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在读硕士 and 程序员)的吐槽

2013-05-12 20:06:34 +08:00
 flewover
不知不觉间研究生的生活已经过去了9个月,又到了春暖花开的季节,校园里飘荡着各种各样的花香,北京的白天很热,可是到了晚上,空气渐渐凉爽,校园里很安静,夜色如水,很是心旷神怡。于是我想写一点东西,一些压抑在心中很久的事情,说白了,就是吐槽。

文章中在提及很多细节的同时,会做出一些避讳,我并不想有针对性的指责、质问,更多的是陈述,所叙述的一切仅仅是我个人的经历,难免片面。也欢迎大家讨论,给我提出批评和建议。

首先介绍一些背景,我现在是北京的一所大学的硕士研究生,软件工程方向,导师是博导,研究方向是数据库相关的安全和测试,并已经开始转向云环境下的数据安全和相关测试。背景介绍完毕。

开始吐槽:

1. 实验室的项目。关键词:陈旧,华而不实,奇妙的项目合作和背景。

最近实验室在和中国软件xx中心合作,一个很大规模的项目验收,国家核高基的那种项目,这次验收基本涵盖了实验室十多年来的绝大多数项目。我也参与其中,多少有了些了解,所有验收的项目有不少共性:第一就是所有项目成果为一个可以直观演示的工具;第二就是每款工具去除了一个只能运行在windows的ui表层之后,其背后的原理很简单,绝大多数工具提供的功能是对数据库不同形式的访问、功能验证、应用接口验证等等,性能测试就是依照TPC组织的各种标准,不同形式的跑sql;第三80%的工具使用.net开发。

上述的所有项目,基本在我本科入学前后(2008年)都已经完成了,也就是说,近两三年实验室已经没有做什么新的项目。因为上述所有项目都是基于传统DBMS的,而现在实验室的方向已经转向云环境。这几年,老师领着同学们看了很多篇论文,开组会大家大谈特谈Hadoop,Mesos,BigData,分布式,云计算。。。。。。然而至今,没有搭建任何的分布式基础平台,没有集群,没有实验没有海量数据,甚至,实验室里基本没有人工作在Linux/Unix环境下,他们都喜欢windows。

其实,去年下半年,实验室是有一个项目的,合作的另一方号称有着中x部的背景,然后合作开发了一款xxxx人员管理软件,最主要的功能是员工信息统计、层级汇总。导师在开组会的时候,多次强调:“这个项目要好好做,建立好关系,以后开展更深入的合作。”呵呵,这种有趣的外包工作,有点技术含量也好啊。

导师曾和我们语重心长地谈过,“你们看,这项目都是这么接下来的,一定要保持好合作。他们提出了问题,我们一定要及时解决。”确实,导师和xx部委、xx厂商的合作一直很愉快。

实验室里的学长学姐们平时倒是蛮清闲,读读论文,做做报告,而且实验室的娱乐氛围也很浓厚。

2. 实验室的技术背景。关键词:缺乏管理,落后,空谈

这个专业美其名曰软件工程,但是却从不使用svn,git,实验室里所有项目传接(学长毕业了,要把项目留给学弟,继续开发或维护)都是文件夹直接复制的。虽然部分项目是有使用版本管理的,但仅限于原始开发者,实验室没有统一的环境,直接把团队协作的效率降到最低。这不得不说是管理上的问题。

实验室没有内部交流平台,没有团队wiki,不使用任务管理工具。

每周的常态是老师布置论文,同学们读论文,每一两周开一次组会,组会上介绍论文,讲ppt。论文+ppt,是导师最喜欢的组合。

讲一件小事,有一次我在学习erlang,被导师看到了,导师说:“不用关注这些细节的实现,注意掌握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我有给导师写过一封匿名信,信中涉及到管理上的问题,包括代码管理、任务管理、交流平台等等。也谈到了一些技术的选择,我希望研究能落到实处,我建议实验室多关注开源。已经过去3、4个月了,这件事不了了之了吧。

我一直幻想,可以在实验室的代码库里学到东西;实验室有一个nb的开源项目,我能参与其中。

3. 关于科研。关键词:虚假,敷衍,拾人牙慧

实验室的项目和科研虽然有联系,可事实上有些尴尬,因为联系太微弱了。科研没有给项目提供基础,项目也没有来有力的支持科研。于是,很多所谓的科研变成了应付毕业的差事,变成了为了论文不得不进行的夸夸其谈,变成了把别人的研究成果拿过来恰当的做一些修改。

我亲身经历过一周写出来的论文,一周时间用来码字,做实验和采集数据。我见到了一篇论文做了简单的增增减减、英文换成中文、中文换成英文换个地方再发一遍,实验过程、数据、结果都完全相同。我有和一位学长聊过,他说“论文的真谛是先把内容写出来,实验放到后边来做,能做出比较好的结果最好,做不出来也可以糊弄糊弄一下。”

总结:

写写停停,写的时候在单曲循环一首古埙曲,周子雷的“千年风雅”,很好听,沉郁顿挫,心情难免有一些沉重。

我和身边很多同学聊过他们的实验室、项目和科研,聊过他们对科研、对项目的看法,幸福的实验室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实验室各有各的不同。有一位朋友曾对我说:“你想想你的导师已经50了,已经是教授是博导了,他不会再像年轻时候那么拼命的做项目做科研。”是啊,我确实有些理想化,中国的大环境总会把理想和现实拉开很远。

我以为,不从实处着手,就不要妄谈科研。计算机科学,离不开工程实现。而核心价值观的冲突,不可避免的导致了这一切。

所幸的是我自己喜爱开源,有很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不至于浑浑噩噩,无所事事。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8298 次点击
所在节点    程序员
48 条回复
WWWSeeking
2013-05-13 16:40:14 +08:00
内地高校老板都很搓..请允许我吐槽下...
kfc315
2013-05-13 18:52:43 +08:00
只想说为啥你不去建一个 wiki 呢
实验室服务器资源总是有的呢。
xiluo
2013-05-13 19:33:12 +08:00
利用这大好时光多实习,多参加一些user group或技术party,热爱开源的学生还可以参加Google Summer of Code,成功了不但能挣点生活费关键是还为自己的能力带上证据(多谢Google对开源的贡献),很可能被开源社区收了(比如Apache),然后拥有一个ming.xing@开源.org的邮箱,多酷。硕士学位课尽量选自己感兴趣的,别管老师教的好坏,关键是自己能自学的。
syxian
2013-05-13 21:16:44 +08:00
干一件事情总归是有限制的,但最终是要干成事!
doublepeng
2013-05-13 21:33:17 +08:00
我已经明显的感觉到读研已经限制了自己的视野,还好可以出去实习这个暑假.
Ricepig
2013-05-13 22:00:07 +08:00
另外,不要被“视野”“新潮”蒙蔽了双眼,git,ror,erlang,gtd,mapreduce,什么新潮什么都知道一点,看起来很酷,但这不是科研。
kaifengjin
2013-05-14 14:34:49 +08:00
同感啊,研二下的正在苦苦挣扎中,求快点毕业以解脱
chemzqm
2013-05-14 15:07:42 +08:00
@kaifengjin 社会很现实,趁你还在学校有时间,自己上网多学点有用的,工作一忙可就没时间了

这是一个专为移动设备优化的页面(即为了让你能够在 Google 搜索结果里秒开这个页面),如果你希望参与 V2EX 社区的讨论,你可以继续到 V2EX 上打开本讨论主题的完整版本。

https://www.v2ex.com/t/68597

V2EX 是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是一个分享自己正在做的有趣事物、交流想法,可以遇见新朋友甚至新机会的地方。

V2EX is a community of developers, designers and creative people.

© 2021 V2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