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被国内的设计圈的抄袭恶心到了,决定以后也继续坚持不用中文发表任何有价值的文章

2015-04-22 15:22:05 +08:00
 Elethom

TL;DR:
希望设计者都可以把时间用在创造有价值的东西而不是抄袭上。对抄袭者咱只想说呵呵,请随便抄,拿去恶心自己的产品可以,不要当广告发布出来烦人家。以 Elethom 的经验来看以这种人的智商和洞察力就算原稿拿出来都不知道 point 在哪里,抄了做出来的也是个垃圾。


下面给有兴趣了解事情经过的人:


之前随手画了一张吐槽图「糟糕的设计师」、「普通的设计师」、「好的设计师」发在 TwitterV2EX 上。

制作原图是因为在某个二次元圈子看到有人转发了一篇讲 Android L 的 navigation buttons 没有对齐的文章(似乎来自某外媒,具体来源已找不到),目的只是随便吐槽一下「不懂不要乱讲,请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以及「如果连这个都看不懂还是请你不要做设计了」。


这张图一直没有受到什么关注,直到几个月后被朋友 @rayps 转载到了微博上。知道这件事则是更久以后的某天,点开别人发的一个链接到微博上突然发现自己从来没发过一条推的微博账号被 @ 了两千多次(还被许岑转发说「学习了」什么的,萌萌哒 E 酱简直被吓坏了好嘛)。

本以为喧嚣就到此为止了,但是前几天又在知乎上收到了一个问题邀请,点开一看竟然又是那张图(WTF),只是去掉了签名(WTF x2)。好吧作为作者人家就勉为其难地回答一下什么的:「糟糕的设计师」、「普通的设计师」、「好的设计师」,有专业的设计师来讲解一下这张图吗? - Elethom H 的回答

然后一位知乎用户很负责任地说清楚了图片被去掉签名的原因:

你们好,对不起我是把这张图传给答主的,这张图我也是偶然得到,本来作为一个答案随手在网上截的(截取的名字其实是个广告微博),没想到答主做成题目了,有得罪请海涵。另感谢这张图对我的帮助。

既然是这样人家也就不追究了,也并没有把问题中的图片替换回带有签名的版本。

本以为事情就这样结束了,直到今天……呵呵呵呵。Twitter 上被人勾搭了,一问原来是在朋友圈看到了那张被去掉签名的图不太明白,所以自己 Google 到了原 tweet(也是辛苦你了,要不要请你吃个饭什么的)。


Elethom 现在只想说这种行为太恶心了,一张随手画的图也特意去掉签名抄过去。E 娘最近一直在筹备中文 blog,发表一些设计方面的中文文章,遇到这种事情感觉简直像吃了屎一样。现在想想还是全部删掉好了,同时决定以后也继续坚持不用中文发表任何有价值的文章。我相信有能力的人也自然会选择更优质的英文信息,那些不配做设计的人就让他们被自然筛选掉好了。


附上原图和 知乎上的答案 一字未改的原文:

谢谢 @何明涛 邀请回答。我是原作者。(原 tweet: https://twitter.com/ElethomHunter/status/558538832652431360)


先说这张图的 point:对齐。

这种处理在字体设计中很常见。因为人对于图形是否对齐的判断是通过图形本身的边缘而不是 bounding rect 进行的,所以不同形状的物体根据 bounding rect 排列在一起的时候容易产生视觉误差让人感觉「不在一条线上」或「大小不一致」,因而需要修正。

刚刚找了很久都没有找到除了 Android L 的 navigation buttons 以外具体应用的例子,翻出来几年前 RGBA group 的 Even Wu 的 presentation(https://speakerdeck.com/evenwu/2012-web-technology-by-rgba-group),其中有一小段相关的介绍。

附上一张字体的对比图(用了和 Even Wu 的 presentation 中相同的例子):


然后回答一下问题:
1. 三张图的区别:分别在前一张图的基础上做对人眼视差的补正;
2. 线条的含义:没什么含义,辅助线而已;
3. 图形的含义:没什么含义,选了三个简单常见的图形方便表达而已;
4. 25 pt 的含义:没什么含义,随手标注而已,换成 233、666 也是一样;
5. 背景颜色的含义:没什么含义,用 Sketch 画这张图的时候在常用 palette 里面随手选了几个看着不违和的灰度(线条颜色同理);
6. 字体:Avenir Next。


背景故事

这张图的原作者就是人家没错,只是不知为何被去掉了签名。制作原图是因为在某个二次元圈子看到有人转发了一篇讲 Android L 的 navigation buttons 没有对齐的文章(似乎来自某外媒,具体来源已找不到),目的只是随便吐槽一下「不懂不要乱讲,请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以及「如果连这个都看不懂还是请你不要做设计了」。

原图最早被发表在 Twitter 和 V2EX 上:
https://twitter.com/ElethomHunter/status/558538832652431360
https://www.v2ex.com/t/164838
几个月后被一个在圈内比较有影响力的很厉害的设计师朋友 Ray 转载到了微博上:
http://weibo.com/1682961914/C96TnC9vA
然后就莫名地受到了关注。

以及转载去掉原作者签名什么的实在是太坏了呢。


Apr 22, 2015 Update:
刚要忘记这回事,今天又突然被人在 Twitter 上 DM 说在朋友圈看到被去掉签名的这张图。希望知乎上的朋友遇到转发去掉来源签名的情况时将 po 主的信息私信给我,方便我以后断绝掉这样的组织或个人将来和我进行任何合作的一切机会。谢谢。


另外,Elethom 当前(2015 年 4 月)正在上海寻找一份移动端 iOS 应用程式 UX 设计的工作。如果正在阅读这篇答案的你对我感兴趣,并且刚好有一个好玩的项目和一支非常有趣的优秀团队,可以选一种你喜欢的方式联系我。About me: Elethom Hunter

P.S. Elethom 对做「中国特色」的互联网产品没有任何兴趣。不用 Twitter 不用 Instagram 只用微博、不用邮件不用 Telegram 不用 Hangouts 只用 QQ 微信的 CEO 还是不用来联系 Elethom 了,就算去了也没法聊到一起去,要记得 Steve Jobs 有句话说「Ultimately it comes down to taste.

10791 次点击
所在节点    设计
69 条回复
hewigovens
2015-04-23 07:15:31 +08:00
我记得楼主不是去布丁动画了吗…
pH
2015-04-23 07:57:03 +08:00
@NewYear 吓尿了=-= 我只是好奇为什么几何上看上去是一致的会出现偏差0-0。我不是靠眼力,而是理论推断。
@ven 谢谢指导。我果然不适合设计,LOL,我本来就不是设计。哇哈哈
NewYear
2015-04-23 08:22:02 +08:00
@Elethom "我只是完全無法想像互聯網行業的 CEO 會連 Twitter、Telegram ID 都沒有註冊過。"

我认为您的一些想法存在偏见了。

注册过又咋样的……我早就注册了,但是没发言过……性浪微博我也注册了,也没发言过。这代表我不喜欢说话吗?我在V2有几千条发言……这又代表我爱说话吗?(我不是CEO)

苍井空火了那么久,甚至隐隐有“我就是大人电影的代言人”,甚至粉丝很多……但是我对她完全没印象……后来专门去下她的片子,我只能这么说,第一遍我都看不完,毫无兴趣啊。相信像我这样的人很多……

那会不会有人认为我们这部分,就根本不懂得欣赏呢?

我只能表示,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你喜欢Twitter,但是不能逼着别人也去喜欢啊。而且我们没有说喜欢,但是也没有说讨厌啊,但是如果强加上太多东西,那也只能讨厌了。


最后的最后
PS:我一开始看楼主的主题的时候,还以为楼主身在国外……结果原来不是……所以我觉得您要做到您这篇主题所说的内容,可能性太低太低。
init
2015-04-23 08:44:48 +08:00
不用 Twitter 不用 Instagram 不用 Telegram 不用 Hangouts 真心都没用过。。就用过skype
Elethom
2015-04-23 08:56:42 +08:00
@NewYear
「所以我觉得您要做到您这篇主题所说的内容,可能性太低太低。」不太懂這句話的意思。
NewYear
2015-04-23 09:07:43 +08:00
@Elethom “决定以后也继续坚持不用中文发表任何有价值的文章”

如果您在国内,就算你刻意不去发表有价值的文章……但是发表的内容一定会没有价值么……

如果您在国外,放弃使用中文,或许可以做到。

我没有别的意思,只是说要做到很难。而你身在国内,又如何能做到呢。
iyangyuan
2015-04-23 09:19:02 +08:00
自己辛辛苦苦写的博客,瞬间就被采集网站采走,转载不注明出处就算了,关键是采集网站纯粹是为了广告费,国内的互联网环境我也是呵呵了,所以出于绝望我做了 聊库 这个网站
Elethom
2015-04-23 09:39:48 +08:00
@NewYear
我至今的幾乎所有 blog 文章都是英文的,所有開源項目也都只有英文的 readme。可參考的數據是,在我 blog 為數不多的讀者中中國人只佔不到 20%,而且幾乎都是通過 profile 因好奇點進去而不是閱讀內容的。所以只要繼續維持原來的狀態就是了。
你說的也確實有道理。只是我希望自己的創作可以給需要的人帶來正面的幫助而不是成為營銷段子。我會重新考慮這個決定的,試著換一種方式達到目的。
NewYear
2015-04-23 10:12:19 +08:00
@Elethom 其实你的想法是很多中国人都有的,你说的我们都懂,但是有时候对与错是木有绝对的。(我没有强求的意思)

就好像国内盗版横行,好的方面是节约了很多票子,开发者也很容易去复制别人的东西,很多大牛如果没有盗版,可能一开始就根本不会走上这条路。从这一点来说也是方便了(我们不能因为某些程序员技术差就去贬低,特别是蛮多业余程序员,只为方便自己生活,用不着多高的技术,当然也有很简单却很实用的工具开发出来,就算不咋样,也没得罪谁不是么)。缺点又来了,开发成本回不来。。。。于是隐私大战来了,还有很多在其他国家可能看来不可思议的……这是一个大的恶性循环,但是在早期的时候也是利大于弊的……(这一点我一直知道,但是一直无法区分利弊,因为自己也是盗版受益者,也有太多人是受益者,屁股干净的有么,我真的很怀疑。所以在这一点上,我是无法区分对错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微软就有纵容盗版的情况[盗版太容易检测了,随便哪个开发者都可以想到的])

另外我说一下关于水印的问题,上面一直没有提到,我希望你不要认为我是有敌意的(真心没有,只是表达一下)。
在我看来水印是一个神奇的东西(我对国外的东西不了解,只能说自己接触到的),有的图片经过一系列转载后,可能上面会附加5-10个不同的水印。有的只是为了防盗链……有的为了防盗图。当然了他们的本意都认为这是自己的(至少是自己采集&复制回来的,放在自己网站上要流量啊……都是钱 = =!)

那么现在相信你已经明白了,很多图片莫名其妙的会打上各种奇怪的水印,您的微博水印我也看到了,事实上这非常常见,明明是一个没水印的图,但是传播下去很快就变成了有水印的……而一般附上的是微博或者Twitter的,反正2者@是一样的,我是区分不出来,只有少数会打上新浪或者Twitter的标志。

所以我认为有些人会误以为……经过传播之后,其实他们很容易判断一件事,比如v2ex您转载了别人的图后,图片上有一个水印,但是又和您的ID不同,这代表什么呢?这代表至少您不是原作者,至少这已经经过一次转载了,甚至是很多次,出处就别想了,水印这种事情谁当得了真呢(凭水印判断出处太难了),他们根本就不会认为水印就是其作者!!!!!事实上我也不会认为水印就是作者,因为这种太常见了……(事实上大部分水印图都能轻易区分出来不是原作者,但是要区分“是”原作者就很难了)

最后的最后,其实我心里还是希望你能做到你所说的,同时呢我也需要说明,在这个大恶性循环里,大部分人都是受益者,同时也有不少人利用这个大恶性循环去赚大钱。所以还是那句话,没有绝对的对与错,一切在于您的选择。如果您能跳出这个大循环,我恭喜你。如果您没能跳出这个大循环,也未必是件坏事。一切在于您的选择。
NewYear
2015-04-23 10:18:54 +08:00
@Elethom 发现还是有需要补充的。其实您在作图的时候,尽量让您的身份成为作品的内容,那样别人就无法轻易的改变作者了……至少事后你很容易拿出证据证明自己就是作者。

比如说您用字母来举例,您可以用自己的ID来做例子,我看到很多创作里都有这个特征,可能都是为了这个目的吧。就像上面说的自己写的内容被瞬间采集,其实附上一些自己的身份信息在创作里面,是可以避免此类情形的(能避免不注明来源的情况,但是不能避免被复制,被偷盗,这是人性,获得奖励逃避惩罚,每个人都是如此的人性。)
Elethom
2015-04-23 10:55:09 +08:00
@NewYear
只能說這是你自己的看法了。舉一個大陸對岸的例子:
https://blog.alphacamp.co/2015/04/15/agile-design/
而且這張圖按他們的說法在台灣設計師的 timeline 上「洗版」了也都沒有丟掉來源信息。
neutrino
2015-04-23 11:57:41 +08:00
@NewYear 赞,这样是确实有。在没有辅助线的图里1和3也没啥区别的样子。
cnbeining
2015-04-23 14:41:24 +08:00
只在Github和SF发东西。

能不写中文文档就不写。

Usage一定不是汉语。

不使用除英语之外的语言作为注释,除非实在无法表达。

禁止百度爬取。

@Elethom 摸摸。和玩不起的流氓打交道的最好办法是不打交道。
Phoinikas
2015-04-23 15:05:27 +08:00
这糟心的事不止发生在设计圈呢……

而且许多文章都被转来转去的,百度一搜许多同质化的内容,对读者也是很大的困扰

可耻地暴露了我经常会使用百度这个事实
vicvinc
2015-04-23 15:07:29 +08:00
@NewYear 我真的放大了100%。。。但是还是没看出来区别 (哭
NewYear
2015-04-23 15:12:51 +08:00
@vicvinc 上面已经告诉你怎样叠加起来观察了。
rhwood
2015-04-23 15:15:14 +08:00
挺费眼睛的看完了lz的碎碎念,突然觉得上海今天又热了一些。
cbsw
2015-04-23 15:15:14 +08:00
@edwardaa @Moto 看半天不知所云+1, @Elethom LZ 不能把逻辑理清点再发帖吗?不知道这是因为设计师与程序员的逻辑思维的差别,还是 LZ 真的英文用惯了,中文书面表达生疏了

不过的确国人版权意识还要很久才能培养起来,这与用不用中文发表内容无关,没版权意识的话管它什么语言,照抄不误
Havee
2015-04-23 15:19:26 +08:00
支持不在中文圈发任何信息,本站以后也是地地道道的中文站了,楼主匿了吧。

PS:CEO 知道 twitter,但很多 CEO 压根就没用过这些,你无法想象的事情多了去了,人家是 CEO 而不是 CIO
PS2:中文圈的很多 CEO 包括投资人都有不假手他人维护的私人的微信,如果你不知道只能说明你不是那个圈子的人。twitter & weibo 之分只有情绪宣泄,对效率无任何实际意义。就如同很多人都想肉翻,结果还是跑回来赚钱,目的与方法别搞混了。
11
2015-04-23 15:19:43 +08:00
楼主是妹子么?

这是一个专为移动设备优化的页面(即为了让你能够在 Google 搜索结果里秒开这个页面),如果你希望参与 V2EX 社区的讨论,你可以继续到 V2EX 上打开本讨论主题的完整版本。

https://www.v2ex.com/t/185500

V2EX 是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是一个分享自己正在做的有趣事物、交流想法,可以遇见新朋友甚至新机会的地方。

V2EX is a community of developers, designers and creative people.

© 2021 V2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