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刷到好多人发 小米汽车事故这个事情

165 天前
 tanszhe

这两天刷到好多人发小米汽车事故这个事情,感觉有点奇怪 以前基本上很少刷到汽车事故的信息
以为是没有事故发生吗?
我还去搜索了一下 每年死于交通事故的高达 6w
每天都有几十上百起致人死亡的交通事故

看来小米真的火了

10033 次点击
所在节点    电动汽车
99 条回复
tanszhe
165 天前
现在是不是可以抄底小米股票了?
huhu222
165 天前
@ztstillwater #5 特斯拉也这样吗?
clf
165 天前
@tanszhe #41 好思路,这就看看股价(
cnkuner
165 天前
@foxkiller #18 但是 su7 是有机械开门的,不过要用一点劲推。
liahu
165 天前
@ynxh 反正现在就一群人搁那带风气,推给车企,理性看待问题的人都不可能带风气的,那都是谁在带呢。说不定是❀粉🤡
sunice
165 天前
让我想起当时小米 SU7 前挡风玻璃采用三层镀银设计,原本说是提升隔热效果,但却导致手机信号不佳,最后偷偷换回去改回去。最讽刺的是,在发布会上,小米还高调宣传这一设计,质问为什么其他厂商不做,仿佛只有他们最聪明,其他人都不懂。但事实证明自己才是小丑。
最可怕的是,这样的 SB 决策居然无人阻止。小米的汽车工程师肯定知道这种设计不可行,但我估计他们没有话语权;测试工程师即使测出了问题,但我估计他们也没话语权。这说明小米在整个产品研发流程上就存在严重问题,关键决策并非由汽车行业的专业人决策,都是一些草台班子决策的。最终酿成这样的笑话。
写这么多我只想说明第一代的产品尽量还是少买,尤其是小米,很可能被当作测试工程师来填坑。电子产品还好,不好就换吗,但是人命关天的东西入手前还是谨慎,待它成熟先
jmania
165 天前
这个就是高流量的反噬
SouthRiverMatt
165 天前
要笑死人,NOA 提示「注意障碍」后已启动减速。约 1 秒后,驾驶员接管,NOA 功能退出了。车上的三人都死了,托梦告诉家人车门打不开吗?事件本身就没有弄清楚,不去找交警警察追寻事故缘由,先来找车企的锅,以后路上出车祸死人了,都让车企赔呗,也不用交警和保险了。
jheroy
165 天前
@cmdOptionKana 汽车在送检的时候就会测试,必须要做到在碰撞后车门是关闭状态,而车门的锁是打开状态。 至于怎么实现, 可以车门有专门电源驱动, 也可以在检测道碰撞瞬间和撞烂这段时间内实现开启车门锁,自动控制系统可比人反应快,0.0 几秒都够用了。就是后面那种实现可能在高速情况下失效。
chairuosen
165 天前
@ynxh #40 "车主直接造谣说从来没联系过他们?" 那是她妈说的成立的事故处理团队没联系过他们家,不包括车祸发生后 1 分钟那个给车主的电话。别啥玩意都说造谣
Lpmvb
165 天前
关于这起事故的一些思考
1. 责任问题:
当前阶段,辅助驾驶事故从法规上来讲,驾驶员是第一责任人;
存疑:路政施工是否尽到提示的责任?如果是临近 200m 才提示,路政也有责任
2. 赔偿问题:
保险这种情况下只能适用于座位险,一般 10w 以内(我自己的才 2w )

作为司机,应该尽量把安全交给自己
Bootis
165 天前
@sunice 典型被洗脑,交付的 20w 辆目前就那么一个人说有信号问题,剩下的都是聊天记录说,起码我是车主没遇到过信号问题,而且后续问界也加上了三层镀银也没信号问题
catazshadow
165 天前
V2 这种被墙掉的网站也算在小米水军的 KPI 里吗
thomasyxy
165 天前
只聊事故相关的部分:
1. 智驾在发现前方施工障碍物后第一时间减速通知驾驶员接管,这部分从法规上来说没问题,非要说什么留给人的反应时间不足是不成立的,驾驶员在使用智驾的同时应尽到观察随时接管的责任
2. 驾驶员责任最大,非车主本人使用智驾,99%估计没有按法规确认过协议并学习智驾操作的流程,直接使用智驾后接管出事
3. 车主在事故中没有责任,最多就是借车时没有告知智驾的使用限制
4. 小米的问题是在于提供智驾时没有验证驾驶员身份,大部分车企其实也没有这一步,但是问题发生了就可能会有连带责任
5. 道路施工方大概率会有一部分责任,现在完全符合规范的施工布置的太少了,至于有多少责任就看做的是不是太离谱了
totoro625
165 天前
@ynxh #40
1. 没事故是都有智驾,出事故就强调标准版?警方都没通报就说驾驶员脱手脱脚不专心驾驶,有洗地嫌疑
就凭小米行车记录那一个分心一个脱手记录吗?
推荐车评员测试一下脱手多长时间会自动退出以及分心/脱手多长时间会再次警告
没有 2 次及以上分心/脱手记录,凭啥臆想驾驶员脱手脱脚不专心驾驶?就凭驾驶员不能开口说话吗?

2. 大家说的都是车外门把手不是机械开关,机械拉杆位于车内隐藏位置
当大家强调机械把手的时候都是在说:A. 车外门把手无法机械打开,设计上直接没有车外物理开启方式; B. 车内物理开启方式不在传统位置,驾驶员、乘客、包括救援人员,都得找。你可以说驾驶员知道怎么开启,但是你不可能对每一个乘客教导如何拉动物理拉杆,你也不能指望救援人员恰好知道怎么开启物理拉杆

3. 小道消息建议直接拉黑信息源,男主又不是司机怎么可能知道刹车有啥问题

4. 自燃版本已经过去了,现在都说爆燃了,因为都认为起火速度太快了
另外宣传的时候说是电芯倒置技术,碰撞的时候又说是标准版没有,给人的感觉就是在安全配置上减配
安全配置可以没起作用,但是你现在告诉大家,低配不配,属实有些失望
营销的时候“有些事故明明可以避免但还是发生了”,出事的时候这就是回旋镖

5. 支持造谣直接抓,理性看待车主、购买者、驾驶员的关系,理性看待车企的回应

6. 最后,应该是 3 个女生?
碰瓷车企跟我们所有人都没任何关系,理性看待车主维权不需要任何粉丝或黑粉站队支持,一切皆有法律审判,但是车辆的安全跟每个购车者息息相关,电车的发展与每个购车者息息相关

例如,国家强制规定:A. 必须要有碰撞/断电自动解锁车门; B.车外必须设置物理门把手; C. 电池起火时间延长到半小时
我想这样大家才能更加放心大胆的支持电车的发展
0hey0
165 天前
@sunice 这个镀银的建议你再好好看看,否则就像个小丑🤡出来闹笑话
TechOrange
165 天前
@catazshadow 毕竟很多人买了小米股票... 40 楼分析的还算客观,等待后续调查结果
ZhangT03023
165 天前
其他牌子出事不也差不多么,最搞笑的我记得是之前问界出事的时候,还有人群发短信通知😄😄😄
TsubasaHanekaw
165 天前
死了三个人,保险只赔车损或者买了座位险的部分,除驾驶员外另外两家肯定跟车主打官司要赔偿
levn
165 天前
流量又不是自然的

这是一个专为移动设备优化的页面(即为了让你能够在 Google 搜索结果里秒开这个页面),如果你希望参与 V2EX 社区的讨论,你可以继续到 V2EX 上打开本讨论主题的完整版本。

https://www.v2ex.com/t/1122711

V2EX 是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是一个分享自己正在做的有趣事物、交流想法,可以遇见新朋友甚至新机会的地方。

V2EX is a community of developers, designers and creative people.

© 2021 V2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