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WS 出了 ARM 架构的云服务

2018-11-28 11:06:22 +08:00
 kljsandjb

https://www.cnbc.com/2018/11/26/aws-launches-arm-based-server-chips.html

8077 次点击
所在节点    Amazon Web Services
65 条回复
kljsandjb
2018-11-29 11:15:49 +08:00
@qping #60 就命令行啊,运行一下脚本就这个样子
zhuang
2018-11-29 11:30:56 +08:00
@tempdban 主要是 arm 平台 IO 外设缺少统一的接口,IO 设备要么用不上,能用上的情况下 DPDK 软件支持还是到位的。

@mengzhuo 这里说的优化是从 go 编译到 arm 二进制的过程,相比 gcc/clang 的优化不到位,当然近一年来的进步很明显了,但是考虑到 arm 平台的多样性,有没有针对特定处理器的优化会导致结果差别很大。优化的重点是 SIMD 方面,arm 和 x86 在内存模型上有先天差异,缓存读取 x86 只要一条指令,而 arm 需要几条,所以针对 arm 特定架构利用 SIMD 的优势会成倍影响运行效率。
mengzhuo
2018-11-29 14:19:17 +08:00
@zhuang 主流 AES-GCM,sha1,sha2,CRC32,MD5 没优化好?张口就来 Go 优化不到位,好歹给个 benchmark,要不然我很受伤。
arm 平台是多样,但服务器领域是基本没差,除了三星这朵大小核都偷工减料的奇葩。
而且 armv8 都有 Neon,不知道你特定处理器优化是几个意思(是想说指定架构优化?)
-----------
v 站大牛太多,不敢多说了
zhuang
2018-12-02 16:32:27 +08:00
@mengzhuo

1. Go crypto arm64 今年四月份才有补丁使用 AES 硬件指令,八月底随 Go 1.11 发布。

2. Go arm64 的短板在于 Go 编译器没有 auto vectorization 特性,非特殊优化的计算任务极大概率没有用到 SIMD 相关指令。

3. NEON FP 是非标准的 IEEE 浮点实现,可能会损失精度,包括 gcc aarch64 在内,启用 NEON 都是 opt in 行为。ARM 官方库 Ne10 并没有 Go 版本。

4. 特定处理器优化可参考 gcc 针对 ThunderX 的修正,调整寄存器使用和缓存对齐等等涉及硬件实现的参数,能够带来超过 10% 的性能影响。绝大多数 arm soc 都是在其商业寿命周期结束之后才获得开源软件支持的。

5. 好好说话。
mengzhuo
2018-12-02 20:28:51 +08:00
@zhuang

1. 不知道你回这个什么意思……这我当然知道啊,arm64 aeshash 也是我 5 月份加上去的。再说 Go 才 9 岁,armv8 也才出来 7 年,要不是今年 arm 中国为了支持更多语言工具链,明年都还用不上。

2. 自动向量化应该是 SSA 的工作,Go 的 x86 实现也没有这个,但绝大部分针对[]byte 的并行已经用了 NEON 优化方案(看 internal/bytealg ),位操作( xor,and )现在是 Go 官方人手不够 review,我 10 月份已经提交最后版本了。

3. 没有实际用过,但是看手册《 ARMv8-A Architecture Reference Manual 》 A1.4.4 章 里面说是支持 IEEE754 了。

4. 10%?有 ref 我看看么?访问对齐,优化好流水线,超过 1k 的 prefecth 是基本优化操作,我测下来差不多有这样的提升,跟 CPU 无关。
https://mzh.io/golang-aeshash-arm64
搜 PRFM 看 benchmark

5. 三星的问题么? https://go-review.googlesource.com/c/go/+/147377
我还是那句话,看完代码再来说,别提“大概率”这事,我们做了这么多优化,不是你一句话说没就没的。

这是一个专为移动设备优化的页面(即为了让你能够在 Google 搜索结果里秒开这个页面),如果你希望参与 V2EX 社区的讨论,你可以继续到 V2EX 上打开本讨论主题的完整版本。

https://www.v2ex.com/t/512241

V2EX 是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是一个分享自己正在做的有趣事物、交流想法,可以遇见新朋友甚至新机会的地方。

V2EX is a community of developers, designers and creative people.

© 2021 V2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