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年入百万到月收入为零:分享我这十年的创业经历!

287 天前
 liunice

梦的开始

我于 2003 年进入武汉一所 985 大学,进修的是管理信息系统专业。大一的时候我就是个书呆子,那时候每天只知道学习,画风与室友格格不入。我的数学和英语一直都不错,大一的第一次微积分考试我还考了满分,后来被选为班级学习委员。

由于家里条件一般,我一直到高三暑假才正式接触电脑。大二上学期和同学一起花血本去电脑城买了人生第一台电脑,我的生活开始迎来转变。第一门编程课『 C 语言』让我眼前一亮,当时就觉得,能通过一串代码让机器按自己的想法来运行,真是泰酷辣!我从此爱上了编程,我不再是那个每天只为了考分而学习的书呆子,转而变成了一个每天坐在电脑前敲代码的宅男。

我开始接触各类编程语言,ASP ,C#.NET ,Java, PowerBuilder, C++, Delphi……并长期混迹于 CSDN 论坛,用 ASP.NET 编写了自己的第一个博客系统。那时候为了写程序经常逃课,大二暑假为了开发博客还没有回老家,每天过着黑白颠倒的日子,但非常充实。当然代价就是考试成绩一落千丈,但我一点也不后悔,因为我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你要知道我当时所在的学院是管理学院,专业课程里技术占比其实很低,可当时的我就是疯狂迷恋编程,这多少显得有些另类。大二的时候有一次转专业的机会,我本可以转到计算机系,但后来犹豫了一下没有去,现在回想起来还是有点后悔。毕竟我想如果是『科班出身』,我现在的发展兴许还能更好一些。

第一桶金

2006 年我读大四,那时 PSP 掌机风靡一时,在水货市场一台售价接近 2000 元,我眼馋想买但是穷啊,怎么办呢?只能自己赚了。也碰巧在这时候发现了人生第一个商机:发贴机。

那时候国内的绝大多数社区都没有验证码,包括天涯论坛、新浪 BBS 、百度贴吧、QQ 空间等等,有一些商家为了营销需要频繁到这些社区发贴,特别想节省人力成本,他们有发贴机这个需求。好在当时这个市场还是一片蓝海,我决定试一试。

为了研究竞品,我特意花 200 元买了一款当时市面上流行的发贴机,发现它做的其实特别简单。于是我按自己的思路用 C#.NET 做了一个类似的产品,取名『新浪 BBS 发贴机』,并挂到一个共享软件网站去售卖,一个序列号定价 180 元。几天后这个软件开始盈利。我用类似的思路又开发了天涯、百度贴吧等社区的发贴机,并用这些发贴机去各大论坛宣传我的产品。慢慢地,每天过来咨询的客户越来越多,我的收入也开始稳定增长。

就这样我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我开开心心地走进一家电脑城,拿出 1800 元现金买下了一台崭新的日版 PSP2000 ,依稀记得当时回宿舍后室友们向我投来的羡慕眼神。我也暗暗下了决心要把这份『小事业』一直做下去。

第二桶金

到这里,这份『小事业』的故事还没结束。2007 年,我留校继续攻读硕士学位,那时候凭借着我开发的几个发贴机,我每月的收入已经超过了 3000 元,QQ 签名上的『月入 3000 不是梦』也被我不知天高地厚换成了『月入万元不是梦』。由于我们这些营销软件的『兴风作浪』,国内各大社区开始『觉醒』,他们给网站增加了一种叫验证码的校验机制,于是市面上的那些发贴机卖不动了。

这样一个行业变化由此催生出了一条新的『产业链』:验证码识别。我也顺藤摸瓜开始研究图像识别。但由于计算机视觉领域博大精深,受限于我的专业技能,整个学习过程并不那么顺利。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论坛上发现一个作者在售卖他的软件源代码:一个由 Delphi 开发的验证码识别模块,它通过一种机器训练和学习的方式,可以识别当时市面上近 70%的验证码,输出的 DLL 可被各种编程语言调用。我感觉天亮了!我花了半个月,想尽各种方式去联系这个作者,终于在一个晚上通过 QQ 找到他,其实他当时已经有些不想卖了,但最终耐不住我的『甜言蜜语』,在接到我转账的 800 元后,他将整套源代码打包传给了我。

有了这套源代码,我开始重新设计发贴机,接入验证码识别模块,发贴机业务开始重新运作起来。

几个月后,我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其实只有我一个人),并推出了工作室的官方网站,SEO 关键词是:发贴机、验证码识别、营销软件定制。当时的网络营销业务竞争已经非常激烈,可验证码识别领域却是新兴的一片蓝海。我没有花过一分钱在百度上推广,可当用户搜索『验证码识别』时,我的网站已经能排在前三页。

QQ 上的滴滴声越来越频繁,每天都有不同的客户来咨询我,有时是开发者想定制一个验证码识别模块,有时是业务员想定制一款营销软件。我的生活变得忙碌而充实,白天到学校实验室写论文,晚上回到寝室还得给客户开发软件。后来我还拓展了盈利模式,因为每天接的单子太多根本做不过来,于是我将单子转给其他开发者,我从中间赚取一些差价。

一年后,我把『月入万元不是梦』的 QQ 签名也换掉了,也用上了人生第一台 iPhone(记得那时是 3GS),这也是我们班第一台 iPhone 。仔细回想了一下,从大四开始我就已经实现了经济上自给自足,再没有找家里要过一分钱。

初入职场

2009 年硕士毕业后,我并没有组建公司继续壮大我的业务,而是和其他普通人一样,选择了一条相对稳妥的路:进入社会找工作。我有幸被华为录取,前往深圳开启了我的职业生涯。依据我的专业特点,我被分配到了 IT 部门,进行内部信息系统的运维。可让难受的是居然一个月也写不上几行代码,那时候的我血气方刚,一心只想着做一个安安静静的程序员,并不想去折腾公司内部各种繁杂的业务。我每天在心里默默念叨着,这不是我想要的工作,我需要改变。

那几年正值国内移动互联网崛起,由于苹果 App Store 的推出,每天网上各种独立开发者暴富的故事深深吸引着我。于是,在进入华为一年半后,也就是 2010 年末,我裸辞了。我回到了老家,开始自学 iOS 编程。三个月后,我带着自制的一个 iOS 小作品,一个日历提醒软件,回到了深圳,向着『 iOS 开发』岗位疯狂投递简历。我真的很幸运。一个晚上我接到一位腾讯 HR 的电话,让我带着自己的作品第二天去面试。现在回想起来,当时我能顺利通过面试,并不是因为我的专业能力有多强,而是面试官看到了我的快速学习能力和我对移动互联网的热情。当然最重要的一点是,2011 年,国内 iOS 开发人员稀缺,没有哪一个人是科班出身,都是半路出家。

两手都要抓

新的职业生涯开始了。我的 iOS 开发技能每天都在快速进步着。但如果故事从这里结束,我显然是不甘心的,因为我这人根本闲不下来,就爱折腾。2012 年,为了补贴家用,我利用业余时间开发了一款休闲 app ,功能很简单,就是能看段子和图片,第一版连评论都发不了。app 上的贴子也是我每天晚上从新浪微博上转载过来的(当时国内版权意识薄弱)。后台 API 和内容管理系统就用 PHP 简单实现了,什么开发框架都没用。app 的赢利模式也很简单粗暴,就是在最底部挂上一个 44 像素高的广告条(banner),用户点击了就有钱拿,其实就是广告联盟。

起初我并没有对这个 app 报什么希望,只是想赚点零花钱。可就在 2012 年圣诞节前夕,苹果公司的一次编辑推荐,将我这其貌不扬的 app 推到了大陆区 App Store 首页。我的 app 新增用户一下子多起来,我开始有点不知所措。不过这还没完。当时苹果公司为了应付国内日益严重的刷榜行为,在同一年的 12 月 21 日开启了他们第一次的锁榜操作。本以为我的 app 最多在榜单上停留一天,可经过他们的这次锁榜, 我的 app 在娱乐榜单上整整存活了 8 天。这期间每天都有几万新增用户,我的 app 终于迎来了春天。

有了海量新用户的支持,我也顺势加快了 app 的研发,陆续给 app 增加了各种新功能,包括能浏览短视频、支持用户评论和分享到更多社交平台。由于内容质量的保证,我的 app 用户留存率还不错,有一些老用户甚至主动向朋友推荐我的 app 。虽然早已不在总榜单上,但在娱乐分类中排名一直都不低。更重要的是那时市场竞争并没有现在这么激烈,独立开发者仍有很大的生存空间。头两年我甚至没有为推广花过一分钱,每天的新增流量都来自于 App Store 的关键词搜索。

打工人再见

那时候每天压力巨大,白天在公司打工,晚上回家还得做内容运营、做版本迭代更新,真的是忙的连饭都顾不上吃。每天晚上都要一两点才能睡觉,可第二天还得早起上班,也就是在这个时期我养成了熬夜的坏毛病,一直到十年后的今天依然没有改过来。183 的大高个儿,硬生生给熬到了 120 斤,感觉自己快撑不住了。在经历了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后,我向主管递交了辞职信,以身体不适为由离开了公司,开始了我人生第一次真正的创业。虽然有些舍不得,但我知道我不可能什么都想要,只能做个取舍。

我在家附近租下一个小办公室,开始了艰难的创业之路。那时候每天都忙到焦头烂额。app 用户一直保持快速增长,可我的版本迭代速度已经跟不上用户的需求,我需要尽快扩大创业团队,否则我的身体会垮掉。

我联系了在广州的一个朋友,向他详细介绍了我目前产品的状况,最后我说我现在平均一个月能挣 8 万,一年盈利近百万(当时真的有),你来不来?恰逢他当时也很落魄,就毫不犹豫就答应了,只身一人从广州来到深圳,开启了我们的合伙创业之路。

山雨欲来风满楼

我和朋友分工明确,他主管运营,我主管研发。后面我们又招聘了一个开发,三个运营。我终于有了一丝喘息的机会。为了让产品触达更多的用户,我们又开发了安卓版本,并发布到国内各大应用市场。我们一直倾听用户的声音,每个版本都是基于用户的需求去迭代,所以用户忠诚度方面非常不错。后面又引入了 UGC (用户投稿)功能,app 的功能也变得越来越丰富。通过在贴子列表中引入信息流广告,app 的广告收入也水涨船高。当时国内的广告联盟特别多,像国内的友盟、百度、Mobisage 、Adsage ,国外的 Inmobi ,都和我们有长期的合作。

我们的 app 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众产品,慢慢演变成一个在行业内有一定知名度的中小型 app 。2016 年的某一天,我们突然收到了字节跳动公司的律师函,投诉我们 app 的名字侵权了,要求我们尽快改名,否则会动用法律手段维权,这虽然听起来有点荒唐,但我们一个小公司也没能力和他们折腾,只能改了名。也许这就是所谓的「树大招风」吧。

2013 年至 2016 年,是我们 app 迅猛发展的三年。在这三年里,app 用户持续稳定增长,我和朋友也赚到了远比在公司打工要多的钱。2016 年我在深圳买下了人生第二套房,朋友也在 2017 年买下一套房并结了婚。

但从 2016 年下半年开始,app 的新增和日活就出现了明显的下滑趋势。依靠每天 App Store 的自然流量已经无法弥补老用户流失的缺口,我们尝试过各种付费推广,但都收效甚微且成本巨大。我们开始反思。2016 年直播兴起,2017 年短视频兴起。我们 app 在此时已经落伍了,仍然是只能浏览段子、图片和短视频,用户连自己的视频都上传不了,只能以外站链接的形式投稿。受限于我们狭窄的商业眼光,还有出于对直播和短视频流量成本的考量,我们没有及时转型。在商业模式上也一直以广告为唯一方式,用户一直免费使用,并没有引入 VIP 会员或其他付费模式。

有趣的是,2017 年还有一个自称 app 粉丝的投资人在 vx 上找我聊天,说有意愿投资我们团队。但当时的我太实诚,我告诉他说我们 app 的用户数据现在有下滑趋势,正考虑转型,他在听了这句话之后就再也没有联系过我。但说实话,我们 app 这些年都没有拉投资的想法,一直是以小作坊的形式运作,眼界真的是太狭隘了。如果从 2013 年开始就考虑引入风投,扩大团队,将产品转型,或许现在就是另一番光景了。

晴天霹雳

本以为这 app 最坏的结果就是随着时间推移慢慢流失完所有的用户。然而并不是。2018 年 7 月的某一天,我接到一个来自阿里云的电话,电话里的工作人员说他们刚收到工信部的通知,责令他们马上关停我们的服务器,现在只是提前通知。我问原因,他说工信部认定我们发布的某些贴子违犯了国家规定。我一下子懵了。于是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我关停了服务器, 然后赶紧和同事一起在后台逐一排查,看究竟是哪个贴子出了问题。终于被我发现前一天下午有同事从秒拍转载了一个关于某 KTV 的现场视频,视频尺度并不大,但是性质很不好,直觉告诉我应该就是这个视频出了问题。这个视频本不该被发出去的,我和朋友都大意了。

第二天,网上有了新闻,说工信部最近在搞互联网整风运动,近期有一批 app 都因发布敏感内容和社区监管不力被永久关停,这其中就有我们 app 。现在说什么都晚了,我们 app 已经没有了翻盘的机会。

这里总结一下这个 app 的历史数据:

  1. iOS 和安卓双平台累积用户近 900 万
  2. 日活跃用户峰值 38 万,峰值启动次数 250 万次 (2015-07-02)
  3. 日新增用户峰值 1.8 万
  4. 平均单次使用时长 5 分钟,平均日使用时长 34 分钟,平均日启动次数 7 次
  5. 新增用户次日平均留存率 52%

整理行囊再出发

app 被关停后,我们尝试过将阵地转移到小程序和公众号,不过由于平台限制,原 app 的很多功能都复制不过来。再加上大量老用户失联,小程序的新用户增长极为缓慢,这条复兴之路走的并不顺畅。

最惨的那几个月,我和朋友的月收入为零,整天就琢磨着各种 app 的点子,想复制当年的成功,但是这想法还是太幼稚,毕竟此时的移动互联网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小团队在没有资本扶持的情况下已经很难脱颖而出。同时,因为缺乏好的商业模式,单位获客成本太高,传统的推广手段并不适合我们。还有很关键的一点,当时苹果对新上架 app 的审核非常严格,我们有一个 app 前前后后修改了七八次也没能通过审核,最后只能放弃。

在经过一番思索之后,我决定暂停在移动互联网方向上继续发力,回到我和朋友都比较擅长的赛道,着手为客户定制开发管理信息系统和商务网站,毕竟这也是我们在大学时主修的专业范畴了。偶尔我们也会接一些 PC 端跨平台软件(Electron)和小程序开发的单子。接单量从每月不到一单到每半个月至少一单,团队的业务也重新盘活起来。虽然每天工作很累,收入也大不如从前,但至少可以养活自己。

从 2013 年到 2023 年,这整整十年的创业之路,我从一个血气方刚的年轻小伙,变成一个如今脸上已有岁月痕迹的中年男人。你问我现在后悔吗?如果当初没有选择从腾讯离开,也许现在也已经实现年入百万了吧?我的回答是,不后悔。十年的创业之旅虽然没有给我带来财务自由,但却锻炼了我在团队管理、产品设计和项目规划上的能力,这对于我来说也是一段极其宝贵的人生经历。最关键的是,创业给了我自由,我这人散漫惯了,从不喜欢被人束缚,创业也刚好符合我的性格。

如今的我,正继续在这条创业路上坚定地走着。纵然前方的路布满荆棘,我也不会停留,只会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走下去。永远保持对新事物的好奇心,永远保持活到老学到老的心态,相信命运一定不会辜负每一个努力奔跑的人。

写在最后的话

我这个 V2EX 的 ID 是在 2014 年 11 月注册的,至今近 9 年也才发布了 3 个贴子。今天发表的这一长篇大论并不是广告贴,只是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近十年的创业经历,鼓励那些还在路上的人,也希望有机会结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

我的性格是偏内向的,平时也很少愿意和他人分享我的内心世界,相信这也是很多程序员的特点。最近我做了一些反思,认识到闭门造车是不对的,我应该改变自己,多结识一些人,多加入一些社区,大家互帮互助,或许能走出一片新天地。如果你和我一样同是创业人,希望和我交流心得;又或者你想利用业余时间接一些单补贴家用,你可以加我 vx ( ID 和 V2EX 相同)。近期我会建立一个完全免费的接单互帮互助群,不定期向群里的伙伴推荐一些我没时间做或没能力做的单子。还有,如果你有定制网站或软件的需求,你也可以联系我,我一定竭诚为你服务。

暂时就说这么多,后续我会在评论里回复大家。下次有时间我会继续分享我的创业经历,谢谢大家的理解和支持!

15093 次点击
所在节点    程序员
140 条回复
xiaowei7777
287 天前
加油
nicegoing
287 天前
人生落差这么大,op 花了多长时间放下过去,内心平和的接单?
acoldfox
287 天前
是不是名称侵权了字节的内涵段子
nnegier
287 天前
没办法了,服务器关停,工信部命令
nnegier
287 天前
@acoldfox 我也想到了内涵段子
liunice
287 天前
@nicegoing 说实话,我用了好几年才平复心情,真的很难。你想象一下从年入几百万到月收入为零的落差,一定很大对吧。。。
liunice
287 天前
@acoldfox 名字侵权只是和他们名字有些重合,这只是小细节,和后面的工信部关停并无直接联系。当然你也知道后来内涵段子也被关停了,甚至比我们 app 还早几个月。
lasuar
287 天前
看网文一样,有意思~
xiaoqidev
287 天前
加油,今天刚好也在 v2 分享了一下我的经历:自由职业 5 年,最近一年无收入
acoldfox
287 天前
@liunice 确实是,不过那时候连内涵段子都能直接关停,基本上就算你提前做了审核把关,估计也很难避免最后关停的命运吧
chenjia404
287 天前
我又有月入几万的被关停,如果在国内这个政策风险还是很大的,你可以看看海外市场。海外市场的体量也大,广告收入也更高。
liunice
287 天前
@chenjia404 现在我对 app 这一块没太大信心了,感觉没团队没资本很难做大
WhoCanBeRich
287 天前
很有意思 后面怎么打算?好奇楼主多大了
liunice
287 天前
@WhoCanBeRich 我 80 后。先继续接单,然后走一步看一步。
tf141
287 天前
国内做社区真的不容易,随随便便就会被关停,还是看看国外有没有什么机会吧
lhbc
287 天前
心疼 OP ,被铁拳一拳砸死
我前东家也被砸过两次,幸好公司体量巨大,没受太大影响
fzls
287 天前
厉害了,经历好丰富
googlefans
287 天前
既然财务自由了 可以躺平了

什么 app ?为什么侵权?
iamppz
287 天前
我是去年从北京离开的,目前在做独立开发,主要是朋友、前同事给的项目,还有以前一直想尝试的一些事情。
有时想想觉得自己挺任性的,毕竟上有老下有小,好在小城市生活成本低,手头还有一些积蓄,趁年轻再拼一把,实在不行就当试错了。不去尝试永远不知道自己能走到哪一步,跟 op 一起加油:)
googlefans
287 天前
@xiaoqidev 自由职业靠什么收入?

这是一个专为移动设备优化的页面(即为了让你能够在 Google 搜索结果里秒开这个页面),如果你希望参与 V2EX 社区的讨论,你可以继续到 V2EX 上打开本讨论主题的完整版本。

https://www.v2ex.com/t/959670

V2EX 是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是一个分享自己正在做的有趣事物、交流想法,可以遇见新朋友甚至新机会的地方。

V2EX is a community of developers, designers and creative people.

© 2021 V2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