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一下我的七年,还有更好的路可以走吗?

2022-10-01 16:56:32 +08:00
 fanfanli2022

文章写的有点长了,可能是心里有太多话想说,如果你闲来无事,不妨看一下:)

因为最近自己的抑郁情况可能变严重了,觉得有些无助,不知道能求助谁,于是有了在 V 站发个帖子的想法。觉得无论怎么样,人还是要暂且理智,认真地分析自己的问题,然后看看有没有解决的方法、可以走的路————真的没有就再说,对吧?总要试一试的。

我想先和大家谈谈我最近几年的生命历程( 15 年-22 年)。

15 年 6 月 - 16 年 9 月

我是出生在国内的人口第一大县,中考是在 15 年,当时应该是八百一十分的满分,我考了七百五十几分,县排名大概是二十几名?记不太清了,总之这个成绩当时是可以去市一中念书的。但我父母都是农村人,家里的亲戚朋友也少有远见,最后还是为了几千块钱的奖金以及所谓贫困县的高考优惠政策、回家方便啦之类的原因,留在了县一中念书。

高一的时候,我成绩保持得还可以,在班级里排名十几名左右————不过我非常不喜欢那种学习方式,周围人完全没有对知识的那种纯粹的热爱,或者说兴趣,都变成了分数机器,除了学习就是吃饭、睡觉的人形机器。我感到非常压抑,感到没有自我,同时又充满困惑,完全找不到方向。那两年,也正是知乎非常流行的时候,我在知乎上看了很多帖子,非常多,可以说是信息爆炸的冲击,也可以说是眼界开阔的冲击,你会产生很多复杂又矛盾的情绪,而这些情绪是无从诉说、无从排解的。虽然我当时算是在最好的班级里,但毕竟是落后的县城高中,大家大多都是农村出身,老老实实地学习,几乎没有人会像我这样想得那么多。慢慢地,我开始感到格格不入。我有时难以理解,为何大家除了分数,都毫无追求。

16 年 9 月 - 16 年底

到了高二上学期,由于长时间的自省、自我怀疑,对周围的困惑与怀疑,以及自卑,一种混乱的情绪开始袭来,而我无法很好地处理,又没有人可以求助。周围人总是在给你渲染一种你考不上一些名校,你的人生就完蛋了的气氛。我开始排斥学习,加上每天花很多时间来处理情绪问题,当时只能考到五百七八十分左右了,这对当时那个幼稚无知的我,是比较致命的——我觉得我的人生没有希望了。世界的广阔与父母的狭隘无知,前途的渺茫与老师的按部就班,周围人好像都在老老实实地往前走,而我开始怀疑起人生的价值所在。

高二对我影响很大的一件事是,因为机缘巧合搜东西,了解到了深圳的红岭中学,当点进他们学校的官网,当去了解这个学校的一些东西,甚至说在 Instagram 上关注到他们学校学生的一些生活,对我来说都是很大的冲击,原来我的高中生活是这么土里土气、可笑滑稽。

17 年初 - 17 年 9 月

到下学期的时候,我情况已经比较严重了,经常在去学校的路上一边骑车一边痛哭流涕,快到学校的时候,再表现成所谓正常的样子。记得那一个月,我坐在教室里听课,感觉自己好像行尸走肉,已经感受不到周围其他人或东西的存在。单纯是抑郁还好,当时我已经有了严重的强迫症状,就是开始无法正常阅读任何文本,必须要把一句话拆成一个个词、一个个字,然后反反复复读好几遍,才能大概理解要表达的意思,但这个意思也已经披上了一层抽象的薄纱,是朦胧的了。这段严重强迫症状的经历,甚至到现在还在影响我,尤其体现在表达方面,从那之后,我好像已经很难流畅地表达自我了,总感觉有一种抽象的东西在阻碍自己。时时刻刻都在咬文嚼字,感到语言的模糊不明。

没有办法,我觉得念书实在难以为继,前途又渺茫,在自杀未遂后被父母带去了医院,确诊双向情感障碍。在医院住了半年多,一天三次药,每天打完点滴就去周围公园散散步。可能是离开了那种令人压抑的环境,又看到了原来和自己处境一样、所思所想类似的人也不少,我的情况慢慢好转,于是我又继续回到学校念书。

17 年 9 月 - 18 年 9 月

因为长期吃药,我感觉自己的专注能力和思考能力都下降了很多,药物激素影响,当时也胖了很多,心里更加自卑。正常休学应该是一年,但我当时住院半年多后,还是心里挂念,忧虑自己会落后太多。由于感觉正常学习应该没问题了,于是 17 年 9 月,我就回到学校了,插到一个新班级,继续从高二上学期开始念。

嗯,坚持了一年。可能是心里的一些问题始终没有解决过,当你重新回到那个环境里的时候,那些困扰自己的东西又开始浮现在心中脑中,又开始刺激自己。那种熟悉的痛苦又回来了。

18 年 9 月 - 19 年 6 月

高二和高三交接的暑假期间,我的情况又开始严重起来。主要的表现还是无法融入人群,在班级里感到压抑和不自在。不知道为什么,每当我在学校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很难感到自己的存在,我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我不断追问自己价值,追问自己意义。可我找不到答案,他们给出的答案——考上一个好大学,我也很难有心力去做好了。

18 年 9 月开学,由于我已经无法正常去学校上课,我开始在家自学。一个人的环境,没有让情况更好,而是恶化,越是一个人呆着,你越是会去追问自己一些更严肃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你却不能想清楚,只会让你更混乱。

19 年 4 月,在医院里住院的时候,我决定了放弃高考。当时我参加高三的模拟考试时,只能考四百二三十分,我不知道这样的分数有什么价值,因为无论怎样,我都已经没办法达到自己的理想了。

19 年 6 月 - 20 年底

19 年,我在家调整自己的情绪问题,一直到 8 月份,然后我开始出去找工作,很难,非常难。即使你念了这么多年书,你还是什么都不会。有时你会想,这个社会怎么这么畸形,念了这么多年书只要没有上过大学,其实你和没念过书是差不多的。当时我的想法也很简单,我已经放弃了所有的追求,唯一希望的就是自己能情绪稳定地活着。是的,如果经历过那种很严重的抑郁的时刻,你会觉得只要你情绪还是平静稳定的,那就是令人满足的幸福。几番波折,很痛苦,后来还算走运,终于找到一份乐高机构的助教的工作,虽然只有高中学历,但介于是小地方小机构,没有那么大的关系。那一年多我看了几百部电影,又加上和小孩子接触很多,遥远的虚构世界和人与人之间实实在在的关系,让我的情绪稳定了很多。

可是我不太喜欢那种生活,我总觉得很狭隘,很局限,很没有希望。我知道我是对念书仍然有遗憾,仍然感兴趣的。

21 年初 - 21 年 9 月

当时唯一的方法就是参加高考。但两次抑郁的经历,我已经对高考产生了恐惧,我害怕自己做不到那么努力,害怕自己会重蹈覆辙,或者即使做到了那么努力仍然达不成目标,那可能对我来说是更致命的否认。于是 20 年底的时候,我通过报名高考,准备次年参加省内的分类招生(提前考试,但只能念户籍省内的专科,是的,我痛恨户籍制度),我想,有个书念就行了,考个专科应该压力不会那么大。至少在当时的处境下,能暂时解决问题。20 年底辞职,我从 2 月复习到 3 月底,4 月初考试,只考语数外,300 分我考了 292 分,我当时很知足,可以选到感兴趣的计科方面的专业。当时的想法也很简单,或许通过再上几年学,我能把自己慢慢修好,能让自己变成一个“健全人”,能拥有朋友,能有时间学些自己感兴趣的东西。

2021.9 - 2022.9

从去年 9 月份入学到今天( 2022 年 10 月 1 日),一整年又过去了。我不知道怎么描述这一年来的失望甚至绝望。比较认真地学习,去年一学年的学业成绩是 93.9 (百分制),比第二名高了 2.5 分,但是你知道大专院校所谓的考试是怎么回事,你不知道这个成绩有什么价值。

然后因为学校组织蓝桥杯(我知道大家都很看不上),才第一次知道 NOIP ,知道 ACM 。学校虽然组织,但也算完全没有指导,在专科,也根本不会有所谓有经验的学长学姐。然后你开始自己摸索,开始知道陈越的数据结构,知道 CS61B ,甚至你发现这些所谓名校的课程,理解起来也没有那么困难,反而会让你有一种获得知识的满足。然后你知道 csdiy.wiki ,你开始打开新世界的大门,知道国外大学正经的 CS 课程是怎么回事。但当你知道你要往前走的时候,你突然回头看周围的现实世界,看周围的老师,看周围的同学,看过去的自己,你会感到一种无与伦比的荒谬。

这种专业课程上的荒谬,开始蔓延到人文学科上来。作为一名理科生,我开始回想自己从小到大上过的语文课,历史课(别说世界历史,我从小到大受过的教育真的能让我知道中国历史是怎么回事吗?),政治课(这个更可笑了),地理课(因为考核轻不怎么学过),美术课(初高中几乎没有),音乐课(初高中几乎没有)。我有时候只是在想,我想受到好的教育,却发现是如此之难。最强烈的感觉可能还是无助吧。有时候会突然惊愕,这么多年以来,原来没有人和你谈生谈死,谈爱谈性,然后就稀里糊涂地走到了今天。即便你有一个充满生命力的生机勃勃的心,现实的摧毁力度却是如此之强。即使你充满求知,但是因为出身然后一些挫折,你就再没机会去领略一些东西,再没。

如果不是 19 年看了大量的电影,可能我就不知道谁是奉俊昊,谁是是枝裕和,谁是斯皮尔伯格,我不知道杨德昌,不知道侯孝贤,不知道台湾香港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从小到大的教育,没有人告诉你这些。如果不是刷豆瓣,我可能不会看到加缪、纪德、黑塞、里尔克这些作家的书,不会看到冯至那句“我们准备着深深地领受,那些意想不到的奇迹,在漫长的岁月里忽然有,彗星的出现、狂风乍起”。如果不是看过台大欧丽娟、刘少雄讲红楼梦、东坡词的公开课,我可能永远也没机会知道正经的人文通识课是什么样子的。如果没有机缘巧合看《十三邀》、《一千零一夜》、《局部》这些东西,我可能永远也不知道太多太多这个世界上的人和事了。但从小到大没有一个老师,没有一个朋友,去告诉你有这个人,有这回事。

如果我没有好奇心进取心,我会变成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不敢想。

但当你知道了这些东西,却会感到更加的荒谬和格格不入,这本身就更加不可理喻了,你在变好,却开始变得不正常了。

其实我不知道我能否表达出这种荒谬的感觉。当你通过网络,知道了一些东西,或许可以称之为好的东西,身边却完全没有一个人可以与你讨论,也没有一个人对此感兴趣,只是因为你出身在农村,只是因为你在读大专,根本没有人会在意你是否要受到好的美学教育,智识教育。

一年来,我还是没有交到朋友,还是无法在周围找到志同道合的人。无论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上。我以为我能把自己修好,却没想到选择继续念书这一步却让我感受到了更强的荒谬,我越来越难以理解父母,理解周围的同学。

现在国内专升本的机制,只能省内考省内,好一点的大学不提供专升本入口,又多是联合培养(本科学历证明但是在专科学校念书),即使你成绩很好,也没什么好的选择。我觉得我未来几年开始变得没有希望。一切都是可以预见的不好,专升本和现在不会有什么太大的转变,想逃离这个环境,只能继续念书,要继续念书,就逃离不了这个环境。

除非继续考研,或许可以换个省份,但又说,考研的歧视问题。想努力当个正常人,但是这个环境却让你越来越不正常。疫情封校、宿舍生活让你没有自我空间,随便的课程让你付出时间却一无所获,洗澡时人多的那种窒息的氛围,俨然上个世纪的宿舍环境。不禁感叹,人真的一步错了,所有事情都开始困难起来。

偶尔想,还有什么路可以走吗?或许能出国算是一条路吧,听起来还可以,但是好遥远。只靠自己,碰不到良师益友的话,真的有机会吗?即便有机会,事情真的会变好吗?我是怀疑的。

最后

其实打了这么多,我也不知道想表达什么。或许只是想倾诉,但不知道这些话应该向谁倾诉吧,爸妈不会懂,同学不会懂,老师或许懂但也不感兴趣。我从网络中受益,也只能倾诉给网络,幻想能有人可以给我些忠告。我也不知道我的这些感受是否是接近真实的,会不会有人和我有共鸣,还是说因为我抑郁过,想法确实和正常人有所不同。不管怎么讲,我觉得我还是要勇敢一点,把我的不堪勇敢地写出来,即使被别人嘲笑或者看不起,但我已经在尽力挣扎,尽力诚实了不是吗?

我以前很害怕别人觉得自己的眼界太低,所以一直努力拓宽眼界,但现在好像拓宽了一点点之后,又陷入到另一种更深的绝望与无助中来。是否说,生活就是如此呢?

9855 次点击
所在节点    问与答
190 条回复
yafoo
2022-10-01 21:19:44 +08:00
对了,还有两点经验,希望对你有用。

1 、不要上外网。
2 、每天晚上 7 点可以看看新闻联播,我自己挺喜欢看的,只要有机会都会看。

另外我兴趣点比较多,地理、物理、天文、上古史、电子、考古都喜欢,每天都被这些知识充实。

上大学时,拉着一个舍友去听一个韩语讲座,到场后,发现整个教室居然只有我俩男的,其他全是女的。前几年听到本地有个前端开发得聚会反正是免费的,就去参加了。听说考古院有个关于陆浑戎的报告,反正是周末,就去听了。去年迷上捡石头,炎炎夏日,去河边捡石头捡了几个月。推荐个研究上古史的 b 站主“神都俗人”,他每期的视频,我都看。还有拍照摄像,我有时间会去公园散步,拍照,花花草草的。

我的意思是,人生可做的事很多,都可以尝试去做,而不是窝在家里去想。
fanfanli2022
2022-10-01 21:27:15 +08:00
@yqf0215 谢谢你写了这么多对我的鼓励和建议,已经感受到了这份关怀的感情,我会继续思考,然后继续努力的。
fanfanli2022
2022-10-01 21:28:14 +08:00
@malagebidi 是的,我觉得我很缺乏一些运动习惯,坚持下运动应该会对我帮助比较大。
fanfanli2022
2022-10-01 21:30:41 +08:00
@Biwood 对,我觉得无论做什么,最根本的还是认识自己、找到自己的问题,如果这个问题搞不清楚,一直念书念下去,念名校念硕博也是枉然。认识自己,然后平衡自己的生活,就是每个人最首要的课题吧。
fanfanli2022
2022-10-01 21:36:13 +08:00
@deesan 我只是想表达,我身边没有那种会推荐你一部电影、一本书、一首歌的朋友吧,或者给你提供个建议,想表达这种无助的困境,因为我已经很久没有和别人太深入地接触过了。关于后半段人只能依靠自己过完这一生,不能依赖指望别人,我也是很认可的,虽然是这两年才懂得这个道理。谢谢你的回复。
hellodigua
2022-10-01 21:36:19 +08:00
贴子中 8 楼说的润的建议我不是很赞同,这个论坛的风气现在就是出国解决一切,但我觉的你的问题并不是你自身环境的问题,而是过早的在互联网上见识到了世界的广阔,三观被网络冲击混乱了。

殊不知这个世界非常分裂,贫富差距、文化差距、认知差距等等都非常的大,信息茧房让人与人之间太割裂了,就像朝鲜的脱北者来到中国之后看到很多事物心态崩溃一样,这都是同样的道理,你接受不了真实环境和你自己希望的环境的分裂,可是你的出生环境是没法更改的,抱怨也无用,这些是先天条件限制,只能靠自己后天去改变。

关于如何改变上,我觉的 29 楼、37 楼、43 楼都说的挺好。

多交流多认识一些朋友吧 OP ,你会发现这个世界上你这样的不是少数,每个人都会通过自己的方式来解决自己遇到的烦恼,相信你也能找到的,加油
gmq591386005
2022-10-01 21:37:00 +08:00
人类就是靠你这种人进步的,要有信心,然后主动降低智商去生活。
amon
2022-10-01 21:40:41 +08:00
互联网大家都很心,本来不想看长文,但看到第一人口大县,我猜是固始?还是坚持读完了。
不知道说啥,想到啥说啥吧。
1. 有时知道的太多,未必是好事。互联网让世界变更扁平化,在某些方面是好事,但也可能是坏事。城里的孩子看到乡下的孩子穿得破破烂烂,他可能一笑了之;但乡下的孩子看到城里的孩子衣着光鲜各种名牌,可能内心已经埋下了悲哀的种子。
2. 网络上的东西不一定是真理,甚至连真实都做不到,要自己学会甄别。我还记得第一次学会科学上网时弹出那些网站里面的内容,给年幼的我带来很大的冲击,但后来看到这种网络垃圾我连扫一眼的欲望都没有。
3. 开阔了眼界是好事,但在你还没有脱离身边的世界时,不要仇恨和鄙视身边,因为实际上你和他们也许并没有多少区别。
4. 一个五六线地方学校,看到某个一线城市排名前十的中学,好比身在一个专科学校,羡慕着清北复交。正视差距,放平心态。
5. 多读书,开阔视野,更要开阔心态。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最后看山还是山。
发一张老土的图,https://pics3.baidu.com/feed/060828381f30e9243492a5b582bddb021c95f7be.jpeg@f_auto?token=ebb4b4dd7536d310b163ae94ef628a21&s=2C6445861575002B2264A4360300D003

最后,别人给你的那些建议,记得别忘了我说的第 2 点。
加油!
wa007
2022-10-01 21:44:55 +08:00
把注意力放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就能忽略其他事了。
多尝试,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事。
比如,游泳,健身,骑车,爬山,旅游,等等等等。
祝好。
lucays
2022-10-01 21:47:38 +08:00
可能现在说的有点没有意义

有的高中的那种生活,本身是富人教育,是需要很多钱才能支撑的。。农村就是没办法做到。
市一中其实也不一定就能改变自己的生活,我当年高考坚持要去市一中不去县里的中学,但市一中仍然是分数至上的,大多数都是。怎么说呢,在高中阶段,对国内的农村孩子来说,我现在看来就是应该分数至上,眼界那些东西,得在考上了好的大学再说,因为这些东西在国内确实就没考上好的大学重要。你是想的太多了。读书不够多,但想的太多了。
顺便说一句,我当时保送县一中我放弃了,让我初中同桌去了,结果他在县城中学高考分数比我还高。我只去了个沿海 211 ,他去的南京 985.
很多东西其实不一定是外界因素居多的。
总而言之,先踏踏实实做好眼前的自己吧。
fanfanli2022
2022-10-01 21:48:12 +08:00
@persistz
1. 其实我不觉得所谓社交媒体、电影里的生活更有趣,我好像也没作这个表达,只是我无法在现实生活中建立起一段又一段的关系,我只能将自己的精神暂时更多地投射到虚拟的网络上和影片中而已。我认为这种行为是可悲的,我也在寻求改变。
2. 无论在哪个环境,我都没必要做最出色的那个,我只是想办法尽量接近自己,找到自己,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生活状态,而不是把自己当成一件产品来和周围人比较。对于身边的环境和人,与其说看不起,不如说我是在替大家难过。因为我相信一个困境,在其中的每个人都会有所感知,只是大家都在用不同的办法减轻这种痛苦而已。
3. 蓝桥杯我确实是名次最好的那个。但我觉得这不代表什么,因为你可能还会问,你是全国表现的最好的那个吗?况且组别有不同,厉害的人多了去了。我总共就准备了加起来不到二十天,我觉得拿到的成绩和我的付出是成正比的,这已经够了。
ksco
2022-10-01 21:50:17 +08:00
井底之蛙并不是坏事,渐进地去接受新事物,接触到的是自己当前能力范围内的东西才不会有落差。
fanfanli2022
2022-10-01 21:53:07 +08:00
@redford42 我的大目标可能是能够出国生活?去农场里捡个果子也平静而知足?我不太清楚,小目标也有,可能是拿下技能大赛的奖项,保送升本之类的?或者靠考试升本。我有时候难过的可能是,我的选择太有限了,为了念书,我可能好几年都离不开这个我不喜欢的环境。最后一句我想是真的,我的父母比较开明,没有他们,我可能已经不存在这个世界上了。我觉得你比我坚毅太多了,选择也比我正确,不像我逃避高考,我还是太软弱了。谢谢你的回复。
Tianqi
2022-10-01 21:57:31 +08:00
其实人生没那么复杂

1 、人和草木山石一样是原子组成的,人早晚会死,所谓的意义只是我们发明的概念,对于宇宙来说我们只是一道微不足道的涟漪
2 、在这个前提下你的所有理想、责任、压力、遗憾都没那么重要,作为宇宙的旅客,快乐地欣赏沿途的景色即可
malagebidi
2022-10-01 21:58:06 +08:00
说不思考其实不行,思考多了其实也不行,妄想症(不能停止思考)和强迫症都属于焦虑症的范畴,当然我觉得也有些认知上的问题
fanfanli2022
2022-10-01 22:00:19 +08:00
@lixiang2017 是的,遗憾的可能是在想,市里的环境会不会更宽松,更适合我这种不喜欢强压的人,但一切都没有假如,所以我也放下了。第四点我可能也是深有感触吧,无论去什么样的学校,学什么东西,都各自有各自的困境,关键是解决问题的决心和勇气,不是说人一下子有了一千万,生活就完全没有烦恼了。今天用了很大勇气把这篇文章写出了,得到大家的很多回复,我想,问题应该在慢慢变得清晰,我应该有能力走过这一段艰难的路程。
fanfanli2022
2022-10-01 22:03:07 +08:00
@hhacker 是的,我以前的问题可能就是视野开阔了,但行动却因为纷杂的信息和观点而迟缓了,这一点点醒了我,还是要一边不断往前走,一边不断调整自己的步伐。谢谢你。
malagebidi
2022-10-01 22:04:17 +08:00
你觉得身边的人都活得庸俗,无法交流。但至少这些柴米油盐的事都是活在当下的事。思考不一定是当下的(过去,现在,未来),只有感受才是当下的,所以这才是我推荐运动的原因。
fanfanli2022
2022-10-01 22:06:30 +08:00
@hhacker 好的,我也感到我花了太多的时间去思考,但是实际行动的时间却反而却变少了。谢谢你的回复。
fanfanli2022
2022-10-01 22:08:38 +08:00
@xuanbg 其实有点像没得过癌症,也想不通一些人为什么会无缘无故就得了癌症一样吧。乐观主义很好,希望你每天的生活能够开心。

这是一个专为移动设备优化的页面(即为了让你能够在 Google 搜索结果里秒开这个页面),如果你希望参与 V2EX 社区的讨论,你可以继续到 V2EX 上打开本讨论主题的完整版本。

https://www.v2ex.com/t/884228

V2EX 是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是一个分享自己正在做的有趣事物、交流想法,可以遇见新朋友甚至新机会的地方。

V2EX is a community of developers, designers and creative people.

© 2021 V2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