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周薅羊毛订阅了 lenny's newsletter 这个 AI 工具包,第一次认真体验了下 v0.dev / bolt.new 这一类基于云和 AI 的项目搭建服务。出乎我意料的是蛮好用,相较于 Cursor / Windsurf 之类的 AI 编辑器,这类服务的确提供了一部分差异化优势:体现在从开发到部署的笨蛋式全流程服务,以及其提供的一些实用集成服务。
以 ClipIsland 这个小项目为例,我的原始诉求很简单:
- ClipIsland 是一个跨设备分享文本的云剪贴板。用户进入站点后无需登录,取而代之的是需要输入一个 Code ;
- 每个 Code 关联到一个剪贴板,所有知道此 Code 的用户,无需登录即可访问此剪贴板的所有条目、或新增条目;
- 新增的条目需设置一个过期时间,用户无法手动删除已新增的条目,过期后 ClipIsland 将自动删除;
- 这也意味着其设计目的并非长期、绝对安全的存储的个人数据,而是临时性质的、低环境要求(浏览器 + 网络)的跨端文本分享,并具备一定的隐私性。
然后说一说 v0.dev 的开发体验:
应该说直至进度条的 90%,v0.dev 的开发体验是相当友好的:
- 我和 v0.dev 共交互了 63 次,大概两天时间,大概只遇到俩三次 v0.dev 给出的代码无法运行的情况,也均通过其提供的 debug with v0 解决掉了;
- UI 上,我没用过多花哨的词语或修饰,最核心关键词基本只有一个 Modern UI 。从最终效果来看,还算中规中矩;
- v0.dev 在伊始将文本数据存储在了本机,但在我授权 Supabase 并直接提示将数据系统迁移至 Supabase 后,其很好的完成了在 Supabase 建项目 & 建表、以及前端代码相关功能的适配。这也是最让我惊喜的一点;
- 至于其出品方 Vercel 的看家本领:一站式的构建、部署,自不用说。关联到 Github 后,其还会自动 commit 改动至远端仓库。
那么剩下 10% 不尽如人意的是什么?
- 最直接的一个,是习惯了 Cursor 指哪打哪的速度,v0.dev 这种项目级交互的确有点慢了。每次基本都是以数分钟计或更久,这导致实际使用体验是断断续续的——我下发一则指令,v0.dev 开始跑,我去干其他事,想起来了回到 v0 再去下发下一则指令。如此往复;
- 由于我还是希望具有一定的安全性:也即知道某个 Code 的人仅能访问此 Code 的剪贴板,但 v0.dev 所创建表是没任何安全策略的,打开表的 RLS 后,就无法访问了。所以还是需要手动创建 Supabase 的 function 并适配前端和数据库交互的代码。这部分其实我也尝试通过 v0.dev 完成过,但没有成功;
- v0.dev 的云端编辑器竟然不支持项目全局搜索,有几次我只是想修改文案,本来全局搜索到目标文案、自己改就可以,但最终只能通过指令,或按目录先找到文件,然后用文件级别的搜索查找文案并修改。
最后付一个链接,欢迎大家体验成品:
https://clipisland.vercel.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