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n(x) 击败 x.len(),从内置函数看 Python 的设计思想(内有公号宣传,不喜勿进)

2019-04-21 20:44:05 +08:00
 chinesehuazhou

内置函数是 Python 的一大特色,用极简的语法实现很多常用的操作。

它们预先定义在内置命名空间中,开箱即用,所见即所得。Python 被公认是一种新手友好型的语言,这种说法能够成立,内置函数在其中起到了极关键的作用。

举个例子,求字符串 x 的长度,Python 的写法是 len(x) ,而且这种写法对列表、元组和字典等对象也同样适用,只需要传入对应的参数即可。len() 函数是共用的。

这是一种极简哲学的体现:Simple is better than complex。

但是,有些语言并不是这样,例如在 Java 中,字符串类有一个求长度的方法,其它类也有自己的求长度的方法,它们无法共用。每次使用时,通过类或实例来调用。

同样是求字符串长度,Python 的写法:

saying = "Hello world!"
print(len(saying))

# 结果:12

而在 Java 中,写法可能如下(简化起见):

String saying = "Hello world!";
System.out.println(saying.length());

// 结果:12

Python 采用的是一种前缀表达式 ,而 Java 采用的则是后缀表达式

除了求长度,Python 的某些内置函数也能在 Java 中找到对应的表达。例如,数值型字符串 s 转化为整型数字,Python 可以用 int(s) 函数,而 Java 可以用 Integer.parseInt(s) ;整型数字转化为字符串,Python 可以用 str(i) ,而 Java 也有 String.valueOf(i)

Python 的内置函数不与特定的类绑定,它们是一级对象。而 Java 的“函数”则无法脱离类而存在,它们只是附属品。

从直观角度来看,Python 的表达似乎是更优的。但是,它们并不具有可比性 ,因为这是两套语言系统,各有独特的范畴背景,并不能轻易地化约。

就好比是,不能因为拉丁字母笔画简单,就说它优于汉字,因为在表意时,字母(表音文字)是远逊于汉字(表意文字)的。同样的,日本借用了汉字的偏旁部首而造出来的文字,虽然更省笔墨,但是也完全丧失了意蕴。

以此类比,Python 的内置函数虽有简便之美,但却丢失了某些表意功能。有些人在质疑 /抨击 Python 的时候,也喜欢拿这点说事,认为这是 Python 的设计缺陷。

这就引出本文最想讨论的一个问题来:为什么 Python 要设计成 len(x) 这种前缀表达,而不是 x.len() 这样的后缀表达呢?

事实上,后缀设计也是可行的,以 Python 中列表的两个方法为例:

mylist = [2, 1, 3, 5, 4]

mylist.sort()
print(mylist)   # [1, 2, 3, 4, 5]

mylist.reverse()
print(mylist)   # [5, 4, 3, 2, 1]

它们都是通过列表对象来调用,并不是凭空从内置命名空间中拿来的。语义表达得也很清楚,就是对 mylist 做排序和逆转。

恰恰那么巧,它们还有两个同父异母的兄弟 sorted() 与 reversed(),这俩是前缀表达型。

mylist = [2, 1, 3, 5, 4]

sort_list = sorted(mylist)
print(sort_list)   # [1, 2, 3, 4, 5]

reverse_list = reversed(mylist)
print(list(reverse_list))   # [4, 5, 3, 1, 2]

不同的写法,都在做同一件事(不考虑它们的副作用)。因此,后缀语法并非不可行,之所以不用,那肯定是刻意的设计。

回到前面的问题:为什么是 len(x) ,而不是 x.len(x),这根源于 Python 的什么设计思想呢?

Python 之父 Guido van Rossum 曾经解释过这个问题(链接见文末),有两个原因:

解释完这两个原因之后,Guido 还总结成一句话说:“ I see 'len' as a built-in operation ”。这已经不仅是在说 len() 更可读易懂了,而完全是在拔高 len() 的地位。

这就好比说,分数 ½ 中的横线是数学中的一个“内置”表达式,并不需要再实现什么接口之类的,它自身已经表明了“某数除以某数 ”的意思。不同类型的数(整数、浮点数、有理数、无理数...)共用同一个操作符,不必为每类数据实现一种求分数的操作。

优雅易懂是 Python 奉行的设计哲学 ,len() 函数的前缀表达方式是最好的体现。我想起在《超强汇总:学习 Python 列表,只需这篇文章就够了》这篇文章中,曾引述过 Guido 对“为什么索引从 0 开始 ”的解释。其最重要的原因,也正是 0-based 索引最优雅易懂。

让我们来先看看切片的用法。可能最常见的用法,就是“取前 n 位元素”或“从第 i 位索引起,取后 n 位元素”(前一种用法,实际上是 i == 起始位的特殊用法)。如果这两种用法实现时可以不在表达式中出现难看的 +1 或 -1,那将会非常的优雅。

使用 0-based 的索引方式、半开区间切片和缺省匹配区间的话( Python 最终采用这样的方式),上面两种情形的切片语法就变得非常漂亮:a[:n] 和 a[i:i+n],前者是 a[0:n] 的缩略写法。

所以,我们能说 len(x) 击败 x.len() ,支撑它的是一种化繁为简、纯粹却深邃的设计思想。

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自发明时起,就想模拟我们生活于其中的现实世界。可是什么类啊、接口啊、对象啊、以及它们的方法啊,这些玩意的毒,有时候蒙蔽了我们去看见世界本质的眼睛。

桌子类有桌子类的求长度方法,椅子类有椅子类的求长度方法,无穷无尽,可现实真是如此么?求长度的方法就不能是一种独立存在的对象么?它之所以存在,是因为有“对象”存在,而不是因为有某个类才存在啊。

所以,我想说,len(x) 击败 x.len(),这还体现了 Python 对世界本质的洞察

求某个对象的长度,这种操作独立于对象之外而存在,并不是该对象内部所有的一种属性或功能。从这个角度理解,我们能够明白,为什么 Python 要设计出内置函数? 内置函数其实是对世界本质的一种捕捉。

这些见微知著的发现,足够使我们爱上这门语言了。人生苦短,我用 Python。

关联阅读:

Guido 解释 len 的由来: https://mail.python.org/pipermail/python-3000/2006-November/004643.html

Guido 解释 0 索引的由来: https://python-history.blogspot.com/2013/10/why-python-uses-0-based-indexing.html

本文原创并首发于公众号 [Python 猫]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原文地址: https://mp.weixin.qq.com/s/pKQT5wvyaSNFvnJexiCC8w

公众号 [Python 猫] , 本号连载优质的系列文章,有喵星哲学猫系列、Python 进阶系列、好书推荐系列、技术写作、优质英文推荐与翻译等等,欢迎关注哦。后台回复“爱学习”,免费获得一份学习大礼包。

10835 次点击
所在节点    Python
103 条回复
largecat
2019-04-22 12:43:06 +08:00
人家是通过一个浅显的 len 的例子来解释 py 的编程核心思想和基本规则,
你们一群人盯着 len 说这说那,,,,
trait
2019-04-22 12:47:28 +08:00
@AngelCriss 改名了,现在叫 fully qualified syntax
楼上一群连 rust book 都没看懂的拿 rust 扯什么 oop,真是让人笑掉大牙
AngelCriss
2019-04-22 12:52:31 +08:00
@trait rust 吹?告辞
AlisaDestiny
2019-04-22 12:52:40 +08:00
像你们这种为了推广而做的软文真是业界毒瘤。
trait
2019-04-22 12:56:03 +08:00
@AngelCriss 眼睛有问题?
contmonad
2019-04-22 13:48:38 +08:00
集合类的操作不只有 length 一种,所以从语言设计上来说还是 Lisp 系那种 multiple dispatch 的 length 比较好。可以参考 Clojure 和 Julia 的设计
tairan2006
2019-04-22 13:51:08 +08:00
由果导因就不要瞎写…
EXE
2019-04-22 14:06:47 +08:00
语法糖还是语法翔?
whoami9894
2019-04-22 14:17:57 +08:00
len 不就是个 duck typing 吗,跟 Java 一个静态类型的拉到一起比啥……
仅仅是函数和方法的区别,而且这个函数内部还是调用了方法,确定这叫化繁为简?
no1xsyzy
2019-04-22 14:46:00 +08:00
其实本来是想要弄成 a.len() 的啊
但是在 Python 2 的时候一堆东西不是对象不能用 . 的,所以不得不曲线救国做成 len(a)
结果内置函数和魔法方法变成标准接口了……
no1xsyzy
2019-04-22 14:54:44 +08:00
如上,稍微有点偏差。
最开始的时候 len 是由 C 函数完成的,实际上只是去读取 ob_size
那时候也没有 class,一切新类型都是靠 C 扩展的。
kaneg
2019-04-22 16:10:25 +08:00
因为 Python 是函数式和面向对象编程的混合体,所以同时支持 len(x)这样的内置函数和 x.__len__()这样的对象方法不足为怪,而 Java 则一开始就定位为面向对象的语言,只可能出现对象方法。
icenine
2019-04-22 19:24:30 +08:00
看到 Python 对世界本质的洞察这句,不自觉就想到王自如开箱三星 Galaxy Fold 的样子
前些年 Python 被搞数据的带火时,估计设计者都是一脸懵逼,更想不到还有人尬吹
will0404
2019-04-22 19:38:52 +08:00
@trait 你开心就好
jkhere
2019-04-22 20:15:05 +08:00
果然 V2EX 上都是大牛,一番回复已经很让人思考
mxalbert1996
2019-04-22 21:05:40 +08:00
看了这篇文章,我觉得我这辈子学的第一门语言 BASIC 简直就是化繁为简、纯粹却深邃的极致啊!它对世界本质的洞察是多么的深刻!人生苦短,我用 BASIC。
chinesehuazhou
2019-04-22 21:19:59 +08:00
@aijam 哈哈,这个有意思,谢谢分享
chinesehuazhou
2019-04-22 21:27:13 +08:00
@jinliming2 不是抄答案啊,答案就是自己算出来的。而且比 x.len() 方法去算,要快。....感谢 @ml1344677 同学提到《 Fluent Python 》,写的时候没想起去翻翻,失误啊。
chinesehuazhou
2019-04-22 21:35:23 +08:00
@nullcoder 原文上 Guido 说的比较简略,翻译时没有多想。感谢你的补充解释,我也明白了很多。
chinesehuazhou
2019-04-22 21:38:58 +08:00
@est 这也是个不错的例子,感谢!

这是一个专为移动设备优化的页面(即为了让你能够在 Google 搜索结果里秒开这个页面),如果你希望参与 V2EX 社区的讨论,你可以继续到 V2EX 上打开本讨论主题的完整版本。

https://www.v2ex.com/t/557286

V2EX 是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是一个分享自己正在做的有趣事物、交流想法,可以遇见新朋友甚至新机会的地方。

V2EX is a community of developers, designers and creative people.

© 2021 V2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