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wadewyp
2020-09-24 21:26:03 +08:00
举几个之前平时一起工作,一起 coding 的, 几个技术大佬的经历,
人物 1:国内顶级大学本科高材,极其聪明,自学能力极强,编码能力凶悍,逻辑思维极其清晰,属于天赋型选手,下班各种游戏时间,工作时间目测也就是 60 ~ 70% 的精力和时间就可以搞定工作内容,然后剩下的时间他就刷刷 v2,知乎,逛逛 github,研究点新技术,在第一家公司有个新业务,然后他就自学 golang,搞定了这个项目,估计那时候他就认清后端 golang 的趋势,但是当时我们主要是用 python 哈,从一起共事的公司离职,貌似他后面基本不写 python 了,主要基于 golang 作为主要武器,做了一些基于 docker 的定制化企业服务,目前在字节做视频中间件(比较核心的部门了把) 我不清楚哦,总结:他算是所有的学习和成长都通过工作时间来完成的吧,可能准备面试 会刷刷题
人物 2: 之前的直属老大,基础知识极其扎实,架构能力很彪悍,重度代码洁癖患者,对业务,代码要求极其苛刻,工作态度认真,常规业务代码容错率极低,缺点有些自负和脾气稍微有点大,放在任何互联网公司,应该都是可堪重任的人, 他目前年纪稍微有点大,34,不过依旧奋战在最前线,他的成长历程是这样,前几年遇见好的领路人,工作中非常认真,无二心,对业务和工作代码非常负责任,但他也承认,早期有扛不住的时候,所以也有过一个坑跳入另一个坑的精力,不过 他早期为自己积累的一些资本,就是平常七点半下班,他拿出一本书,一边深度学习一边 coding,直到九点, 一本坑完再啃另一本,全是深度阅读那种,持续了一两年吧,所以早期他把基础知识夯实的极其深厚,然后他在工作五六年的时候,很轻松的突破瓶颈,目前担任基于 python 的架构师,尽管年纪较大,但也是市场的香饽饽。
人物 3:早期国内一线大厂出身,然后后面比较跳,巧的是,人物 3 和人物 2(直属领导)之前都在我上家 a 公司一起共事过,然后人物 3 在 a 公司呆了几个月就走掉了,我接了班;后来我从 a 公司离职,在一家由互联网大佬再次下海创业的初创团队遇到了人物 3,扯远了。。。。 人物 3,特质:极其聪明,善于摸鱼( 他的理念就是不会正确摸鱼的程序员就是坑自己),他是那种时间效率主义者,能用最短时间,最快的方式解决工作中的任务和问题,绝不会用次短时间方案去做,所以大部分工作时间,善于摸鱼,代码风格比较飘逸,主要工作时间基本就是 50 ~ 60 %,然后逛逛论坛,摸摸鱼,but !!! 这哥们回家了会疯狂的看书,可以说是博览群书,看他的状态,非工作时间,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看书,我问了他,他说他看书很慢很慢,可以理解为精读,所以功力深厚,迄今为止是我见过 看技术书最持续,最广的人;所以他的持续学习做到了极致,时刻敏锐观察技术动向;
总结下:三个人共同的特质,善于分享,聪明,均自负,编码能力凶悍,解决问题能力极强,望尘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