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买车的理由,其实挺模糊的

1 天前
 meihuanyu88x

低频场景:

这些场景用公共交通、打车、租车(甚至专车)往往更舒服、更省钱。

真需求:

以上仅限一二线啊,小地方车子的方便程度确实更高。

8857 次点击
所在节点    生活
160 条回复
lyusantu
1 天前
理性讨论,可以不用,但是不能没有吧
meihuanyu88x
1 天前
@kemikemian #10 我每个月带娃在附近 200 公里左右玩 2 次左右,都是租车,一点不影响。


@yleoer #11 开车去产检停车也麻烦,可以打专车试试...


@lele140 #13 今年 10.1 本来租的 modely ,打算开回家,想想堵车带娃太难受,座短补长高铁回去了。
yutong16
1 天前
如果年轻,如果收入还可以,喜欢就买,不用太贵,多试试就知道了,这也是一种体验~
caiqichang
1 天前
@wxw752 #1 买车也有小区周边都没有停车位的问题
meihuanyu88x
1 天前
@SwaggyMacro #20 哈哈哈 被你发现了


@yutong16 #23 我俩观点一致,人生是旷野
nevin47
1 天前
@eventlooped #16 你这叫做洛斯马需求倒金字塔吧哈哈哈,咋完全反过来了 XD 。尊重需求是高级需求,优先级是低于生存需求优先级的

BTW ,买车有个面子这一说我真的只在小地方见过,我自己的圈子里,就算是老 A8 A9 也天天开个蔚来理想极氪出门了,更别说那些年轻点的了,谁还在乎个车能有啥面子啊
fx777
1 天前
什么国补、购置税减免之类的政策,都不是买车最好的时机,买车最好的时机是你自己觉得需要车的时候才是最好的时机,总之不要为了消费而消费,没有需求创造需求。
mengdu
1 天前
只能说量力而行
dongzhuo777
1 天前
一个人过 打车方便。如果是一家人一起过。买车方便
duanxianze
1 天前
10w 的车也叫面子?虚荣?还是那句话,赚钱是为了提高生活幸福度的,赚钱不是为了看着银行账户的数字开心
lxqxqxq
1 天前
@duanxianze #30 在 v 站不算 在我们村可老有面子了
eventlooped
1 天前
@nevin47 谢谢,是马斯洛需求层次
另外,生存需要确实优先级更高,但是目前的生活水平生存需要已经满足了(打车,公共交通)

btw ,如果你觉得没有面子,为啥豪车的品牌价值那么值钱?
另外,你的圈子太牛逼了,对了你为啥要强调你的圈子???
这难道不是一种面子?优越感需求?所以说大部分人不愿意承认罢了
A1exJ0ker
1 天前
摇到号了,有娃了,上班通勤
icandoallthings
1 天前
房子买不起 工作 5 年买了 model3
开苹果车 享苹果人生🐶
nickyadance23
1 天前
不只是买车,生活中很多重大的选择回过头来看不过是普通的一天,买房买车离职入职这些大事真就是一个简单的想法驱动着
treblex
1 天前
如果租车的需求更大众化一些,我可能会选择偶尔租车去旅游,通勤一般不会选那么远的
但是租车这个行业比较灰色,现在基本上跟排雷没有区别
loryyang
1 天前
买车这事就是花钱享受,提升生活水平的。就说几个很直接的区别:
1. 乘车体验,网约车司机有几个开车稳的?车子有几辆是干净没异味的?
2. 能否打到车,比如下雨,一些拥挤的景区,一些偏僻的地方,等打车需要很久
3. 带东西,网约车,你得先拖到马路口,回来还得从马路口拖回家
但是这就是你有一定收入水平了,才应该去享受的。如果你花一年的结余来买车,那我觉得划不来
richardhughes
1 天前
@duanxianze 没车的人最在乎买了车的人的面子
halden
1 天前
租车还得操心取车还车的问题,买车帐面上肯定是亏的,但同样是吃饭,吃牛排也是吃饱,吃泡面也是吃饱,平质不同没必要硬比。用数据说话好了,中国 14 亿人,汽车(我用的不是非机动车)保有量 3.5 亿左右,5.5 亿人有驾照,粗略估计 24-70 岁 8 亿人,43%的渗透率,这个数字一直在提升,理由无非就是想要/需要,还有这么多人买 labubu 呢是吧
SeanChense
1 天前
买车跟打车算来算去的人要么抠要么穷

这是一个专为移动设备优化的页面(即为了让你能够在 Google 搜索结果里秒开这个页面),如果你希望参与 V2EX 社区的讨论,你可以继续到 V2EX 上打开本讨论主题的完整版本。

https://www.v2ex.com/t/1167215

V2EX 是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是一个分享自己正在做的有趣事物、交流想法,可以遇见新朋友甚至新机会的地方。

V2EX is a community of developers, designers and creative people.

© 2021 V2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