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bble329
2020-03-31 10:06:32 +08:00
统一回复:
1. 为什么中文化呢?
   因为认识中文,英文单词想不起来
2. 为什么不翻译文档?
   其实做这个事主要工作也是翻译文档,长期目标建立一个 PYTHON 语言通用词库,看哪个包不顺眼一键翻译包,包自动翻译后也就不用文档了。
   而且最主要是如果有翻译文档,包不见得就是中文包,法文、德文、日文都可以
   另外:如果可以一键翻译包,现有的旧代码也可以一键翻译
   
   例子:词库长这样 
	  'cov':'协方差',
		'disp':'显示',
		'identity':'单位序列',
		'tril_indices':'下三角序列索引',
		'triu_indices':'上三角序列索引',
		'tri':'三角序列',
		'eye':'类单位序列',
		'mask_indices':'遮罩索引',
		'diag_indices':'对角线索引',
		'rate':'利率',
		'binary_repr':'二进制格式化',
		'base_repr':'n 进制格式化',
		'add_docstring':'添加帮助',
		'bmat':'矩阵拼接',
3.为什么很多翻译不是数学名词
  一般都是按照数学、经济名词的,比如 矩阵的秩、方差、标准差 什么的,一些类似范德蒙矩阵之类的东西尽量翻译到没有普通人不好理解的英语名字
  
4.觉得英语更好理解,翻译不好理解的
  一是老人可以继续使用英语包,年轻人用中文包,二是争取翻译更加信雅达,三是用函数包反过来影响数学教学,用包来辅助学习数学,学完数学直接就可以使用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