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 元以内家庭自组 NAS 求推荐

2023-09-13 15:17:55 +08:00
 simyong
目前用退下来的 Surface 4 刷 Debian 在当 NAS 使用,基本也都运行在 Docker 中...

日常需求也比较简单:
1. 观影:NS+qB+Plex
2. 家庭成员照片备份+文件备份
3. 轻度 PT 保+刷

这套 Surface 的方案也只是想上手体验一下,随着使用,目前挂着的 1T 硬盘逐渐不够用了,所以有了组一套 NAS 的想法

根据我目前的需求,需要注重
A. 解码能力:毕竟有日常观影的需求
B. 噪音:打算放到书房,作为 24 小时开机使用噪音希望还是能控制一下,颜值不必在线,看不到...
C. 网口:家里只是 500M 的带宽,所以不用考虑万兆网络
D. 存储:日常观影及佛系 PT 用户,4 盘位就够了,没有收藏喜好也不会重度使用

根据以上的需求,希望大佬们给些意见,最好详细一些...硬件不放完全不懂,谢谢
6911 次点击
所在节点    NAS
57 条回复
long1and
2023-09-13 21:45:31 +08:00
cpu i3 12100 600
主板 铭瑄 B760M 699
硬盘 自带 0
散热 利民 AX120 R SE 63.5
显卡 UHD730 0
电源 全汉 350w 0
风扇 利民 TL-C12C *2 32
内存 16G DDR4*4 260
机箱 见方 499
拓展卡 SSU 四口 2.5G 网卡 230
JMB585 M2 转 sata 99
sata 线材 30
合计 2512.5

刚组的 nas ,其中部分内存还有电源来自老的 DIYnas ,所以没计入成本。

系统装的 PVE8 ,非常好用,核显也基本没有坑了。
Puteulanus
2023-09-13 21:48:42 +08:00
@wednesdayco 之前看硬件拼车群开过 7d12 ,攒机可以参考 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22146555/
imnangua
2023-09-13 22:05:57 +08:00
以前的 amd 老电脑 600 多淘宝收了个 e3 神教+华硕 b85 组了一个 装了 pve 然后装了个 win2012 和 黑群晖
wentijianihao
2023-09-14 01:11:09 +08:00
三年前 all in one ,双盘位,双千兆口,静音。

机箱:暴风影音二手
cpu:奔腾 5420
电源:dc 转 atx 电源板,无风扇
wentijianihao
2023-09-14 01:11:56 +08:00
主板 b365 双网口
libook
2023-09-14 11:01:17 +08:00
要解码能力的话,要么找个有解码能力好核显的 CPU ,要么找块解码能力好的独显。比较新的核显编解码都能胜任,买之前去 Intel 或 AMD 官网上看一下核显编码器、解码器支持格式的列表。具体用啥 U ,看你要跑哪些东西,纯存储的话 Intel 的 10W 低功耗 U 都可以胜任,但如果你要跑一些容器,就上不封顶了。

一般 NAS 都选择 TDP 比较低的硬件,所以只要风扇不是很次的那种,噪音都不高。相同风量、相同质量情况下不同尺寸的风扇是尺寸越大噪音越小,比如你用 20cm 的风扇相对就比 12cm 的风扇噪音小。如果你用企业级机械硬盘的话,那么通常会有炒豆子声音。

现在主板基本都是千兆口或 2.5G 口。

我目前在用迎广 MS04 这个机箱,外形也还可以。

一般 CPU 在低负载情况下功耗都很低,NAS 功耗大头通常是硬盘,一块硬盘大概在 10W 左右,SSD 在 4-10W 左右。

另外要注意的是,RAID 通常只能保障可用性,如果想保障完整性还是得靠备份。
davidkick
2023-09-14 14:45:11 +08:00
最近用 2011 年的老旧笔记本(联想 ideapad Y470 )搭建了一套 Windows 10 的 NAS

硬件层面
1 、CPU/GPU:Intel i5-2450M 4 核 CPU ,2G 的 AMD 独立显卡
2 、存储:光驱去掉,加装 4T 的 SSD ( 1100 块);另外,笔记本预留了个 mSTAT 接口,加装 512G 的 SSD 作为启动盘( 180 块),启动盘也从原机械盘迁移到这个盘;原机械盘作为数据冷备
3 、内存:另外加装 8G 内存,组成 12G 内存( 60 块)
4 、网络:自带千兆有线网卡,网线直连路由器(局域网无线上传速度最高 650Mb/s ,有线网没测过)

总花费 1340 元,存储:4T(SSD)+512G(SSD)+512G(原系统机械硬盘),内存:12G

软件层面
1 、Windows 10 x64 专业版
2 、音影:jeffyfin(电影、电视剧)+Windows Media Player(音乐),jeffyfin 开启硬件解码( Intel QSV ,不过 CPU 比较老,能支持的解码器比较有限;还没弄通 AMD 的硬件解码)
3 、相册管理:PhotoPrism (基于 Docker Desktop )
4 、Docker Desktop:基于 WSL2
5 、文件管理:系统自带的 FTP 服务器和 SMB 服务器

TODO
1 、alist 做网盘同步
2 、aria2 做 BT 下载
davidkick
2023-09-14 14:50:41 +08:00
@davidkick 补充:FTP 服务器 主要是给安卓手机同步或者上传文件用,SMB 主要是给 MAC 和 Windows PC 作为网盘使用
simyong
2023-09-14 22:23:08 +08:00
@VirgilChen97 谢谢,看着这个不错,主板不是有 2.5 网口嘛?还需要双口 i350 ?不太懂,另外也是搭载 PVE 上的嘛?
simyong
2023-09-14 22:23:42 +08:00
@long1and 好的,谢谢, 看着可以,配置应该是够了
simyong
2023-09-14 22:25:40 +08:00
@libook 谢谢,提供了整体思路,MS04 机箱太贵了..有点超预算,另外硬盘的话有推荐的嘛,有说垂直盘都有炒豆声的,麻烦可以推荐合适的硬盘嘛,容量没要求
simyong
2023-09-14 22:27:01 +08:00
@davidkick Win NAS 之前也试过一段时间,就是性能比太低了...优势就是没有上手难度
libook
2023-09-15 11:39:19 +08:00
@simyong #51

我在用的希捷酷狼就是垂直盘,没有炒豆子声音。硬盘大体可以分为数据中心和非数据中心用途的盘,数据中心用途的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企业级盘,这种盘的特点就是速度快、寿命长、容量大、价格相对便宜,但因为是在数据中心使用,所以以噪音和发热量作为代价。非数据中心用途的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普通盘、监控盘、NAS 盘等,这些通常设计为在有人员生活或工作的区域使用,所以对噪音之类的问题有相应的优化。
如果你机械硬盘数量比较多容易引起共振,或 IO 负载较大(比如跑 PT ,或进行生产和研究项目),或需要较好的售后(如官方数据恢复),那么可以选用 NAS 专用盘。如果你没有上述需要,且预算吃紧,就可以考虑普通盘或监控盘。

实际上叠瓦盘只有在高强度 IO 的情况下才会有显著的性能、寿命、可靠性问题,对于大部分数据是冷数据的普通家用场景来说,不会比垂直盘有显著差异;再加上数据完整性主要靠备份而不是靠文件系统特性或硬盘体制,所以如果预算吃紧的话未必是个坏的选择。

这块要是深入研究的话,除了品牌以外,还有型号、参数、批次、产地等等可以研究,但我比较懒,基本都是希捷和西部数据可靠渠道看价格差不多直接买,不管是啥渠道买回来都要进行读写测试。

如果想用 RAID 方案,建议硬盘最好不是同一个批次生产的,因为同一批次寿命相近,坏也可能一起坏,发挥不出来 RAID 的可靠性价值。像我,因为使用的文件系统的扩展能力较好,就是随着数据量逐渐买硬盘的,最终机器里所有硬盘都不是同一个批次的。

对了,如果你要用 RAID 或较为依赖内存的文件系统的话,建议配备一台 UPS ,以防止停电导致文件系统损坏(还是要有备份)。
simyong
2023-09-15 12:16:52 +08:00
@libook 你也太专业了,我对数据上没有太大的要求,比较重要的就是家庭成员的照片了(打算 PVE+黑裙 在一个硬盘上专门备份照片用),也没有生产或者项目需求,剩下就是 PT 的需求了,不是重度依赖

目前打算 4~6 盘位左右,组 4T*4~6 的硬盘就足够了

谢谢解答,一会就看一下希捷酷狼
VirgilChen97
2023-09-15 14:04:35 +08:00
@simyong 机器跑的 unraid ,加个双口网卡是给软路由用了,不搞 AIO 可以不加
Pepsigold
2023-11-01 23:10:11 +08:00
@long1and 见方这个机箱板材厚度怎么样?有没有共振,谢谢!
krazy00529
2023-11-09 11:22:32 +08:00
预转出一套 HP GNE8 成品 DIY NAS

这是一个专为移动设备优化的页面(即为了让你能够在 Google 搜索结果里秒开这个页面),如果你希望参与 V2EX 社区的讨论,你可以继续到 V2EX 上打开本讨论主题的完整版本。

https://www.v2ex.com/t/973414

V2EX 是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是一个分享自己正在做的有趣事物、交流想法,可以遇见新朋友甚至新机会的地方。

V2EX is a community of developers, designers and creative people.

© 2021 V2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