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是怎么看待死亡的呢?

2023-11-22 23:29:59 +08:00
 dence
我小时候一直想着自己可以长生不老。后来长大了一点觉得自己的目标变成了赚好多钱,然后拿这些钱成立个机构专门研究怎么实现长生不老。现在这些看起来都几乎不可能实现了,大家是怎么看待死亡的呢?
17689 次点击
所在节点    问与答
165 条回复
duluosheng
2023-11-23 14:55:20 +08:00
去年底奶奶去世;上周亲堂弟 22 岁,突发脑动脉瘤出血去世。
老人去世,如果是寿终正寝,会容易接受;堂弟英年早逝,22 岁身强力壮的大小伙儿就这么没了,心痛不已,现在都难以接受。
coffeesun
2023-11-23 14:55:31 +08:00
作为一名重症医生,说说我这些年来的感受吧
1. 刚开始对那些因病而去的人还有些情绪波动,科室里和门口也都常年都有愁容满面、哭泣甚至到发疯的家属,同时也见惯了冷漠的子女、绝望的病人以及各种人间温情、冷暖,但只想感叹:生命无常、世人皆苦。
2. 随着工作时间的延长,对生命的终结,对不治之症也都淡了,无论对病人、还是亲属、爸妈甚至自己都不再强求了。现在到了这个阶段,无论是谁包括自己,都能接受随时得不治之症或离去,虽有情绪波动,会不甘、会惋惜,但接受起来会比较快,也没有那么多要死要活的情绪了。死就死了,总会到来的,只是比想的来的早了些。
3. 抗疫期间,我和爱人都在一线,那时刚开始,最最早的一批就去支援了,对于传染性、致死率、重症率、救治方法都不明确的情况下就去了。自己能做的并不多,只是按严格流程隔离,看着一批批的患者重症、离去,特别是年轻的病人,留给我们自己的只有恐惧,我们并不是说多高尚,但到那个时候,又是专业人员,肯定逃不掉的责任啊。那个时候其实就看开了许多,什么金钱、地位、荣誉啥的都不重要,能活一天是一天,那时有点精神愰忽了,一边是将死的患者,一边是担惊受怕的自己,特别是身边有同事不断地感染更加剧了这种担心。后来也是看开了些,该吃吃该睡睡,不再魂不守舍了,各种结果也在向好的方向发展了。那时也有同事辞职保命去了,说不上来对错,也不会去鄙视什么的,因为但凡人有选择,我宁愿世间无疾苦,平安平庸一辈子。
4. 后面对于职业压力什么也看开了,活好每一天,诚实地面对自己,面对自己的梦想、需求、渴望、恐惧,然后和家人爱人都坦然可以诉说这些了,虽碌碌无为,但不再自卑,虽有很多缺点,但可以真诚地面对了,不再遮遮掩掩了,各种人际关系也都缓和了许多。
5. 面对亲人的离去(爷爷奶奶),也基本是该怀念怀念,没有什么太多的什么悔恨没有尽孝之类的了,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都有自己的因果要去受,他们的离去我们晚辈之间再交谈也就是怀念一下过去美好的时光罢了。然后过后仍过自己的生活。
6. 我能想到之后爸妈的离去,我应该可以坦然面对,毕竟人都要死的。在他们活着的时候该尽孝尽孝(物质上的帮助,心理上的需求都也适当满足),但有分歧的地方也都坦然面对,和他们讲我的心理活动和需求,讲我的原则,基本保持了互相帮助、互相尊重吧。
7.关于身后事,我也能坦然面对了,我可以想到我随时因意外死去,也都和爱人作了交待:我死我爸妈前头时,把骨灰让爸妈处理,毕竟对他们也是打击,给他们留个念想;我死于爸妈后面时,随爱人处理,想埋埋,想洒洒,我都无所谓,即便随便一丢,我也没意见,难不成我还指望活过来?爱人也同我交流了她的想法,她如果死我前面,她还是想买个好的墓地,我也同意。
8. 想清了一切,也并不悲观,仍积极面对生活,想做啥都尽量抽时间去完成,对一些不必要的世俗的成功也不再执着了,该咋地咋地,咋,我当院士了就不用死了?呵呵!工作上也都是认认真真,对每一个病人负责,出于良心去救治每个人,没钱的有没钱的治法,有钱的有有钱的治法(进口药等,面对医保当然又是另一个话题了)。
9. 帮助其他人:当我的同事花 6k 块买只猫养、花 2w 块钱去做头发,花 10w 去做面部保养时,我就大概知道我该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了,我和同事都差不多薪资,而我觉得人的前途和命永远比动物高一等,所以也在定期帮助几个家庭十分困难的初高中生。因为我不爱听演唱会(什么玩意要上千块?)我也不爱养动物(因为感情寄托这玩意我需要外界的小动物给我?),我也没啥护肤养生的需求(显老就显老嘛,难不成哪个年轻小姑娘要看上我当我小三?),唯一的爱好可能就是收藏点 80 后的小玩具,现在都比较便宜了。
mokiki
2023-11-23 15:04:37 +08:00
死亡的话题都成了月经帖了。。。

@dogemeat #74 我相信,任何一个对自己诚实的人了解一下上座部佛教对于身心的解析,都会成为一个佛教徒。
@wanderingLight #80 如同乐是无常的,内心升起的苦也是无常的,不会永远苦下去。

树立科学轮回观,远离六师外道。在正法仍在的时候动手修行,成为将来润出轮回的资粮。
正法美如西红柿,盛夏时节正当食。莫等秋来冷风吹,垂泪饿肚抱空枝
coffeesun
2023-11-23 15:09:17 +08:00
再说下有人对长生不老以及意识转移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我的研究方向也是神经科学的记忆与认知方面,对于神经系统的了解还是比大众要多一些,长生不老不现实,让生命普遍延长个几十年到是有可能做到的。意识转移不要想了,科学的研究方法对于整体的研究根本束手无策,现在的研究方法是不断地研究各种脑区、神经细胞、之间的传导、蛋白分子,不断细化,然而这种复杂度是没法想象的,更没法综合起来说为何这各种机制就产生了意识,现在就能大致知道啥细胞啥蛋白起啥作用,然后,就没有然后了,研究意识是遥不可及的梦。
edinina
2023-11-23 15:10:55 +08:00
畏惧
MfsyB4U351cUpJ66
2023-11-23 15:10:56 +08:00
当牵牛花初开的时节,葬礼的号角就已吹响,但是太阳,他每时每刻都是夕阳也都是旭日,当他熄灭着走下山去收尽苍凉惨照之际,正是他在另一面燃烧着爬上山 巅布散烈烈朝晖之时,那一天,我也将沉静着走下山去,扶着我的拐杖。有一天,在某一处山洼里,势必会跑上来一个欢蹦的孩子,抱着他的玩具。

当然,那不是我。 但是,那不是我吗?

宇宙以其不息的欲望将一个歌舞炼为永恒。这欲望有怎样一个人间的姓名,大可忽略不计。

—史铁生《我与地坛》
petershaw22
2023-11-23 15:23:13 +08:00
当痛快持续大于快乐时会自裁,死后希望能把骨灰扬掉,仿佛我不曾来过这个世界一样。
goodidea1
2023-11-23 15:29:14 +08:00
真牛逼又活一天
winglight2016
2023-11-23 15:33:08 +08:00
不要停留在对死亡的恐惧这里,仔细思考什么是死亡,什么是自我,死亡对自我到底意味着什么,当你有了确定的结论,死亡就没那么可怕了——来自《死亡》公开课
7inFen
2023-11-23 15:44:09 +08:00
我们的想法随着年龄、遭遇在不停变化,等你年龄大了,说不定盼着早点死。
tpkxywxd
2023-11-23 15:46:24 +08:00
@coffeesun 能做你的病人都算是幸运的。不过,真正的幸运应该是不生病。。

推荐大家去看看马特·摩根的《重症监护室的故事》和阿图·葛文德的《最好的告别》,大部分人在死之前其实还有很多问题是需要考虑的,能够安稳终老其实也是件不容易的事情。学会活在当下吧。
Dogtler
2023-11-23 16:04:45 +08:00
@yytsjq 这段我熟 选自明教教义
blackshow
2023-11-23 16:14:37 +08:00
我觉得死亡不可怕,去死没死了挺可怕的
KnightJoker
2023-11-23 16:32:51 +08:00
我可以随时随地想死,但是我的体检报告不能有一点问题
XuanYuan
2023-11-23 16:36:51 +08:00
死亡不可怕,被遗忘才可怕。
Promtheus
2023-11-23 16:37:54 +08:00
@likunyan #26 上 V2EX 很高级吗😂
Fxshiny
2023-11-23 16:42:50 +08:00
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emonc
2023-11-23 16:47:48 +08:00
我曾想过就职能近距离感受死亡的职业(如停尸房、殡仪馆相关)来麻痹对死亡的恐惧。
mingge2333
2023-11-23 16:48:25 +08:00
小时候, 我也觉得死亡很可怕, 很多没好的事物, 再也没有遇到的可能了, 以及未来的科技, 再也看不到了.
现在觉得, 一个人死了, 没那么可怕, 因为死亡可能就像睡觉一样, 死了没有时间概念, 如果有重生的可能, 即便是 1000 万年后重生, 对于一个死去的人, 重生体验也是一瞬间重生. 如果宇宙有循环的可能, 那么死了, 以为着你可以马上重生, 只不过再也和自己没有关系了.
IbukiSuika
2023-11-23 16:49:41 +08:00
我上大学的时候寒假回家,听同学联系说一个初中同学去世了,很多同学都一起去了他家看他父母,火葬场也去了,火化前在玻璃棺里的样子跟活人没什么两样,结束回家之后有种说不上来有点恍惚

这是一个专为移动设备优化的页面(即为了让你能够在 Google 搜索结果里秒开这个页面),如果你希望参与 V2EX 社区的讨论,你可以继续到 V2EX 上打开本讨论主题的完整版本。

https://www.v2ex.com/t/994337

V2EX 是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是一个分享自己正在做的有趣事物、交流想法,可以遇见新朋友甚至新机会的地方。

V2EX is a community of developers, designers and creative people.

© 2021 V2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