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赋有多么重要,我用自己 25 年的成长经历证明,笨蛋永远是笨蛋!

2019-12-21 12:48:26 +08:00
 sologgfun

时逢考研季,刚刚洗澡的时候突然觉得我的经历很有趣,所以决定写出来让大家一起思考一下

[声明] 全部是亲身经历,我为我写下的每一个字负责。

[背景]

作者 90 后

坐标江苏南京,家庭非常普通(父母都是社会最底层的劳动者)

我有一个大我一岁的亲姐简称 A,和我完全一起长大(同一屋檐)

[教育经历]

[小学]

A:无论什么课程,永远是她们年级最优秀的,三好学生年年拿,大队长小队长各种队长;

我:我自己从小学就经常考 80 多分(很多人都是 100 的那种);从未拿过任何奖状;经常被请家长(老师知道她是我姐,还让她给我父母带我坏话。)

[初中]

A:考去了一个私立初中,非常勤奋刻苦,每天学到 12 点,考入南京最好的高中之一(实验班)(中考成绩大概 680

我:在房子所在的学区混日子,交了一些好朋友(虽然是不学习的损友哈哈),最爱的事情是打 dota (时至今日我还在打。。dota2 ),后来初三补课稍微学了一下,勉强考了一个还行的高中(普通班)(中考成绩大概 600

[高中]

A:依然一直保持年级前几的成绩(文科),考入南京某 985

我:入学就一直想好好学习,也补补课,但是高三谈了个恋爱,最后考入西南地区的三本

[本科]

A:各种国奖,基本不需要家里出钱( 985 学费也便宜),保研上海某 985

B:每年一万多的学费,继续混,最终考入南京地区某双非院校硕士


[思考]

一个普遍的观点:一个人的成就很大程度由自身决定

很多人认为自身包括了:天分和后天努力

小的时候我一直被爸妈用一个观念洗脑:所有人聪明程度都差不多,天分都是一样的,你姐姐可以你为什么不可以?

我一度也这么认为,我认为只是我自己不努力,是我懒惰,我经常想克服自己的惰性,克服自己天性的劣根,这让我很苦恼

直到我大四考研的时候我发现,我把全部的精力用来学习,用来考研,最终虽然考上了,但是我的数学只有 96 分(满分 150 );

希望大家不要觉得我矫情,我用了大半年的时间,全心准备,然而只是这种分数,让我对自己充满了怀疑,我最终认清一个事实,是我的天分不够

我的自制力不足(惰性),脑子也不聪明(这些我都能从我的父母身上看出来,我父亲自己嘴上天天说戒烟却一天也戒不了,母亲打麻将一打就是一整天)

没错,我就是一个天生的笨人,这个事实,只有努力过,我才能承认,很无奈也很真实

(我和我姐都已经工作了,工作也都还不错,笨人也是有用滴!)


[反转]

为什么同样的环境,同样的父母(天赋),会差别这么大呢?

因为我的姐姐不是亲生的,是在生我前,我母亲领养的,而她的生父,是一个工程师

这就是刻在骨子里的优秀,勤奋;

其实我还有一点自制力和有一点上进心,我知道很多人这两点都没有:)

人和人是不一样的,如果努力不了的话,就躺下吧,做一个快乐的笨蛋!

23849 次点击
所在节点    随想
237 条回复
RangerWolf
2019-12-21 21:39:46 +08:00
看了楼主的亲身经历,我对小孩子的教育更加坚定不移了。
希望能越过比努力到跟人比智力的层次
secondwtq
2019-12-21 21:48:15 +08:00
@xiiin 你要说我认不认可”天赋“,我其实是认可的
我看不顺眼的是楼主把所谓的”天赋“归因到基因上

因为人和人之间的差别远远不是基因能概括的,我们所看到的”天赋“可能来自于基因,可能来自于原生家庭,可能来自于某本书,某个电影,可能来自于某个老师,某个同学,甚至可能来自于某句无意间的话或者无聊思考人生时的 eureka。
楼主以为自己和姐姐在一个家庭长大,就在我们称为”后天环境“的东西上一样了,这是十分天真的想法。
换句话说,我们把这一切积累出的东西成为”天赋“,”天赋“是我们看到的现象,并且这个单纯的现象并不能解释任何的原因。用程序员的黑话解释就是是个接口 ... 并且实现细节完全未知。而至于”天赋“后面的原因很多人都有研究,我不认为有谁真的研究出来了,我这个没天赋的就不班门弄斧了。
MortyP
2019-12-21 21:59:14 +08:00
你都说了你姐从小就十分努力,学习这个东西本来就是积累呀,积累多了才触类旁通,越学越快。
IamUNICODE
2019-12-21 22:20:19 +08:00
你姐是领养的,目测是你家公开的秘密,这种不安全感估计都刻在她骨子里了。。?
你这变量没控制好+1
HHH01
2019-12-21 22:22:54 +08:00
你半年就考上了研究生,至少就说明你智商没问题,我有个大学同学,我们 985 高校,考研考了 5 年才考上,你觉得他比你智商高还是低呢?
你父母说的并没有错啊,智力是正态分布的,大多数人都在平均水平,在家境相同条件下,后天的因素才是主要的。你姐从小就努力,持之以恒,成绩肯定在你之上。难就难在持之以恒的努力,人生路上诱惑太多,大部分人很容易贪图眼前的一时爽快而放下努力。
pengdirect
2019-12-21 22:25:22 +08:00
同意 9 楼
1a0ma0
2019-12-21 22:25:38 +08:00
我觉得吧,天赋这东西,人人都有,只是大家天赋所在的地方不同。不过就天赋而已,也是分等级的。
h123123h
2019-12-21 22:36:47 +08:00
你都说了是领养,从小你俩就不一样。她不努力小心可能被弃养,你不一样
w1573007
2019-12-21 22:52:58 +08:00
我偏远地区的小城市,班级倒数,被劝退过,写过检讨书…,初中留级才念了当地唯一的公办理科高中,高一高二不说班级,年级倒数…考过最后一名。高三依然快乐…但那会有了可汗学院,可以上公开课,mooc 等网络课程,大概是 12 年吧。每天看可汗学院的数学物理,看 ted 演讲。最后正常念了省内二本的大学。本身我们高中班实行的就是散养,不会逼着你学,其实很感谢高中老师,让我们化被动为主动学习。其实很简单,你得明白学习是有用的。大学继续自学 python,机器学习,14 年左右。国赛去过几次,天池大赛前 3%。考研第一次英语一从 23 分到第二次 60 分。天赋固然重要,但天道酬勤。架不住你努力啊。
charlie21
2019-12-21 23:31:59 +08:00
@secondwtq 你很难对他们解释,他们都觉得没发生在他们身上就不存在,这种灵性体验 遇见方知有,可见他们是没有
Senventise
2019-12-21 23:35:42 +08:00
@LowBi 好好说话,别乱扣帽子
totonysay
2019-12-21 23:48:30 +08:00
可以这么说,不认同天赋论基本上都是没有真正见识过差距的,这根本不是什么学习方法,家庭等等而造成的,就是他从本质上就比你厉害,我同学一个星期就把牛津高阶整本背了下来,从那时起我就知道人与人是有差距的
charlie21
2019-12-21 23:51:10 +08:00
@LowBi
> 我也跟楼主一样观察思考过,这世界不能全部都是精英,反而是要更多的底层来成就这些精英

我的思考是,你说的这是中国大陆的情况。在西方世界 刚好相反,社会就是 一个巨大的 delusion 是为了照顾不如你的人的 (尤其是从教育体系设计的阶段 参考西方社会是怎么用极其简单的课业去照顾小傻子 小蠢驴 的),所以 他们说的一个字都别听

-
wtf12138
2019-12-22 00:08:26 +08:00
我对这个深有体会
有的人就是比自己智商高
不管是上学的时候还是工作以后
总有那种智商碾压自己的人
但是没有办法呀
也没有什么不能承认的
就像这几天讨论的那个文言文编程语言的作者
上大学就已经是这种程度了
在座的各位上大学的时候呢?
不要说什么不努力了
事实上有的人就是比你聪明
付出一样的努力
自己可能才刚入门
人家已经成大佬了
承认自己是普通人
也挺好的
dai201617
2019-12-22 00:15:06 +08:00
评价一个人的标准不应该仅仅是成绩。而且世界上的人这么多,人外总是有人,跟自己比就好了
Volekingsg
2019-12-22 00:33:45 +08:00
@totonysay #172

莎士比亚被誉为世界上词汇量最丰富的人研究显示其词汇量在 20000 上下(不同研究数目不等)
而牛津高阶整本 80000 个单词。。。
Jimmy2Angel
2019-12-22 00:45:01 +08:00
有句话说得好,天赋固然重要,但是大多数人的努力程度还没到谈天赋的时候
shiltian
2019-12-22 01:20:21 +08:00
越是往金字塔的上面,越能发现天赋的差距是努力弥补不了的。
silverashashash
2019-12-22 01:21:46 +08:00
我想说你爸妈运气挺好的,领养了一个这么好的女儿,省心还懂事
laike9m
2019-12-22 01:53:46 +08:00
羡慕楼主有姐姐(

这是一个专为移动设备优化的页面(即为了让你能够在 Google 搜索结果里秒开这个页面),如果你希望参与 V2EX 社区的讨论,你可以继续到 V2EX 上打开本讨论主题的完整版本。

https://www.v2ex.com/t/631032

V2EX 是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是一个分享自己正在做的有趣事物、交流想法,可以遇见新朋友甚至新机会的地方。

V2EX is a community of developers, designers and creative people.

© 2021 V2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