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arlyyn 首先作为一个经常接项目的学生,我自认为自己离开网没法活,因为我们的服务器在外网。
外面的网吧显然不如寝室的环境清净(我的室友一般都去自习室或者搞社团活动了,寝室一般没人)。
至于学校机房,虽然我们有三层楼的机房,但是有两层里面经常会有上课的班级,剩下一层人满为患,排队等待是常有的事。因为人多,因此当初的视听说我是把自己电脑上装上软件,在寝室用内网做的,一次机房也没去过。
有时候,我想查一个函数的用法,或者给班群里发一个文件,为了这些小事跑到机房,是不是太不值当了呢?
当然,我并没有办网,因为我可以去实验室、各种学生组织的办公室,这些地方都有网,但并不会对外开放。我很庆幸,自己有能力同时在这些组织中混得很好。但前提是:我所在的都是技术组织,恰好我高中有基础,这并不适用于所有同学。
大部分学生还没有能力自己赚钱养活自己,网费都是他们催着父母给的(至少我的室友是)。不知道身为父母,看着自己的孩子用着比家里更贵、质量更差的网,心里是什么感受。如果从法律或规章等角度来看这样的收费是合理的,再配上电信工作人员在与学生会谈时说的“不是谁都有权利开WiFi”这句话,我想到了一个很好玩的东西,叫傻子税。学生办网要比家庭办网多交一份傻子税,因为学生涉世不深,与家庭比起来可以算是“傻子”。
下午被校园电视台简单地采访了一下,大概的内容是网上流传的天翼客户端的行为算不算木马行为,为了收集证据,我特地尝试着重现同学们提到的情况。虽然没有检测到诸如客户端扫描硬盘文件等行为,但是联网的时候客户端在后台默默刷广告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对于办网送手机的政策,如果说对商人来说是好的,那么可否在学生的层面上想一想呢?现在的学生几乎每人一部手机,再送一部着实没必要,而且送的手机有月最低消费,更加加重了学生的负担。记得初中时我家刚办网,运营商送了一张手机卡,并没有所谓的最低消费,而且上网的密码也不用通过这个卡发短信获取(意思是这张卡是几乎白送给我们的,我们也可以选择不要)。但是现在电信的宽带密码需要发送短信获取验证码,这是强行让我们使用附赠手机的行为,我们必须保持手机余额充足,加上协议上说的是要使用两年,算下来光手机话费也差不多需要接近1000元,应该是大于这部手机的价格的。当然,网费是另算的。
突然发现写了这么多。暂时没有别的可说的了,坐观后续讨论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