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xndg @
CruelMoon 假设的前提不同。
你们假设现代人本来语言能力很强,如果不是微博等的兴起,人们本来就爱阅读长文章,本来就会常写长文章。结果微博等短文文化兴起,导致现代人只写短句,不写长文。因此现代人的语言能力受到了损害。
但是我的假设是,人们本来就不爱读书,至于写文章,那就更加没有了,本来就几乎不写的。因此微博等的出现,至少让本来不写的人,开始每天写大量短句了。与完全不写相比,难道写很多短句不是更好吗?难道完全不写更好?
我觉得我的假设更符合现实。我是经历过网络普及前的世界的人,那时候人们的最大的娱乐是看电视、唱卡拉 OK、烧烤之类的。交流已打电话为主,有“煲电话粥”现象,有 200 电话卡,有摆了十几台共用电话的小店。虽然也有交“笔友”的,但已经不常见,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了。
后来短信普及,这才有比较多的人大字交流,也正是这个时候,我才发现原来很多大人(我的父辈之类的)不懂拼音(我是广东人),文字表达也很生硬。经过这些年的短句练习,我爸发微信啥的,文字表达已经比以前顺溜很多了,他没有写过长文,都是写短句练出来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