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资本战胜资本

2020-10-14 11:07:00 +08:00
 diesans

一、天边

愤怒的香蕉(起点白金作家,《赘婿》作者) 9 月 3 日发了一条关于“分配问题”的微博:

我们需要认识到的是什么呢?

呼吁解决分配问题有没有意义?有。

分配问题要不要解决?要。

这个问题想要解决,难不难?难于登天。——共产主义就是为解决它而服务的。

我觉得当我们呼吁的时候,我们也得同时理解这所有层面上的认知。在未来的一段时间,我认为我们的国家可能会在这些呼吁下解决一定程度上的分配问题,会有一些措施,但我觉得不容乐观,解决的程度不会非常大,这是因为全世界还没有人能够真正的提出妥善的解决办法,没有任何政体有过极高的建树。

知乎上也有许多关于“分配”的问题:

《有解决贫富差距的终极方式吗?》

《为什么权力不可以世袭,而金钱可以世袭?》

《如何看待 1%的富人获取了 2017 年全球新创造财富中的 82%?》

科幻作家刘慈欣在 2005 年发表的作品《赡养人类》里,刻画了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关于“未来社会分配问题”的场景:

99%的世界财富掌握在一个人的手中!这个人被称做终产者。

这个世界的其余二十多亿人虽然也有贫富差距,但他们总体拥有的财富只是世界财富总量的 1%,也就是说,第一地球变成了由一个富人和二十亿个穷人组成的世界,穷人是二十亿,不是我刚才告诉你的十亿,而富人只有一个。这时,私有财产不可侵犯的宪法仍然有效,社会机器仍在忠实地履行着它的职责,保护着那一个富人的私有财产。 想知道终产者拥有什么吗?他拥有整个第一地球!这个行星上所有的大陆和海洋都是他家的客厅和庭院,甚至第一地球的大气层都是他私人的财产。

不需要再举更多的例子了,“贫富悬殊”“社会财富的分配问题”牵动着无数人的关注,所有人都期待着历史的车轮缓缓向前运动,早一点到达一个转折的时期。

一直以来,我们都以为那个答案远在天边难以触碰,谁知道,它却近在眼前。

二、眼前

人具有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双重属性。

这一点,已经有很多人都认识到了。

过去的几个世纪,我们对“人与经济之间关系”的注意力都更多放在了“生产者”这一个属性上面。

在“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这一普世认可的基础原则之下,工厂和公司是股东们的“私有财产”,我们在工厂做工、在公司上班,没有工厂、公司(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只是一个普通的生产者。

无论是从现实还是从理论方面,“生产者”这个角色,就是无可辩驳的无产阶级。如果要寻找解决方案,这不是一个很好的方向。

真正的破局点,其实是在“消费者”这个属性上面。

我们买一件商品,付出了 100 元,企业得到了 100 元,钱货易手之后,也许基于商品的售后服务或者企业搞的积分送礼等,作为消费者,我们和企业之间还存在着一些弱联系。

弱联系,依然是旧时代;但如果,在钱货易手之后,消费者和企业之间,能成为强联系,则可以拉开新时代的帷幕。

怎么样才算是强联系?

我们买这件商品付出的 100 元,作为一个数额极小但却实实在在的“资本”,入股企业,并且随着今后持续购买该企业旗下的商品,入股的资本总量(股本)也持续增加。

消费化资本转股。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在消费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企业入股的操作,理论上来说,从无产变为了有产。

我目前生活在成都,红旗超市在成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而红旗超市的会员积分,应该也不算什么新鲜事——在超市选购商品,按消费额折算成积分,累计到顾客的会员账户里,积分可以兑换一些实用的商品。

和红旗超市的这种“消费折积分、积分换商品”的方式相比,作为新时代的帷幕,“消费化资本、资本转股份”的方式并不难以理解,但是,会面临一个关键问题,有愿意这样做的企业吗?

以前是没有。但很快就会有了。

三、信任

走进超市,我想买一瓶矿泉水,左手边是一瓶普通的矿泉水叫“甜”,右手边是一瓶不普通的矿泉水叫“咸”——咸水虽然名字取得别扭了一点,但一点也不影响我购买它的欲望,因为,买它付出的一元钱,会计入我对咸水公司持有的股份里,数额听起来也许极小,但总归是大于零的,并且,积少成多后也不容小视。

一年之后,甜水公司虽然名字取得好听,但买的人越来越少,经营不下去,慢慢就倒闭了。

而咸水公司,得到了接近全部的矿泉水市场份额,有了更多的资本积累,开始集团化,向生产冷饮冻食、休闲食品、生活日用、家纺家装、服装鞋帽、体育用品等等领域扩张。太好了,在超市里,又多了许多日常可以购买的商品,而这些可都是能增加我在咸水集团持有股份的,哦对了,这个超市现在也是属于咸水集团的。一滴不漏,真是棒极了。

咸水,代指的是这样一类(集团化的)企业:

1 )它是一个社群制企业,它的所有者不是某个确定的个人或团体,而是由所有消费者共同组成的社会群体;

2 )它的创建与经营,由受信任的个人或团体来筹建、执行,初始的资金可以筹集、借贷而来,不掺杂除全体消费者股东之外的其余股东;

3 )它旗下有很多子公司,这些子公司由 A 、B 两个体系组成,A 是商品体系,B 是公共体系。A 用来盈利(商业化)、B 用来公共福利(社会化),一开始只有 A,当资本足够的时候再搭建 B ;

4 ) A 是一个成长的体系,将分为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以技术含量不高的行业为切入点(如最开始举例的矿泉水)、同时部署大杀器“金融”(直白点就是拿到牌照开银行);

第二阶段向土地、水、矿产、森林等自然资源进发,让所有消费者股东真正拥有立足之基,让“一个终产者就能拥有整个星球”的故事永远都只是一个故事;

第三阶段则向具备较高技术含量的行业切入、向奢侈品行业发出挑战;

5 ) B 体系的搭建,优先选择当前社会较为迫切解决的问题有针对性的部署,如现今的医疗、教育、住房、养老;

……

社群制企业代表的是社群制经济。

社群制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私有制经济之外,能够给社会架构带来积极地变化,并且实现难度不大但能量巨大的新经济。

社群制经济,有这样一些特征:

1 )社群,指的是消费者这一社会群体,而在现代社会中,几乎所有人都是商品经济的参与者,都或多或少的会从外部购买商品,因此,消费者这一社会群体,理论上可以包括进所有人——当然,并不绝对;

2 )公有制经济是 AB 体系,私有制经济是 A 体系,社群制经济是 AB 体系;

3 )公有制经济的 B 体系要更宏观一些,会优先部署于安全、基建等方面;社群制经济的 B 体系要更垂直一些,会优先部署于社群更直观需要解决的民生问题上面,两者共存有很强的互补作用;

4 )社群制经济与私有制经济是竞争关系,且前者对后者有降维打击的优势。

在商品质量接近的情况下,消费者会更愿意向社群制经济靠拢;甚至,在某些极端情况下,因为社群制经济有 B 体系而私有制经济没有,消费者能够接受前者的商品对比后者的商品、在价格或质量上存在一定范围内的不足;私有制经济不会彻底湮灭,但会被大大压缩生存空间;

5 )社群制经济的 AB 两个体系,相对独立,A 体系必须要为商品 /服务质量负责,管理体系以营利为首要目标,A 体系的企业员工,不会比其他人多拥有 B 体系所建立的公共福利;

6 )社群制经济的 A 体系以营利为首要目标,但并不是以最大化营利为主,两者有很大区别,A 体系在保证营利基础的前提下,会适当兼具去解决部分 B 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如增加就业岗位、环境保护、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等;

7 )社群制经济的崛起,会在一定程度上抹平大城市在就业、教育、医疗等人们最为关注的生活问题上的优势,由此带来更均衡的地域发展;

8 )社群制经济下的企业,对数据安全、A 体系公司的经营管理 /财务透明、B 体系的整体策略 /优先级选择等方面有更高的要求,现行的常规公司管理或财务管理制度(比如上市公司)不足以应对,还需要进一步的升级;

9 )社群制经济让所有人都有机会真正成为这个星球的主人,因此,在面对人工智能的发展时,也许我们可以换一种角度来看待和未来科技之间的关系;

10 )社群制经济的存在,理论上,可以让地球上所有人都能够较好地生活,但星球的承载能力必然存在上限,社群制经济是否能从宏观的层面,有序控制全球人口的总数变化以及均衡分布,有待进一步观察;

……

不可否认,资本的力量的确很巨大。

但是,资本是有属性的。不受信任与受信任,这是它最重要的两个属性。

私有制经济下的资本,看似庞大而不可一世,但“贫富悬殊”“分配不公”让它永远都只是一个不受信任的资本,一旦捅破了那层纸,金钱帝国也将一朝倾塌。

资本社会昂然世界几百年,现在,它需要直面这样几个简单而又振聋发聩的问题了:

为什么我要买你的商品?

为什么我要把钱存在你的银行?

为什么我要眼睁睁看着你把卖不出去的牛奶倒进河里却无能为力,耳边却还充斥着从法律从市场从私有制等等角度解释过后,让人无言以对但就是心里憋屈至极的经济真理?

为什么要给你机会,让你赚到钱,然后慢慢变成一个可以肆意倒掉牛奶的企业主?

以前是没得选,现在有了新的选择,那么,为了世界的和平,请你的企业快点倒闭吧,“我们的银行”也不会给你贷款让你东山再起了。

在市场经济的自由主义中,用受信任对抗不受信任,用资本的方式打败资本。

四、竞争

社群制经济下的(集团化)企业,如果任由它发展下去,就会成为超脱于社会组织、国家政体之外的一个存在,一个难以想象的庞然大物。

庞然大物没什么不好,但如果它阻碍了创新,那它就带有原罪。

只有保证足够的竞争性,才不会让社群制企业裹步不前、开历史的倒车。

因此,即使社群制经济能够为社会带来积极地变化,但放在更长的时间周期里,一开始就培育出竞争土壤,很有必要。

1.相同经济模式下的竞争

在同样的社群制经济模式下,根据消费者群体的细分,以及 B 体系(公共福利)侧重方向的不同,可以成立不同主旨的企业。

举三个例子,就能很好地理解。

女性、老年人、残疾人。

◆女性主旨社群制企业 X

X 旗下,A 体系一开始除布局常规低技术含量的行业外,还需重点布局女性用品、婴幼儿用品等行业,如女装、美妆、造纸、奶粉等,B 体系搭建女性健康、职场公平、幼儿育儿等。

这些年,舆论纷纷的中年女演员就业问题、女性面对职业与家庭的二选一问题、家庭暴力问题、职场骚扰问题、近段时间暴露出的散装卫生巾问题,等等等等,在 X 的主旨出击下,都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

一个大家心知肚明的事实是,女性在社会中的整体地位是处于弱势的。社群制经济的出现,受信任资本的崛起,让女性真正可以做到顶下半边天——理论上全世界一半的财富都可以集中到 X,聚焦于为女性谋福利谋发展,就问你可达鸭不可达鸭。

◆老年人主旨社群制企业 Y

Y 旗下,A 体系一开始除布局常规低技术含量的行业外,还需重点布局旅游、酒店、交通,以及土地、水、森林等自然资源,B 体系搭建医疗服务、老龄化保障、康养环境等。

“老龄化社会”五个字或许只是一个简单的名词,但却透着对老年人的淡淡恶意。老年人在社会中同样处于弱势地位,甚至“老而不死是为贼”,何其可悲。

社群制经济的出现,受信任资本的崛起,让老人真正可以夕阳红,不再成为家庭、社会的负担,让每个人老有所养不再是一种奢望。

◆残疾人主旨社群制企业 Z

Z 旗下,A 一开始除布局常规低技术含量的行业外,还需重点布局能够让残疾人无碍生产的行业,以便让更多残疾人自食其力,B 体系则搭建更便于残疾人融入生活的交通、旅游、文化、艺术、体育服务等。

对于全球近 10 亿残疾人来说,什么样的社会才是一个有包容性的社会?

除了人们释放出更多善意以外,最好的办法,莫过于聚沙成塔,汇聚残疾人群体自己的受信任资本,为群体服务,花自己的钱买高兴,谁还能再说三道四。

……

XYZ 都属于社群制经济的企业,但又是三个较为典型的主旨方向不同的例子。三者旗下的子公司,行业分类和商品类型必然会有重复,会形成事实上的竞争——争夺消费者、汇聚资本,但各自对外标榜的优势,就不仅仅限于商品和服务质量了,还有更重要的 B 体系主旨为消费者提供了什么样的公共福利。

而随着社群制经济的深入推进,以及大分类群体(如女性、老年人、残疾人)的基本需求随着时间推移,渐渐得到保障,则又会分化出新的更细更垂直的群体(如内向性格人群、各种兴趣爱好等),从大盘里抢食。

这样的竞争环境,是有利于社群制经济长远发展的。

当然,需要警惕的一点是,主旨社群制企业的“主旨”类型,有促进进步和抑制进步两个方向:选择女性、老年人、残疾人为主旨是促进进步的一面,选择种族、民族、地域、信仰等,则有可能带来分裂而非融合——是抑制进步的一面。

因此,需要一个顶层机构来做统筹和设计,以决定哪些类型的主旨可以开放。

2.不同经济模式下的竞争

如果世界的经济总量是 100,那么,是否存在一个数学模型,可以粗略地估算出能够使所有人较好生活的经济量是多少?

假如是 80 的经济总量就能使所有人较好的生活。那么,是否能将剩余 20 经济量,以社群制经济承诺在一定时间内不涉足的方式,将相关行业开放给“私有制经济”。

在一个社群制经济与私有制经济共存的社会,“社群”和“私有”的关系,想来应该不是泾渭分明的,而必然存在一些在当下难以提前预判的融合状态,这些变化中,促进竞争只能算一个很小的利好了,最重要的还在于,能够给更多地未来可能性提供研究、演化的培养基。

五、尾声

新的秩序正在破土发芽。

社群制经济作为一个新的社会经济架构,不说现实只说想象,带来的变化三天三夜也都说不完。

事情点滴汇聚,变化步步为营,一双无形的手牵动着我们左摇右摆。

嗬,2020,真的不简单。

————————

首发:公众号「鹅的花花世界」

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a-_s0U2pvzo7xBiFt69Xg

说明:写<用资本战胜资本>一文的根由,详见微博

微博:@ddb 五陆

2364 次点击
所在节点    推广
31 条回复
diesans
2020-11-18 15:55:54 +08:00
@no1xsyzy
恩,在 QA 里面看到了,果然没法删贴
diesans
2020-12-30 16:51:38 +08:00
《用资本战胜资本(一)》发布以后,陆续收到了一些网友的反馈,大多是提出问题和质疑。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促进我们把事情想得更清楚的有利链条。我把这些问题收集了起来,在第二篇文章里,试着对它们进行解答。

《用资本战胜资本(二)—— 资本,是爸爸,也是儿子》

https://mp.weixin.qq.com/s/hHEwAlLWvdBHzSV4FbwUKQ
diesans
2021-01-06 10:32:18 +08:00
@cmdOptionKana

高管集权的问题,见《用资本战胜资本(二)》: https://mp.weixin.qq.com/s/hHEwAlLWvdBHzSV4FbwUKQ

欢迎继续提问,这样我可以继续完善。
diesans
2021-01-06 10:34:21 +08:00
@doveyoung

和发展下线销售产品有什么本质区别吗?

回答见 《用资本战胜资本(二)》,22 楼有链接。

欢迎继续提问。
diesans
2021-01-06 10:35:42 +08:00
@LemonK

和国家、公企、私企的区别,见《用资本战胜资本(二)》,22 楼有链接。

欢迎继续提问。
diesans
2021-01-06 10:36:34 +08:00
@yy77

可行性的问题,见 《用资本战胜资本(二)》,22 楼有链接。

欢迎继续提问。
cmdOptionKana
2021-01-06 15:54:27 +08:00
@diesans

《用资本战胜资本(一)》是定方向。

《用资本战胜资本(二)》是解问题。

然后,在找红人与搭台子之前,我认为还需要在 “解问题” 这一步给出更具体的细节,也是时候制定一些更具体的东西了。

我最关心的还是具体、细节。你现在描绘了一个 “实现后” 的理想状态,但由于缺乏实现的过程,看起来就像一个空中楼阁,很美丽,但没有根基,看着让人不安,怕不稳,容易倒塌。

举个例子:比如你说 “开发一套应用了区块链技术的办公软件”,这里面我看有很多问题。

1. 如果初期找到少量红人,而这些红人的能量(能力、资源、资金)不大,这个开发软件的钱就凑不齐。

2. 如果初期有大能量的红人投资,那他能获得什么收益?由于每次销售产品时都会把一部分股份分出去,那么,对于初期投资者来说,他的股份会不会越来越少?(这个计算方法也很重要)

3. 区块链技术就一定能确保 “不可伪造”“全程留痕” 吗? 据我所知,区块链也有可能受到攻击,如果你不把可能受到的攻击方式以及相应的防护措施写出来,初期有可能吸引一些不懂行的人,但这里有隐患,随时会被人质问,比如商业上的竞争对手抓住这一点搞舆论,就会产生信任危机。

另个,关于 “高管集权问题”,社企的最高决策单位,是“消费者委员会”,而同样重要的监督部门是 “钓鱼监督团队”。

那么,问题来了,“消费者委员会” 和 “钓鱼监督团队” 的成员怎样选定?这个你没有说。要注意,对于办实事,真心想参与到你设想的这个事业中的人来说,你只给出了部门名称,却没有给出产生办法,会让人觉得很虚,没有诚意,做事不塌实,以及会导致无法执行。

你必须先给出具体的执行方法,方法不完善可以后续慢慢改,但这个部分不能留白呀。


上面我只是举了一些例子,在“解问题”这一步,你要么需要吸引同道中人一起去完善,要么自己去完善,不管如何,依我看还是需要给出更多更具体的细节。
yy77
2021-01-06 18:05:41 +08:00
社群这儿一个现实的比喻就是小区业主委员会,管理共用的基金来做一些事。可是通常就是做得一团糟。
diesans
2021-01-14 14:52:15 +08:00
@yy77

你看下《用资本战胜资本(二)》里,“高管集权”的那部分内容呢
diesans
2021-01-14 15:28:33 +08:00
@yy77

“小区业委会管理公用基金来做一些事”,这个比喻比较形象了,但只道出了“社群制企业”的一个基础特点,而没有归纳出最重要的特点。

这句话里有三个关键词:小区、业委会、公用基金。

1 、要怎么才能成为这个小区的业主?

如果要花大价钱买房子(可类比为购买公司股票、购买基金份额等)才能成为这个小区的业主,那它和养老基金、社保基金等就没有本质区别。

要成为“社群制企业”这个小区的业主,只需要做一件事:购买该企业旗下的任意商品,一块钱的矿泉水、两块五的方便面,买了就成了业主(股东)。

2 、业委会的能力

《用资本战胜资本(二)》里,“高管集权”的内容有详细说明。社群制企业的运作方式,对业委会这个掌舵团队的要求比普通业委会要高得多,所以用“经营透明”“能力之树”“有限钓鱼”等方式来更好的选贤任能——这些方式,对私有制经济下的一把手和高层有很强的制约性,私有企业未必有那么强的动力去推动做这些改良。

3 、公用基金怎么建起来的?

通常我们所看到的基金,它的资金都是人们你出几十我出几百这样集中到一起的——基金是大家额外出钱。

社群制企业的公用基金呢,不需要大家额外出钱——那钱怎么来呢,钱是通过日常的消费、买东西(买社群制企业的东西)集中起来的。这一点,就动摇了私有制企业的存在基石——同样是买东西,东西质量也都差不多,那我当然更愿意买社群制企业的了,因为买社群制企业的商品可以让我成为股东。

————

所以,社群制企业最重要的特点,其实是:

消费化资本转股——通过“消费”这个低门槛的方式,让无产(小区外的路人)变成有产(小区业主)。聚沙成塔,凝聚“公用基金”,再造山河。
yy77
2021-01-18 11:54:20 +08:00
买房子是投资,买可乐不是,那只是消费。这不是什么特别的想法,这是基本的财务准则。
消费而凝聚公用基金,一开始就不成立。

这是一个专为移动设备优化的页面(即为了让你能够在 Google 搜索结果里秒开这个页面),如果你希望参与 V2EX 社区的讨论,你可以继续到 V2EX 上打开本讨论主题的完整版本。

https://www.v2ex.com/t/714770

V2EX 是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是一个分享自己正在做的有趣事物、交流想法,可以遇见新朋友甚至新机会的地方。

V2EX is a community of developers, designers and creative people.

© 2021 V2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