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疑问,现在是人均一台开发机了?

2023-12-26 15:57:56 +08:00
 sampeng
现在都看中 remote ssh 开发。也都说自己的开发离不开 remote ssh 的功能。

不过公司会给程序员配一个电脑,再一人配一整套环境(64G+那种)?你要说你直接 remote 到开发和测试环境,但那是公共的啊。人肉上去改代码?没有 CICD ?

我身边是一个都没有的,当然,这可能是幸存者偏差。我自己尝试了好几次。。完全没 get 到点,网络再好都有延迟,肉眼可见的输入延迟啊。。。当然可能是因为我是 32G 内存的机器,反正和本地比起来我很想请教一下 G 点到底在哪里。。直接连线上 DEBUG ?但凡有运维的,这个要求都会被打死。。

我对这点非常的好奇。。但抛开 remote ssh 。。在很容易人均 32G 内存的机器上。ide 是毫无压力的啊。
17920 次点击
所在节点    程序员
95 条回复
Kumo31
2023-12-27 19:23:13 +08:00
工作后基本就没在本机写过代码,一台 16C 64G 的开发机 + 6 台 16C 32G 的自测用机子,对我个人来说主要是 3 点吧
1. 项目依赖复杂且笨重,还有一些内核态的组件,显然只能在特定环境的机子上跑,用 terraform 或 vm 快照可以很方便地控制环境
2. 做 infra ,很多功能的实现和容错考虑必须得在 n 节点的环境下自测,当然这可能也和我们没有完善的模拟器有关系
3. 经常 wfh ,在家里直接 ssh 上去就能继续开发,不用带电脑,也不用担心风扇和发热
Mush
2023-12-27 19:59:33 +08:00
@winson030 #80 其实没啥经验, 大力出奇迹吧. 我的开发环境是个 Docker 容器, 直接 SSH 到容器里. 我也知道这不符合 Docker 的“精神”, 但胜在可以一个 Dockerfile 构建好环境. 做后端和 web 前端开发感觉还算够用.
konakona
2023-12-27 20:07:02 +08:00
我记得很 7 、8 年前就已经有基于 ssh 隧道技术的本地同步远端代码进行 GUI 远程开发的技术手段和实践了,那个年代还流行 SVN 。

但是这个手段在 2023 着实有点老了。
winson030
2023-12-27 20:22:29 +08:00
@Mush 我最近在学习使用 neovim + tmux 作为开发环境,用着不太顺手。想跟你探讨一下配置和使用习惯。
如果你喜欢用邮件通信,我的邮箱是 YTYyMzcxOTI2NUBnbWFpbC5jb20=
期待可以跟你一起研究进步!
luciankaltz
2023-12-27 22:45:22 +08:00
@tuduweb 开源项目是这样的(
lifanxi
2023-12-27 23:27:42 +08:00
我们这里都是 128 core 768G 内存的机器池子,平均两三个人共享一台。开发环境一般以容器的方式放在上面,通过 VSCode 的 Remote 上去工作日常开发、编译、单测。因为是 C++代码为主,本地开发的话不太方便,比如想在 macOS 或 Windows 上搞一套完的工具链和开发环境的话,非常费劲,要么也只能用容器。但是我们的 C++代码编译比较消耗资源,一般的 32G 的 Macbook Pro 也不太编得动,make -j 并发大了就抗不住。
acerphoenix
2023-12-27 23:56:32 +08:00
虚拟机而已,很容易啊也不费多少资源
jhdxr
2023-12-27 23:58:47 +08:00
@sampeng #79 只讨论下成本问题。

256G+32C 的机器别说上千人的厂,就 40 到 50 个研发公用也不够啊。平均每人就给 5 到 6G 内存?
贵不贵是比出来的,如果把笔记本/台式机作为开发的主力机器,你预期多久换一台?我自己的答案是 3 年。云主机预付费租用 3 年能够获得的折扣也非常可观了(至少对折)
此外,看你的意思是你们有自己的机房。对于大厂来说开发机多半都是线上的机器淘汰下来的,所以机器本身是几乎接近零成本的。
jedihy
2023-12-28 07:49:05 +08:00
一直用的 azure cloud devbox
litguy
2023-12-28 08:24:44 +08:00
我们是每个人 1-4 个 NUC 作程序员自己 ssh remote 写代码和跑基本测试
公用的有 8 套 64C 512G 的机器,算是两个集群吧
这是 8 个研发共享的,需要自己申请时间段用
chaleaochexist
2023-12-28 09:03:59 +08:00
本地是 windows 没有 linux 环境.
pmx1990
2023-12-28 10:32:23 +08:00
个人开发:nuc 13 代 i7-1370P 内核编译在 1-2 分钟左右 其他都响应挺快
使用 ss 然后客户端自动分流,远程连接无感知,knockd 保护了下 ssh

公司环境:因为 sre 自己搞了一台 256C 的机器。当作开发机,编译内核 印象中是几秒内
qsnow6
2023-12-28 11:24:28 +08:00
好用,不用背电脑上班了
zmcity
2023-12-28 14:20:38 +08:00
腾讯和微软都是由开发机的,开发机网速比本地快(都是万兆的),网络环境更接近生产环境,而且可以随时重装系统。
而且机房的机器比本地稳定多了,办公室的电脑不知道啥时候就会停电,机房的云电脑只要不手动关机就不会断电,更适合跑长时间运行的程序。
LonnyWong
2023-12-31 06:37:08 +08:00

这是一个专为移动设备优化的页面(即为了让你能够在 Google 搜索结果里秒开这个页面),如果你希望参与 V2EX 社区的讨论,你可以继续到 V2EX 上打开本讨论主题的完整版本。

https://www.v2ex.com/t/1003543

V2EX 是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是一个分享自己正在做的有趣事物、交流想法,可以遇见新朋友甚至新机会的地方。

V2EX is a community of developers, designers and creative people.

© 2021 V2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