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都的你们,都复工了吗?身边阳的人多不多?

2022-12-08 09:46:39 +08:00
 lele140
16576 次点击
所在节点    问与答
141 条回复
passall
2022-12-09 09:54:59 +08:00
@geeksammao
我说的是如果,因为当时并不知道将来的事。 另外你说外国的神药,特区应该可以用吧? 700W 人,死了 1W ,所以神药可能并不神或者根本吃不起。
passall
2022-12-09 09:58:36 +08:00
@geeksammao
简单点说,现在这形势,你会不做防护主动去阳,还是做好防护尽量不阳?
n1dragon
2022-12-09 10:02:12 +08:00
以现在中国的医疗情况,加上奥密克戎的相关数据,中国在彻底走出疫情前,会有 2800 万重症,800 万死亡,如果医疗系统崩溃,死亡人数估计会有 1500 万以上,这还不包括其他疾病或事故没法住院抢救的死亡。

如果家里有老人,还是做好心理准备,该陪的多陪伴一会。
geeksammao
2022-12-09 10:02:51 +08:00
@passall 我没说已经有神药了,我说的是即使有国内也不太可能用上。
第一年你只会封,是因为没经验、对病毒不了解,封也很快证明确实有效;但第三年病毒已经变化了很多,对它的研究也多了很多,你还是只会封,封了几个月清不了零也不改变策略,那只能认为是懒政了。其实很多专家都提过共存的可能性,可惜以前国内环境不让提全在喷,最后到了今天不得不共存了,以前喷的人又把那些专家的话奉为圭臬了,你说这是"当时并不知道将来"吗?
koloonps
2022-12-09 10:05:23 +08:00
@newmlp 文革又开始了是吧?
geeksammao
2022-12-09 10:05:59 +08:00
@passall 我自己做防护,不代表我要让国家把所有人都封在家里,或者我要让国家把阳的人都拉去方舱而不是居家隔离,我可以自己戴口罩、吃药、居家。我希望国家做的防护,是把浪费在核酸上的钱花在有效疫苗普及上,或者花在重症病房建设上,而不是一个劲核酸和封控。
justfindu
2022-12-09 10:17:17 +08:00
现在这个毒力, 后遗症应该会很少, 之前后遗症严重的是原始毒株和德尔塔那个时期, 毒力强侵入器官多.
现在这个版本的应该是后遗症会很少很少.
shijingshijing
2022-12-09 10:17:41 +08:00
有些人真的是,横竖都是我有理,我的就是对的。这种其实跟他们反对的人有什么区别呢?
loading
2022-12-09 10:50:44 +08:00
无论现在是什么原因导致放开的,总比第一年就放开要强千万倍,那时毒力多强啊。
现在放开后乱说话的,不是别有用心就是没用心想,还有可能就是被围城了出现幸存者偏差。
passall
2022-12-09 11:45:36 +08:00
@justfindu

特区(发不出来)这波有很多 8-12 岁的小朋友有后遗症了(具体数字不记得了,好像 2 成),其中一个还瞎了。
passall
2022-12-09 11:52:23 +08:00
@geeksammao
每个人都是到自己身上就积极防护了,个人的积极防护不影响自己生活吗?肯定也有影响的。
国家不封的话什么结果已经看到了。
geeksammao
2022-12-09 12:15:43 +08:00
@passall 国家一直封的结果不是也已经看到了?一直封有用的话怎么现在不继续封了呢?个人的积极防护影响生活是自己的事,把防护全寄托在国家身上难道就万事大吉了?我自己居家是我的责任,我出门染病也是我的责任,没有其他人能为我负责,也没有其他人能比我更清楚我需要待在家里还是出门。
sunorg
2022-12-09 12:30:38 +08:00
@geeksammao 这话逻辑有问题,跟说“早走晚走都要走,不如放开早走了也就走了” 一样。
sunorg
2022-12-09 12:41:51 +08:00
我指的是这段:
---
@passall 如果做核酸的人力物力不够使你们公司三十年不阳,那早一点晚一点真的有很大区别吗,阳了也不是要命。万一你们公司没撑过封控的三年,你会不会希望做核酸的钱拿来给你们公司发贷款经营用?
geeksammao
2022-12-09 13:02:32 +08:00
@sunorg 跟“早走晚走”显然不一样。因为大规模做核酸是今年上海那一波之后才发生的,当时的病毒毒性已经比 20 年降低了,本来就不是阳了就要走了。而只要财政支持不了永远的封控,那早半年阳和晚半年阳的区别在哪呢?把核酸的钱拿来保护阳了之后的危重症患者不比拖着晚半年阳更有用?更何况一直做核酸也并不一定能拖慢阳的时间,核酸本身又不防感染
sunorg
2022-12-09 13:47:34 +08:00
@geeksammao 每一种决策都要有基础依据,变更也是一样需要的。 拿现在的数据去审视之前的多少有些不合适。能做的就是总结经验,下次改进。埋怨是没多大意义的。

这次大概率战线拉得过长,也影响经济,这个认可,但过去这段时间谁也没法保证致死率,谁都有一个家庭,老的小的,能稳妥还是稳妥点,这个我觉得也是需要理解的。


再一个,现在大家呼声高,放开了,戴口罩的人反而多了,检验点撤离了,队伍长起来了,药也抢起来了,说明民众还是担忧得很。都是一个个家庭,更稳妥点没什么错。 当然老鼠屎我也痛恨得很。

再来一个可能,已经放开了,随机进化的病毒会不会再带走一批,大家会不会继续小心,我们是否需要继续监控,寻求解决? 如果是,那后续的行为是否也是基于情况做出的决策?做出的决策是不是要联动?发生新情况是不是要再考虑后变化?


最后,我个人十分痛恨老鼠屎,但也希望大家家庭平安。

最后 2 ,据我所知,有些单位已经发了一些医疗缓解物资包,比我们这些 KOL 聪明多的人多了,一些情况也是可以分析分析。

最后 3 ,痛恨老鼠屎,哈哈,到此结束午休了。
bugcoder
2022-12-09 14:04:49 +08:00
有关后遗症,不妨看看这篇文章,虽然是 BBC 中文,但是总结得还可以: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science-59967378
一般来说,一个后遗症的确定需要很长时间,现在才短短不到 3 年时间,(里面提到英国有研究称需要 25 年时间观察),很多东西都不确定。这就是不能确定为是否存在后遗症的原因。但是新冠存在的长新冠症状是符合后遗症的定义的。而且为了目前的宣传需要,普及的需要,一半也就直接叫后遗症了。“世卫组织在官方声明中称,新冠长期症状,就是新冠后遗症。据世界卫生组织 2021 年 10 月公布的临床定义,这种症状通常发生在已确诊或可能被新冠病毒感染的人身上,通常“在染疫后 3 个月内出现、持续至少 2 个月,并且无法由其他诊断解释”。”
Gea
2022-12-09 16:57:06 +08:00
@n1dragon 这个彻底走出疫情是指大概率全部人阳一遍吗?如果真的有 2800 万重症,应该医疗系统铁崩溃吧。
n1dragon
2022-12-09 17:38:29 +08:00
@Gea 基本上是的,国外有人做了人群的抗体筛查,发现基本上 90%的人都曾经感染过病毒。一个 R0 为 15 左右的病毒,需要人群中有免疫力的人达到 1-1/15 = 93%,才能形成群体免疫,而目前的疫苗还不怎么能防止奥密克戎的感染,所以所有人都迟早会感染上一遍的,甚至多遍。

在没有有效免疫力的人群中,奥密克戎的重症率为 2%,死亡率 0.6%,剩下的就是小学算术了。
fredhwang
2022-12-10 20:27:29 +08:00
@yanjunjie 我操你妈了个逼

这是一个专为移动设备优化的页面(即为了让你能够在 Google 搜索结果里秒开这个页面),如果你希望参与 V2EX 社区的讨论,你可以继续到 V2EX 上打开本讨论主题的完整版本。

https://www.v2ex.com/t/900972

V2EX 是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是一个分享自己正在做的有趣事物、交流想法,可以遇见新朋友甚至新机会的地方。

V2EX is a community of developers, designers and creative people.

© 2021 V2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