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大家,有推荐的书吗?

2023-01-06 10:14:33 +08:00
 Jim2Chen

今年大家,有推荐的书吗?推荐一波,范围不限,自己看过,觉得不错都可以,谢谢!

20227 次点击
所在节点    程序员
158 条回复
wensonsmith
2023-01-07 09:08:06 +08:00
@Mohanson #22 哈哈哈,这货绝对是 V 站必须 Block 的几个人之一。 在各种贴回复各种垃圾话
tubaflute
2023-01-07 09:36:02 +08:00
《我在英国教功夫》
acerphoenix
2023-01-07 09:54:00 +08:00
@imeilige 这个看过,是揭示了一些具体的运作细节和问题,但是感觉就是为执政党解释辩解,没说问题根源,没给解决方案,可能我期待太高
PrilgrimLi
2023-01-07 10:14:07 +08:00
可以微博搜索“吴主任”,关注多年,他写的书挺好,推荐的书更不错。他曾经说他买书不会推那些“人情书”,整体质量还是不错的。
sqzdy8
2023-01-07 11:26:38 +08:00
《人类简史》《未来简史》
Steven55k
2023-01-07 12:29:03 +08:00
@tomwen #71 前五章还能看进去,到第七章以后已经明显感觉到作者经历远大于职场心得了,不推荐+1
EvilDevilJin
2023-01-07 14:10:54 +08:00
@darkengine 高中时期就非常喜欢这本书,读了好多遍。
funbox
2023-01-07 14:45:22 +08:00
huangqihong
2023-01-07 15:27:29 +08:00
许渊冲的《西南联大日记》
资治通鉴》司马光(北京联合出版社,第五-六册)
《易经杂说》南怀瑾
《置身事内》兰小欢
《告别激进》温铁军
《全球通史》斯塔夫里阿诺斯
《中国古典诗词感发》顾随
《帝国的终结》易中天
《县乡中国》杨华
《大国大城》陆铭
《文城》余华
《佩德罗·巴拉莫》胡安·鲁尔福
《一把刀,千个字》王安忆
《遥远的救世主》豆豆
《大唐兴亡三百年》王觉仁(结合通鉴看的,略读,有些是听的音频)
《读水浒—人性的十三种刻度》押沙龙
huangqihong
2023-01-07 15:28:19 +08:00
@huangqihong 还有罗翔 的《刑法学讲义》 还有《长安的荔枝》
hertzry
2023-01-07 16:08:27 +08:00
《我们仨》
wittyfans
2023-01-07 16:13:34 +08:00
少读当年出版的书,多看看经典。
DI64QrUrruOAmKO7
2023-01-07 18:26:25 +08:00
Epidemics: The Impact of Germs and Their Power over Humanity. (传染病与人类历史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Konys
2023-01-07 18:27:29 +08:00
<左传>
<史记>
<论语>
叔本华 <人生的智慧>
dongpeng121
2023-01-07 19:08:00 +08:00
大棋局下的国共关系
codingAlex
2023-01-07 22:12:11 +08:00
荀玉根讲策略,少即是多
Mac
2023-01-07 22:48:39 +08:00
起初·纪元 有种两耳不闻窗外事的荒谬
7Sasuke7L
2023-01-08 09:20:13 +08:00
《绝叫》讲述一个女人悲惨的一生
freepoint
2023-01-08 10:20:29 +08:00
读思想性书籍是用脑过程,不是用眼过程,是深度的思维过程,不是浅层的泛读过程。读书即读思想,要和作者的思想流契合,且需要一步步深化。因此我不是在读书,而是在读思想;我不是在调动思想,而是在酝酿思想;我不是在酝酿思想,而是在整理思想;我不是在整理思想,而是在发掘思想。唯有这样一层层的思维过程才叫读书。真正的思想性著述,一天只读两三页才有可能真正读懂,这种读法叫精读;比如读牛顿的书,用微积分解力学,你一个小时能读过去三页吗?如果一本思想性著作,一小时读了 20 页,我认为那不是读书。真正的好书必须精读,需要深层的思想领悟,而不是浅层的用于聊天时的符号炫耀。有人读书只是为了博得与人聊天时的谈资,这是极无聊的做法。

我曾听说有人博览群书,读书上万本。我只觉得荒唐。

真正的好书,一个月读一本已经是极致的高效了。一年十二个月最多十二本,十年最多一百二十本,五十年最多不过六百本。如果一个人能精读六百本书,其头脑已经是不得了的思想库。尽管人类今天的书籍前所未有的多,但是绝大部分都是印刷垃圾。真正的好书,你一生读几十本、甚至真正读通几本已足矣!记住黑格尔的名言“博学绝不是真理”。

真正的思想者,大多数在年轻的时候就已经形成自己的理论,如牛顿三十多岁就完成了自己的思想体系,虽然真正成书在四十多岁;爱因斯坦二十多岁就提出狭义相对论,接近三十岁左右提出广义相对论,其阅读量远不能和那些资深的物理学教授相比。但读了大量书籍的教授们毫无建树,年轻的没读多少书的牛顿和爱因斯坦却成了各自时代的思想标杆。所以,读书不在于量,而在于其精读的程度,在于对思想的提炼和发掘以及由此达到的思想高度。

因此,永远不要炫耀读了多少本书,你真正值得骄傲的是你读懂了多少本书以及你读懂的是什么书。
JAYXU2012
2023-01-08 10:27:52 +08:00
理与人

这是一个专为移动设备优化的页面(即为了让你能够在 Google 搜索结果里秒开这个页面),如果你希望参与 V2EX 社区的讨论,你可以继续到 V2EX 上打开本讨论主题的完整版本。

https://www.v2ex.com/t/906929

V2EX 是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是一个分享自己正在做的有趣事物、交流想法,可以遇见新朋友甚至新机会的地方。

V2EX is a community of developers, designers and creative people.

© 2021 V2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