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kroTik Back To Home 官方提供“回家”服务

250 天前
 ppbaozi

https://forum.mikrotik.com/viewtopic.php?t=198231

https://apps.apple.com/lv/app/mikrotik-back-to-home/id6450679198

使用 wg 隧道,主要是无公网时,官方提供了中继服务。有人试用一下么

2102 次点击
所在节点    宽带症候群
11 条回复
MeteorVIP
250 天前
我是文盲。我可以理解为,他搭建了一个免费的中转,和一个 app 。不用复杂设置。方便回家。是这样吗?
MrGba2z
250 天前
有静态 ip 的不需要吧 或者自己用 ddns 的也可以不需要
ppbaozi
250 天前
@MeteorVIP 是的
Dzsss
249 天前
中继服务器在 LV (拉脱维亚),在国内属于高风险业务,如果是“不知悔改”继续推进,那被和谐也是日历上的事情。另外这个业务也是第三个需要对外联网的(系统更新、DDNS 、BTH ),个人认为这类业务对于路由器来说,是越少越好。

BTH 简单逻辑:
1 、检查本地是否为公网,如果不是公网就用 LV 服务器中转,ping 了一下,大几百 ms 。中转效果应该是能用,要想好用估计得配合 ipv6.
2 、添加 WG 网卡到 LAN 接口表、开放端口、设置 NAT 。
3 、使用 BTH APP 输入账号密码后自动创建对应的 peer (删除的时候,可能就没那么顺利,目前使用逻辑 BUG 还不完善)。

综上:有公网的不如自己摸索清楚逻辑,然后自行手动搭建,灵活度要高得到,遇到 BUG 的情况也更少。


接下来是一些不完整的 WG 总结:
1 、双栈公网 IP 直连是最爽的。
2 、使用 IPv6 建立隧道跑 OSPF 的时候,要把默认 MTU 从 1420 改为 1400 ,不然会出现怪问题(隧道建立成功,WINBOX 能打开然后显示无内容),原理之一就是 v6 的包头大 20 。
3 、测试 v3 版本的 OSFP 不能建立隧道,于是隧道本身是走 IPv6 ,WG 接口还是给的 IPv4 地址,配合 OSPFv2 ,打通两地。------就是说,建立 OSPF 的时候,除了 peer 那里填写 ipv6 地址,其它的和 v4 的一模一样。4in6 。
4 、WG 使用 IPv6 握手时间感觉比 v4 慢。实际使用的时候没任何情况。
5 、WG 客户端想要走旁路由分流也是没问题的,但是最好加个 !CN 地址 。
6 、WG 原生具备漫游特性,终端设备使用移动网络可以一直开着,手机也不会发热之类的。
TESTFLIGHT2021
249 天前
MikroTik 快被国内墙了
linxijun
249 天前
直接某 ray 服务器就好了,某 wrt 直接可用,手机上的火箭直接添加就是了,mikrotik app 还要专用的路由器,没必要
mantouboji
249 天前
@linxijun 两码事,这种事情实现的途径确实有很多,这只是人家 Mikrotik 为自己家设备提供的服务之一,没有强迫你用,犯不着这么情绪激动,汉贼不两立一样。
mantouboji
249 天前
@Dzsss 1420 是针对以太网连接 1500-80=1420 来的。PPPoE 连接自己占掉了 8 个字节,变成 1492 ,所以 wg 的 MTU 也要减少 1492-80=1412 ,这个 80 就是包含了 IPv6 在内。
mantouboji
249 天前
@Dzsss 另外 OSPF v3 在 IPv6 上通过内部地址通信的,所以两端都要配一个 fe80 开头的内部地址,地址数值随便。RouterOS 设备自动会给自己的 wg 设备分配,你只需要给自己设备一侧强行设置一个即可。国内 IPv6 走的路由跟 v4 不一样,一般情况下走 v6 延迟会大一些。
Dzsss
244 天前
@mantouboji 移动宽带设置 1492 ,实际上拨上去后会显示 1480 ,因此设置 1400 是计算了的。OSPF v3 没动力折腾也就罢了。
rallos8zek
195 天前
需要 ros 版本 7.2 才支持啊

这是一个专为移动设备优化的页面(即为了让你能够在 Google 搜索结果里秒开这个页面),如果你希望参与 V2EX 社区的讨论,你可以继续到 V2EX 上打开本讨论主题的完整版本。

https://www.v2ex.com/t/970425

V2EX 是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是一个分享自己正在做的有趣事物、交流想法,可以遇见新朋友甚至新机会的地方。

V2EX is a community of developers, designers and creative people.

© 2021 V2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