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好大一步棋啊...这次 IPADOS 16.2 让我看到了某些东西

2022-12-15 09:25:57 +08:00
 xis

ipad 外接显示器本身我没太在意,昨天晚上拿着儿子的 ipad 玩了一下,这种交互有点让我惊,ipad 是未来的电脑形态,这个未来不是指我们,而是指我们的孩子那一代,我 6 岁的孩子用 ipad 玩我的世界,上网课,已经进入 apple 的生态

当他再大一点,外接显示器,键盘,鼠标,就可以开始用 ipad 屏幕看网课,外接显示器的桌面模式配合苹果的文稿 number 这些来做课堂笔记,反之用外接显示器看网课,手写笔在 ipad 上做笔记。

更不用说,苹果已经跟 adobe 达芬奇这些公司已经在做一些相对专业的软件 进行简单视频剪辑,照片编辑,来让某些有兴趣的学生和孩子做一些自己的东西。

比如新加入的无边记,也是一个极好的学习软件,更别说 ipad 本身那么多优秀的软件。

这些操作足够用到孩子高中时代,到了大学需要更专业的设备的时候,苹果说请选择 mac...几乎完美的商业闭环,而苹果相对安卓 微软最大的优势就是商业号召力,能号召软件厂商为 ipad 来开发软件。不需要特别完善的功能,完善的功能可以用 mac ,但是可以有核心功能,让孩子从小就养成用户习惯。

需要玩游戏?微软是最好的苹果软件商,使用 xbox 云服务,买个 xgpu 会员就可以通过浏览器云游 3A 大作。

现在外接显示器还是有些不舒服,窗口的切换和缩放...但是苹果有足够的时间去打磨。

真是感觉苹果好大一步棋,当然这棋最大的问题就是贵....比如加一个 caldigit T3 扩展坞就会让 ipad 更像电脑,足够的外接接口,sd 读卡器。

16331 次点击
所在节点    Apple
112 条回复
windirt
2022-12-15 12:50:22 +08:00
@xis 我能运行云游戏,但是只能通过切换 url 里面的语言设置来运行英文日文韩文版本的 p5r ,找不到地方能运行中文版的 p5r
archiyuan
2022-12-15 12:56:15 +08:00
@LavaC 同时只使用三四个 app 的话体验还挺不错的,真要多任务的复杂场景下还是得靠电脑,不然效率太低。
我刚体验的时候也想着要不把 surface 卖了,毕竟使用场景重合挺多的,后来认真体验了一段时间还是放弃了这个想法。
KevinDo2
2022-12-15 12:59:30 +08:00
ipad 是未来的电脑形态,这个未来不是指我们,而是指我们的孩子那一代
很有趣的观点,但很多孩子根本没有 iPad 。

iPadOS 的外接模式其实已经有很高的可用性了,但最大的问题在于绝大多数 app 是基于移动端逻辑设计的,并不是很适合光标操作,以及窗口调整的限制。
jaoyina
2022-12-15 13:00:40 +08:00
浏览器都能玩 3A 大作了?
KevinDo2
2022-12-15 13:10:18 +08:00
感谢楼主!之前还想着拿 xss 串流,现在直接浏览器上云了。还挺流畅,甚至支持手柄震动!
xuanbg
2022-12-15 13:14:04 +08:00
手势操作是人机交互的一大进步,但并不意味着手势操作要淘汰键盘和鼠标。
exploreexe
2022-12-15 13:15:47 +08:00
别说下一代了,就说咱们这一代,被苹果生态绑定了,换机的欲望真的很低吧。
反正我电脑首选 MBP 手机也是首选 iPhone
虽然天天骂,确实现在也没几个真正意义上能打的
chashao
2022-12-15 13:21:18 +08:00
跑个题,楼主最后一张图的键盘不错,是啥型号呀
ahmcsxcc
2022-12-15 13:25:10 +08:00
你说的这些和 IPADOS 16.2 有啥关系? 16.1 难道没有吗
MengiNo
2022-12-15 13:30:35 +08:00
@MID 我现在每天上班带着它,没事的事情随航当个外接显示器(缓解 m1 不能外接两个显示器)。不方便在公司电脑上登录或者处理的事情,都可以用公司的电脑通用控制在 iPad 上操作(尤其是那种公司电脑带监控软件的,或者什么流量监控不让听歌的,这种场景非常推荐带个 iPad )。

早上起来用笔抄抄单词背一下,午休或者晚上的时候可以看看 b 站、奈飞。周末、动车上看看电子书。

回老家的时候外接个显示器 termius + vscode remote 直接开码( iOS16 之后鼠标滚轮 bug 还没修好),完全不用再带电脑回家。

而且现在很多 app 没有 web 版,iPad 是个很好地缓冲,直接键鼠操作 app 舒服。

为什么要如此割裂的看待手指和键鼠,iPad 手 + 笔 + 键鼠 交互这块,在完善生态加持下,已经很有竞争力了。至少我本人下一次更新设备肯定选 mac mini + ipad 而不是 mbp 。 希望苹果利用这两年再打磨打磨系统,特别是 bug 修修好就完美了。
Themyth
2022-12-15 13:35:40 +08:00
@sleeepyy 所以我还活在无论改什么,都会到处找保存按钮的人……结果找不到,我就很难受。总在怀疑自己刚才的设置保存和生效了没?
Vipcw95
2022-12-15 13:41:56 +08:00
价格决定一切,垃圾佬 500 打 gta ,苹果?
heyleo
2022-12-15 13:50:22 +08:00
鼠标,键盘,手柄等等等等,都比我的手指好用
xis
2022-12-15 13:51:05 +08:00
@windirt 装个插件 ....设置语言中文,不要设置简体中文。
Cccczzz7
2022-12-15 13:53:28 +08:00
购买苹果产品还需要考虑价格,库克的刀法、64 和 256 这个梗已经很久了;更何况楼主提到的 ipad 外接显示器的功能是需要接近最新款 iPad air 或者 iPad pro 才能实现的,连 air4 都不支持,可以预见在短时间内这个功能是不会下放到普通版本数字系列的;至于云游戏,购买 iPad 和苹果电脑的价格已经足够买算力更好的主机或者组装 pc 了,而且,云游戏的优点在于跨平台,也就意味着其他平台的设备同样可以游玩,这一点上也没有觉得苹果有突出的点。
如果说捆绑,可能比较严重的是游戏的区服,比如之前的 ios 服、安卓国服不互通,如果游戏厂商提供了转服的渠道,确实是想不到有什么可以捆绑的。
airdrop 、icloud 有相当多的替代品,看网课和记笔记相当多的安卓厂商也在跟进,至于无边记,微软的白板都已经滚动好几个版本了。
如果不考虑价格,选择苹果生态是省心的,加上价格的因素,就会发现选择远远不止苹果。

—手持 iPad air4 ,没有 128 ,不能外接显示器还不能台前调度,当时买的时候游戏还不能转区结果买完之后可以了,看着 air5 上 M1 感觉被被刺;现在就用来做笔记结果发现和纸质笔记没啥太大区别,倒是流媒体看视频很舒服,买前生产力买后爱奇艺真不是吹的……
iovekkk
2022-12-15 13:59:27 +08:00
中午兴冲冲的把 mini6 升级到 16.2
结果发现依然只能镜像显示
哎,啥时候 mini 系列能升级 M1 芯片?
xis
2022-12-15 14:10:59 +08:00
@ahmcsxcc 16.1 是镜像模式,16.2 是扩展模式,差别巨大。
Nolink
2022-12-15 14:18:53 +08:00
确实,现在的 00 后 10 后已经很少“玩”电脑了,大多数时间都集中在移动端,对电脑的依赖会越来越小
crs0910
2022-12-15 14:31:01 +08:00
@windirt #4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563207318 看置顶评论,实测用 5G 移动网络可以顺畅游玩
xis
2022-12-15 14:33:03 +08:00
@Cccczzz7 我说的这个根本就不是从我们这些成熟使用者的角度出发,我一直在说我是基于一个孩子的成长阶段出发,首先一台 ipad 的生命周期那是相当的长,

一台 ipad 足以覆盖他的小学,按照现在的性能覆盖到他的初中也未尝不可,前提是不摔烂。

而一个小学生,初中生正常而言他们所需的软件的专业程度没有那么高,请不要拿我们的需求来定义,

确实 ipad 对于我们是很鸡肋的存在。从一个生态的发展,设备的学习成本,延续设备是最好的,更不用说,这几年孩子所积累的数据,再贵的设备有我们的数据贵? 10w 的相机都不如我们一张全家福照片价值高。上个月我孩子把他那台老 ipad 给摔烂了,他可是哭了 2 天因为里面有他从 4 岁开始到现在 6 岁两年的”我的世界“的建造数据....

apple 生态最大的问题自然是贵...花钱花得越多,苹果用起来就舒心,这个是公认的。

所以我说苹果在下一盘大棋,从小就是养成孩子的使用习惯,到真正需求一台笔记本的时候,那时候孩子会怎么选择?

至于贵那就不是苹果的问题了,是我的问题了...

![avatar]( )

这是一个专为移动设备优化的页面(即为了让你能够在 Google 搜索结果里秒开这个页面),如果你希望参与 V2EX 社区的讨论,你可以继续到 V2EX 上打开本讨论主题的完整版本。

https://www.v2ex.com/t/902617

V2EX 是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是一个分享自己正在做的有趣事物、交流想法,可以遇见新朋友甚至新机会的地方。

V2EX is a community of developers, designers and creative people.

© 2021 V2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