的员工,属于非移民签证的一种。持有 H-1B 签证者可以在美国工作三年,然后可以再延长三年,6 年期满后如果签证持有者的身份还没有转化,就必须离开美国。

需要注意的是 [以下非常重要,请仔细阅读!]

赴美工作总结

综合以上信息,我们可以发现在国内已经工作的同学,直接申请一个可以支持 Day 1 CPT 的项目就可以完成低成本“润”美啦!具体的步骤是:申请->签证、赴美->找工作->使用 Fulltime-CPT 工作不超过一年->项目一年毕业,转成 OPT 工作三年->在整个期间至少有 4 次申请 H1B 的机会->如果申请到 H1B ,则又有 6 年的工作机会,可以继续申请绿卡->即便没有申请到,仍然可以申请另一个 master or doctor 项目,用 CPT 继续留美工作。

低成本“润”美的理论让我们找到了,剩下的就是坚定信心,按部就班的完成申请、签证、赴美、找工啦!

这其中每一步笔者都会详细记录下来,分享给需要的朋友。

接下来我会继续分享如何择校及需要哪些申请材料。

如果你有什么想和我交流的,欢迎评论区留言!

也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前端小鱼二

29086 次点击
所在节点    推广
310 条回复
dynastysea
2022-04-26 12:49:09 +08:00
支持支持,作为一个热血青年,曾经根本看不起润的,今年在当前 yiqing 环境下,第一次觉得有能力润真好,出去真好
xiaoyu2er
2022-04-26 12:50:27 +08:00
@dynastysea 其实我这个决定是去年就做了,并不是因为疫情,相反,疫情是阻止我的因素,因为回来会更难。
当然疫情客观上使得北美的机会更多,薪资更高了。只是单纯的想出去挣钱,去体验生活。
zeroze
2022-04-26 13:11:04 +08:00
不懂难道没有人意识到就算润 us 你是和全球的精英在竞争吗???说实话真的不一定竞争的过印度 /东欧精英
wangdefu
2022-04-26 13:19:30 +08:00
看一半还以为成功了呢
sjhspp
2022-04-26 13:27:48 +08:00
希望你润出去,过几年回头再看这个帖子可以分享下自己当初的选择没有错,不懂为啥现在这么多人都喜欢润,润出去又能怎么样呢,难道你拿着 60w 年薪的美元能换成人民币花么,润出去就不用买房子了?润出去就不用生孩子了?人家有钱润出去是享受,没钱的润去哪都是遭罪
e1d4py0KiD6KgqkQ
2022-04-26 13:30:05 +08:00
15 年毕业就比我小一岁,看了前面还是很感动➕很羡慕,但是后面觉得变味了!怎么说,不管真假,祝好💯💯
qingxiangcool
2022-04-26 13:33:31 +08:00
不管如何, 给楼主加油
ABCDiSDR
2022-04-26 13:34:07 +08:00
最后一句点明主题
yongdongjino3
2022-04-26 13:34:19 +08:00
@xiaoyu2er 一起加油吧,我这多攒点也去刷新个学历
goonxh
2022-04-26 13:36:50 +08:00
评论看完了。但我想说的是,双方父母咋整?
emmal
2022-04-26 13:37:10 +08:00
虽然国内很卷,就像楼主提到的,房价过高、竞争激烈、工作和生活没有分界,但长远还是看好国内的发展。有人说过,我们这一代的努力奋斗更多是为下一代做铺垫,当然可能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围城吧,加油,祝好运
PierreGasly
2022-04-26 13:49:53 +08:00
请问楼主,本来打算去美国留学但是我本科国防七子所以现在在澳洲读研,专业是 it ,目前查到的情况是澳洲拿 pr 对于我应届生来说很难,想问问有啥建议。
nieboqiang
2022-04-26 13:51:01 +08:00
@goonxh 你在北京也整不了啊,都带北京来?
zhujq
2022-04-26 13:52:46 +08:00
祝福祝福,还有羡慕楼主
3dwelcome
2022-04-26 13:55:58 +08:00
@goonxh "评论看完了。但我想说的是,双方父母咋整?"

看我身边的案例,父母一般都会卖 1 ~ 2 套房子,给孩子作为出国资金。

父母老了确实不太好整,特别是现在都是独生子女,生病去医院没人陪。

上个丁克帖子是舍弃子女,成全自己。出国情况刚好相反,典型的牺牲父母,成全子女。
goonxh
2022-04-26 13:56:21 +08:00
@nieboqiang 北京回国内任一城市跟美国回国内任一城市能一样么?你觉得一样那你对。
jedihy
2022-04-26 13:59:36 +08:00
很重要的两点:
1. Day-1 CPT 几乎都是垃圾学校,所以 GPA 无所谓的,都是给钱就能上。Day-1 CPT 这条路一般都是有能力找到工作,但又抽不到签的人的选择。如果直接从国内过来找,没有大厂经历的话,从这样的学校毕业非常难找工作。说实话我没见过几个 CS 专业靠 Day-1 CPT 在过渡的。绝大多数都是会计等非 stem 专业,都是有已经用 OPT 在工作了,但是没抽到签,然后在老板的允许下换成 CPT 继续抽。
2. 所有的大 tech company 都不接受 Day-1 CPT 。所以,如果想直接靠 CPT 进入 FANG 是不可能。

所以,这条路可行,但是适合自身实力过硬的。Day-1 CPT 的学校好像都不便宜(似乎都是私校?)。
mybyons
2022-04-26 14:02:35 +08:00
楼主 加油!
magewu1223ll
2022-04-26 14:05:17 +08:00
我也想拖家带口 真没勇气,打算让以后娃润 再拉我们过去
zhangchongjie
2022-04-26 14:07:09 +08:00
@goonxh 现在的国内外情况,还考虑啥父母,楼主的情况只适合非独生子女家庭,且月收入相当的,我等二线码农多半就是看看,而且国外未必有国内好,尤其有些国家,黄种人是歧视链最底层,虽然国外薪资高,房子便宜,但是税收也不便宜,看过很多记录片,只能说各有各的好

这是一个专为移动设备优化的页面(即为了让你能够在 Google 搜索结果里秒开这个页面),如果你希望参与 V2EX 社区的讨论,你可以继续到 V2EX 上打开本讨论主题的完整版本。

https://www.v2ex.com/t/849299

V2EX 是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是一个分享自己正在做的有趣事物、交流想法,可以遇见新朋友甚至新机会的地方。

V2EX is a community of developers, designers and creative people.

© 2021 V2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