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是怎麼管理照片的?

2013-12-22 13:18:41 +08:00
 r4ntix
拍照這種事情隨著設備的更新換代,時間的流逝,照片一直在不斷的增加。那麼該如何在保證穩定存儲的同時,又方便的管理、存取和瀏覽呢?
例如:用不同的設備拍照,1年下來10+G 的照片,該怎麼存儲和管理呢?
6021 次点击
所在节点    问与答
41 条回复
jkneedout
2013-12-22 15:53:36 +08:00
达也你好
biaobiaoqi
2013-12-22 16:16:24 +08:00
暂时放到dropbox里的。

用大学的edu.cn的邮箱,给扩容到31.9GB了,似乎是永久的 (*^__^*) 嘻嘻……。
Mutoo
2013-12-22 16:16:39 +08:00
怎么没人说把好看的照片洗出来呢。
tuoxie007
2013-12-22 16:18:56 +08:00
@r4ntix 不是的,可以利用Dropbox手机端上传啊
r4ntix
2013-12-22 16:28:33 +08:00
@tuoxie007 可以是可以,但是是需要手工去做的,而且Dropbox 是一個雙向同步解決方案,而不是單向備份方案,速度、目錄結構的限制都不適合用來解決這個問題。
r4ntix
2013-12-22 16:34:40 +08:00
@Mutoo 嗯嗯,+1!
這裡插播一條思考:有時候我們覺得數字存儲,很可靠很安全,可是往往並不是如此。實物保存在某些方面,反而比想像中的可靠,而且充滿質感和回憶。 :)
這幾年存儲在硬盤裡的東西,大都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刪除、丟失、找不到了。而翻起相冊,老媽小時候的照片都還在,無比驚喜。
tuoxie007
2013-12-22 16:44:10 +08:00
@r4ntix 是这么回事,我也期待完美方案,不过不赞成群晖,本地的东西安全性还是差些,比如说火灾。。。我是不是有些过分矫情了。。。
davepkxxx
2013-12-22 17:07:13 +08:00
放到PC上的库->图片里。
allan1st
2013-12-22 17:11:40 +08:00
nas + flickr
hylau
2013-12-22 18:06:03 +08:00
如果导入电脑方便不妨下载个picasa,把文件夹同步,也能同步到G+,只要选择好照片的大小就好了
meta
2013-12-22 19:56:30 +08:00
google+、iCloud、iPhoto
xieweizhi007
2013-12-22 20:54:38 +08:00
iCloud + DropBox
csx163
2013-12-22 21:09:20 +08:00
我是g+和dropbox双线备份,之前被163坑惨了
ChiangDi
2013-12-22 21:41:29 +08:00
10+G,你们怎么照片这么多...
happypy1
2013-12-23 06:13:05 +08:00
把iphoto的整个库拖到dropbox里面去。。
carrionlee
2013-12-23 08:19:09 +08:00
NAS,组raid,喜欢的照片洗出来
likebeta
2013-12-23 09:15:06 +08:00
删除垃圾图片, 然后dropbox
r4ntix
2013-12-23 14:14:27 +08:00
@tuoxie007
嗯,本地化的东西安全性、可靠性都得靠自己保证,非此专业的同学确实不容易处理。

不过本地化的方案,几个优点很吸引人:
1、相对于公网的高速传输,同时也不依赖于WAN 网络。
2、不用担心空间问题,买新硬盘自己加上也很方便。
3、私有存储和网络,隐私方面比较容易掌控。
4、不依赖于特定厂家和<del>应用</del>。

其实,公有云也没有哪家敢100%保证不丢数据的。
综合看来,解决这个问题,好难... :(
r4ntix
2013-12-23 14:18:03 +08:00
@ChiangDi
详细看了一下,2013年下来手机里的照片有5.6个G,加上其他设备总共超过10+G...2014年应该不会比这个数字少。
Winny
2013-12-24 10:05:33 +08:00
用NAS保存的

目前用的群晖412+ RAID6保证数据完整和安全

这是一个专为移动设备优化的页面(即为了让你能够在 Google 搜索结果里秒开这个页面),如果你希望参与 V2EX 社区的讨论,你可以继续到 V2EX 上打开本讨论主题的完整版本。

https://www.v2ex.com/t/94139

V2EX 是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是一个分享自己正在做的有趣事物、交流想法,可以遇见新朋友甚至新机会的地方。

V2EX is a community of developers, designers and creative people.

© 2021 V2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