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ailshuxin OP 老家是在试点合村并居政策。这个政策在疫情的第二年被暂时按下了暂停键,原因是试点地方政府吃人不吐骨头被曝光了。OP 能在被拆了老宅顺利上楼已经算很不错的了。
对比其他合村并居的农民遭遇:
1. 先拆后建,在住上楼房前的一段时间有当地乡镇政府补贴一些租房补贴,当然这写租房补贴肯定是不可能租到当地房子的,所以第一步就开始倒贴;
2. 拆完之后,房子建成准备上楼。 开始要求补齐差价,没有什么 1:1 换房。征收的时候以几百每平征收,上楼按照一千以上每平卖给拆迁户,一步到位成功造就一位为国接盘的爱国农民;
3. 最绝的还属于集中安置房的建设位置,有良心一点的乡镇政府可能就在接近镇区的边缘给你们建房,至少你还是能得到一些生活设施的。没良心的那就是直接在被合并的村子周边选个点建了,房子依旧按照镇区价格卖。
乡镇政府其实也不想弄什么合村并居,矛盾很大,有时候还有流血事件发生,但又不能不执行,甚至消极抵抗都不行。这背后核心是土地指标流转和当地政府收支不平衡导致的。城市用地需要批准,且大块工业用地的规划不可避免会涉及到一些农业用地,会触碰到十八亿亩耕地红线。而贫困市县有大量耕地指标,确没有太多收入。这就导致了贫困市县将耕地指标挂牌出售,发展城市购买指标,发展城市再征收自身郊区所购买指标面积的农业用地转为工业用地,进行城市扩张发展。在这种模式中,双方都获得了收益。问题就在于这种模式的发展让政府不可避免的看到了日益荒废的宅基地,也就打上了宅基地的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