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 amazon offer 求指点

2019-11-19 08:21:11 +08:00
 imzhen

工作两年半的 BAT 算法工程师一枚, 最近拿到了 Amazon Toronto Base 的 SDE II. 薪水范围应该和大家在这里看到的差不多. 我的想法大概是这样的:

  1. 如果在国内的话, 享受到的是算法的红利, BAT 的加成, 以及未来中国快速发展的机会. 但是算法的红利已经逐渐消失, BAT 的加成三年的时间基本上也已经有了, 快速发展的机会...在下 90 后, 感觉已经被房价绑架的差不多了.
  2. 如果去加拿大的话, 从算法转到开发, 对我而言也还好. 但问题是去那边基本意味着移民, 因为过去后国内的人际关系基本就没用了. 如果工作三年再折腾回来我理解是得不偿失的. 虽说加国好山好水好空气, 但真的长久呆下去也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 就算回来, 一定也是 5-10 年后的事情了.
  3. Amazon 虽说 on call, 但我理解比 996 还是轻松一些的. (但愿我的理解是对的)
  4. 去 amazon 的另一个好处就是一年后可以转岗去美帝, 然后开始申请美国绿卡, 通过 L1 签证可以规避 H1B 抽签.
  5. 我是独生子, 父母不想让我去, 他们也不想去加拿大. 虽说父母 5-10 年内可能不需要我去照顾, 但是终究非长久之计.

我的研究生是在加州读的, 之所以当时回国也是因为没有找到好的工作. 现在北美有了工作机会, 心里总是痒痒. 但是毕竟今非昔比, 再从国内折腾过去对于我个人的机会成本还是蛮大的. 我现在个人的态度是中立但稍微偏向于去加拿大. 求各位大大们指点迷津.

拜谢.

18509 次点击
所在节点    职场话题
194 条回复
imzhen
2019-11-19 18:42:22 +08:00
@masker0817 嗯 但这个比较长远 入不入籍现在还想不到
imzhen
2019-11-19 18:43:08 +08:00
@alphatoad 我也喜欢有挑战的人生 但其实感觉国内在 bat 也看不到未来 每天都是 996 没有自己的思维
imzhen
2019-11-19 18:43:48 +08:00
@LancerEvo 确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偏好 但是集思广益也能让我看到生活的不同面
imzhen
2019-11-19 18:45:54 +08:00
@FireKey 嗯 先工作吧 移民可以从长计议
baoyexi
2019-11-19 18:50:02 +08:00
能聊一下算法工程师的工作日常吗?
quxiangxuanqxx
2019-11-19 19:20:27 +08:00
要不试试日本
2397613259qqq
2019-11-19 19:28:26 +08:00
on call 的意思就是一天中,从没有电话到几百个电话都是可能的,我就说这么多
imzhen
2019-11-19 20:27:00 +08:00
@baoyexi 洗数据占据一半时间 真正跑模型的时间可能 1/4 都不到 可能也和我在业务团队有关系
imzhen
2019-11-19 20:27:23 +08:00
@quxiangxuanqxx 日本就不尝试了
imzhen
2019-11-19 20:33:25 +08:00
@2397613259qqq 希望我能 match 到轻松一点的组
realkenshinji
2019-11-19 22:27:05 +08:00
今天我也跟亚麻的 hr 沟通了,貌似下个月在广州有个 event 呢
ladypxy
2019-11-19 22:31:52 +08:00
亚麻企业文化太垃圾
我进来 3 个月空降个老板,然后我就被 pip 了……
aaahhh123
2019-11-19 23:20:33 +08:00
去吧 人活一辈子 少点遗憾 你不去你就一辈子遗憾
bdnet
2019-11-19 23:21:42 +08:00
我知道的几个都是为了肉翻了(移民国外,为了自己更是为了下一代),全家去了国外。
你如果没有这个方面的想法,也还是可以去,why not? 不关注国际新闻么? 不过话说回来,如果自己和家人对国外文化接受不来,那还是别去了……
new2500
2019-11-19 23:23:45 +08:00
@ladypxy 正解。 这也是 amz 被黑的最多的一条。 建议本贴楼主 google “amazon pip”
new2500
2019-11-19 23:26:50 +08:00
single & 能忍受孤单 & 接受北美食物 怎么破

@imzhen
single 不是问题。别去弯曲就好了(逃

多尝试和不同人种交流,体感佳。

之前我说的“考虑另一半”是考虑到楼主是否也需要接近伴侣的工作问题。 既然楼主 single 就可以完全不需要。 有空多和看得上的小姐姐出去 date, hangout 一下。怎么继续发展就看楼主了
eclipselu
2019-11-19 23:45:31 +08:00
首先恭喜 lz 拿到了 offer,我就在 Amazon Toronto,我尽量根据自己的经验一条条回答,希望有所帮助,可能会有泄漏的地方。

> 如果在国内的话, 享受到的是算法的红利, BAT 的加成, 以及未来中国快速发展的机会. 但是算法的红利已经逐渐消失, BAT 的加成三年的时间基本上也已经有了, 快速发展的机会...在下 90 后, 感觉已经被房价绑架的差不多了.
先说说这里的缺点吧:
国内的发展确实毋庸置疑的快,我身边不乏有想回去发展的,相比之下加拿大的经济就像停滞了一样,你如果从北京过来 Toronto,一开始那巨大的基础设施以及生活上的落差是需要一段时间适应的。这里的治安也不如北京那么好,但其实也还 OK。购物不太方便,华人超市和餐馆都在相对远的地方,这个看自己生活习惯吧,我因为还是中国胃,所以主观感受上不是很方便,不过习惯就好。

相对而言的优点:
房子的话在这里用北京买一个单元楼的价格可以买一个独栋的 House,车也很便宜,因为是必需品,不用摇号。食品相对安全一些,有人说自来水可以直接喝,但是最近也被曝出来含铅量高。没有假疫苗问题,空气质量常年是优良(不过我前一阵回去了北京感觉北京空气改善的也挺不错了)。移民政策友好。

> 如果去加拿大的话, 从算法转到开发, 对我而言也还好. 但问题是去那边基本意味着移民, 因为过去后国内的人际关系基本就没用了. 如果工作三年再折腾回来我理解是得不偿失的. 虽说加国好山好水好空气, 但真的长久呆下去也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 就算回来, 一定也是 5-10 年后的事情了.
北美确实不那么热闹,楼主在北美上过学相信也比较了解,朋友都在国内的话确实会有点孤独,这个我也比较纠结要不要呆在这里。我觉得你现在年轻,也没有结婚,如果有倾向的话可以过来试试。移民的话今年分数提高了好多,需要努力一下了,但是如果在这边工作的话只要雅思考过了应该没啥问题。

> Amazon 虽说 on call, 但我理解比 996 还是轻松一些的. (但愿我的理解是对的)
没有经历过 996,oncall 过,这个看组,如果你组有很多 page 的话确实会比较烦。但是是轮换制度的,也就隔好几周轮到你一次。平时上班我基本上五点半就走了,早上 9 点半以后到。Toronto 的话 Amazon 给的 package 已经是业界非常高的水平了,如果要跳槽的话没中国机会那么多,但是也还可以,明年 Microsoft 要来这里建 office,稍微远一些的 G 家也可以之后考虑。

> 去 amazon 的另一个好处就是一年后可以转岗去美帝, 然后开始申请美国绿卡, 通过 L1 签证可以规避 H1B 抽签.
不太确定现在美国绿卡的情况怎么样了,如果要移民的话,加拿大容易得多,拿到加拿大国籍(大概要 3-4 年左右吧)以后你也可以申请 TN 签证去美国工作。

> 我是独生子, 父母不想让我去, 他们也不想去加拿大. 虽说父母 5-10 年内可能不需要我去照顾, 但是终究非长久之计.
这个问题很难回答,我相信很多人都是独生子,我也是,家人虽然不反对我呆在这里,但也会时不时问我什么时候回来,我只能每次回去时间久一些。虽然之前在北京也是一年回去次数不多,但是现在毕竟是相隔大洋两岸,回去的时间和金钱成本要高很多,有急事的话还是有点烦。
eclipselu
2019-11-19 23:46:41 +08:00
> 首先恭喜 lz 拿到了 offer,我就在 Amazon Toronto,我尽量根据自己的经验一条条回答,希望有所帮助,可能会有泄漏的地方。
😂 我是想说可能会有遗漏的地方...
nomoon
2019-11-19 23:57:32 +08:00
楼主要不要先算算税后能拿多少?然后再加上多伦多 DT 租个一室 condo 大概 2k CAD,平时消费税 13%。 (我总觉得我存不下钱不是我的锅,手动狗头。。。
imzhen
2019-11-20 00:22:11 +08:00
@realkenshinji 加油加油~

这是一个专为移动设备优化的页面(即为了让你能够在 Google 搜索结果里秒开这个页面),如果你希望参与 V2EX 社区的讨论,你可以继续到 V2EX 上打开本讨论主题的完整版本。

https://www.v2ex.com/t/620871

V2EX 是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是一个分享自己正在做的有趣事物、交流想法,可以遇见新朋友甚至新机会的地方。

V2EX is a community of developers, designers and creative people.

© 2021 V2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