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互联网创业失败经验

2011-12-18 23:40:19 +08:00
 cngithub
今天v2ex里面聊到.net,不妨聊聊我的失败,给后来人参考。

我的第一次创业始于2003年,那次属于半成功的创业,在某个与互联网无关的细分市场上,做到了较高的市场占有率,从而给自己带来了一定财富积累,在大学毕业第一年,在北京二环边上买了套房。但是,由于采取了一种BtoB的销售模式,显得不是那么有趣。而我个人,自打大学毕业之后,就很羡慕互联网业界的风生水起。在那时我的心中,互联网市场真的属于:钱多、人傻、速来。

我想,凭借自己对互联网市场的理解,或许,很快会做出一些颠覆性的事情,被众人景仰。

于是,在2007年11月,启动了自己的互联网项目。一个面向女性的心理测试网站。

为什么选择这个市场呢?

如同每位创业者一样,我会用很多类似这样的理由来说服自己:

* 用户潜在需求很大(女性都喜欢心理测试,然后开始列举一堆数字,辟里巴拉)
* 很容易获得现金流收入(网站用户流量起来,很容易获得女性市场,庞大的品牌广告收入,然后开始列出一堆数字,辟里巴拉)
* 很容易改变世界(那时刚刚读了苹果布道师的作品,觉得改变世界如此容易,一个女性心理测试网站能够帮助她们更好地理解自我,最终促进幸福,然后开始列出一堆数字,辟里巴拉)

其实,真正隐藏在这个项目立项背后的逻辑是:

* 我有一笔闲钱
* 我不喜欢既有的BtoB生意
* 国外有个当时很成功的类似网站

于是,项目就正式启动。因为自身的原来创业,沉淀了一些资金,也不需要任何天使投资。于是,找到一位我的好朋友,算是第一次创业的伙伴,某top高校程序员,充当技术总监。一位西安某高校程序员,充当助手。我,充当项目总监。然后,2位新毕业的心理系学生,充当产品助手。1位css高手朋友,充当前端。一个小小的团队,就此起步。

悲剧就此发生。一连串的失败开始出现。

## 失败的第一大原因:开发速度过慢。

项目从07年10月份正式启动,居然,一直到了5月份,才发布第一个beta版本。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 技术架构选择

当时选择了刚出没多久的 asp.net mvc。其实,当时已经知道了Rails,也认识了一些国内玩Rails的好朋友。但是,恐惧学习新技术,团队对c#掌握更熟练。因此,听从技术总监建议,拒绝采纳Rails,而转为使用 asp.net mvc。

但是,偏偏赶上 asp.net mvc最不稳定的一段时间,Beta1连续到Beta4。为了修正某些基础架构带来的bug,团队浪费了大量时间。

而那时,我属于一个纯粹的文科生,擅长产品设计,擅长战略(毕业在管理咨询公司做人力资源与战略咨询几年),不懂编程,只懂统计。这里也埋下了一个地雷:领导者不懂技术,听从技术总监的指挥。而技术总监只会从自身的职场发展、既有技能掌握出发,选择一些看似靠谱的技术。

教训:应在基础架构选择之前,做较详细的调研,并与技术总监诚恳沟通,建议从开源社区支持力度、性价比、稳定程度而非个人兴趣出发选择技术架构。并且,领导者最好对技术社区有一定认识。

### 将商业与公益混淆

2008年5月12日,全国人民都知道,地球发生了件大事。而在这件大事发生的当天晚上,我没有hold住。将全部精力转到这件大事上去了,并组织团队成员连续几天混战,陆续上线一些公益项目。

虽然,当时公益很成功,连续受到很多重量级媒体的采访。

但是,但是,这是这个小团队的主要任务吗?

以致,团队5月份乃至持续到6月中旬,没有任何时间做自己的商业项目,全部在公益项目开发上。

教训:公益是公益,商业是商业。公益项目应挤占的是领导者的私人时间而非团队的工作时间。

更重要的教训是,那时自己没有意识到,公益与商业的界限要么可以很明朗,也可以很模糊,转而借势。但是,当时自己很坚定地认为,公益就是公益,商业就是商业,不应让商业借势公益。而事后几年,某公益项目的借势发展,让我大开眼界。(这个地方,现在的自己也一直是心存疑惑,不知道自己对公益与商业的区分的坚持是对还是错)

于是,磕磕绊绊,项目总算上线了。凭借我的产品设计能力与技术总监超强的技术能力,产品的功能与交互方面没有出现任何问题。在推广上,采取了app合作机制的推广方式。

当时,校内、海内、51等开放平台刚刚兴起。于是,在他们平台上,放上了我们的app。

在短期之内,达到了较高的用户量。一天获得了数十万的测试人次的次数也不少。而技术总监与我,在基础架构上的磨蹭,也带来了收获,流量激增的时候,使用仍然非常流畅。

但是,问题出在哪呢?

## 失败的第二大原因:产品不符合领导者气质

其实,自己是个比较自闭与自卑的人。当时,对某些专家,尤其是某些互联网专家的话很相信。

恰巧,圈内朋友,有几个算是知名的营销专家。

于是,跟他们聊了多次。都强调,互联网上,没人愿意使用严肃的产品。你应该选择一种非严肃的产品品牌设计。

而我个人,却是一种非常严肃的气质,比较相信专业色彩。但是,当时很不自信。总想,我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是很自信,但是,营销与网民心理,他们肯定比自己懂得多。

结果,糅合他们的意见与自身的气质,导致产品成了一个四不像,既有非常严肃的专业心理测验;也有很不严肃的方言测试、朋友测试。而结合某专家的意见,选择了一个他起的品牌名字。

而我自身的专业训练,导致自己经常产生内心冲突,时不时想砍掉方言测试那种非专业色彩的心理测验。觉得与自身的品味不符合。

这种内心冲突,反映到技术总监那里,我的好朋友,就变成我的受气包了。时而要时尚点的感觉;时而要专业点的感觉。结果,在产品上线之后,虽然较受欢迎,但是,总是将自己的产品与那些女性八卦心理测试放在一起比较,又感到惶恐不安。

教训:领导者自身的气质与既有训练,很难造假,应听从内心的声音而非专家的声音。你专业到底,也会拥有你自身的市场。

当时间迈入10月份,已经在各平台上线有将近三个月的时间。而在此时,却迎来了该项目的第三大失败节点。

## 失败的第三大原因:现金流

此时此刻。项目还没带来一分钱收入。而我的唯一一次融资,却由于当时不熟悉投资圈与缺乏经验,被骗了!

某网站,号称是什么第一品牌的投资媒体,组织了我们一些创业者,与风投对接。却见风投傲慢而来,快快而去。照收的费用却不低。

那时,心高气傲的自己,觉得,这种风投有意思吗?于是,不再找钱。

但是,项目到了十月底,因为还没有一分钱收入。团队成员又因为2件事情:

* 分心做公益
* 在专业与娱乐之间摇摆

慢慢地,开始军心动摇。首先是,我最看好的一位有产品天赋的成员提出辞职。接着,团队成员在3个月内,陆续走光。剩下我孤家寡人。而我,不懂技术,无从调整与修改项目需求。拖拖拉拉,将这个项目维护到次年,在仍然看不到转机的时候,不得不下线。

自从毕业之后,顺风顺水,从来没有遭遇过这么大的失败。以致,2008年那个冬天,非常难受,什么事都不想干。

但是,在非常难受的时刻,做了一个正确的决策,就是,对之前的那个btob项目进行了深度调整与挖掘潜力,果断用了半个月进行战略转型,最终持续三年获得了年均100%以上的增长。

然后,开始放权与退出一切经营行动,修心养性。直到今年年底,开始自己的第二次正式创业。

教训:互联网项目是需要资金量较大的项目。因为互联网人的信息量过大,使得互联网项目半衰期非常短,如果半年没有资金或者较大的突破,那么,团队成员很容易留不住。此时此刻,应选择志同道合的团队成员或者外援,以顺利度过一些项目困难期。然后,会迎来柳暗花明的时刻。

回头看自己的历史,总是做错的事情多过做对的事情。而最初立项的三个理由那么荒唐:

* 我有一笔闲钱 (你2008年去买房多好)
* 我不喜欢既有的BtoB生意 (你真的挖掘透了btob项目的潜力了吗)
* 国外有个当时很成功的类似网站 (结果那个网站在被某巨头注资之后,2009年正式倒闭)

唯一值得暗暗庆幸的是,我一直在做事情,并且,拥有那么二次关键性的胜利,从而实现了某种意义上的财务自由。

可以说,创业对我这种人来说,真的就是如同优衣库创始人柳井正所言,不断犯错,九败一胜。这或许是这篇分享的最大经验。
12460 次点击
所在节点    随想
65 条回复
fap_b
2011-12-19 15:27:14 +08:00
最好能找点有经验的人一起创业,光有技术实力还是不行
panlilu
2011-12-19 15:27:21 +08:00
受益很多,感谢分享~
yache
2011-12-19 15:29:38 +08:00
感谢分享!
楼主就是我崇拜的那一类人!
49degree
2011-12-19 16:00:34 +08:00
感谢楼主的分享
技术的选型很重要,一定要选择自己熟悉的,相对成熟开放的框架

初次版本应该是最快出来最好,像楼主说的10月到次年5月才出
太过于漫长了,半年内一切就有可能发生
如果初期能出一个版本,无论多么不堪和简陋,那一定是团队的结晶
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的改进,会让团队成员更有成就感
flied
2011-12-19 16:24:42 +08:00
看了一下可能是走偏了 后来专家出来害人了

创业确实容易冲动 听专家的害死人呀
benzheren
2011-12-19 19:58:16 +08:00
谢谢分享,冲动型创业不值得提倡啊⋯
blankyao
2011-12-19 20:02:32 +08:00
@cngithub 对你的项目和你这个人有兴趣,但是暂时还不想换工作,嘿嘿~
haisua
2011-12-19 20:25:48 +08:00
愿意分享成功故事的人很多,但是愿意将失败自我剖析的人很少,这点您是难能可贵的。比较感慨的是那个懂技术但又不懂运营,懂运营的又不懂技术的描述,看来凡事多少学一点还是有好处的啊。
iwege
2011-12-19 21:54:21 +08:00
@cngithub 运营方面团队也没人给提过意见么?我以为创业的时候一旦发现这种经常变动的情况,就算不直接给你提意见,大家应该情绪会有表现的吧?
flyingkid
2011-12-19 22:46:07 +08:00
@cngithub 表达一直很真诚。而且还是我们湖南人。

现在我所在的团队问题还蛮严重的,看起来好像很不错(最近公司花了几百万现金买下一个新办公场所,又请了一些著名站长来乔迁),其实我们内部核心已经烂了。

上到我们几个部门经理,下到普通员工,各个力不从心。

晚上和一个同事(年年优秀员工)吃了一顿饭,我们随便聊聊,感觉到了这位同事其实也是有心无力。

晚上回家的路上,想了想这几年我们可能真的浪费掉了
people2net
2011-12-19 22:51:39 +08:00
不错,想法固然重要,团队也很重要。
jimbray
2011-12-19 23:11:27 +08:00
感谢分享,有想法很重要,执行力更重要啊
sigone
2011-12-19 23:24:43 +08:00
钱很重要!处于关键职位的人很重要!
manhere
2011-12-20 09:03:50 +08:00
志平哥哥每次发的都是干货,谢谢
pinepara
2011-12-20 09:21:31 +08:00
@Livid 建议支持 Markdown 语法渲染,裸看太蛋疼了
sunnie
2011-12-20 09:25:37 +08:00
@cngithub 流行不是要引导我们追求自己的独特,而本质是因为害怕不同而随的大流。所以有用户黏度的产品都有一种契合,用户和产品的契合,也是用户和开发者的契合。这种东西只有本源性气质的坚持能做到。
kevinl
2011-12-20 09:42:00 +08:00
受教了
xi4nyu
2011-12-20 09:53:18 +08:00
楼主目前技术到什么程度?
wenhuacn
2011-12-20 10:02:23 +08:00
@dqflyer 推荐看看这个
cngithub
2011-12-20 10:42:22 +08:00
@xi4nyu 目前webapp类的项目如果缺乏程序员,能顶岗维护下去。移动类的项目还不具备这个能力,在努力中。

这是一个专为移动设备优化的页面(即为了让你能够在 Google 搜索结果里秒开这个页面),如果你希望参与 V2EX 社区的讨论,你可以继续到 V2EX 上打开本讨论主题的完整版本。

https://www.v2ex.com/t/23793

V2EX 是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是一个分享自己正在做的有趣事物、交流想法,可以遇见新朋友甚至新机会的地方。

V2EX is a community of developers, designers and creative people.

© 2021 V2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