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面 app 都已经快成套壳 app 的天下了嘛?

2022-02-23 13:42:31 +08:00
 phub2020

平时没注意,今天发现阿里云盘 app 提示我重启后体验新版本。
好吧,你套壳我套壳,大家都是 webview 的忠实用户

9776 次点击
所在节点    问与答
78 条回复
mekingname
2022-02-23 14:54:59 +08:00
这些软件把电脑网页版弄成残疾,是为了让用户去下载他的 App ,但它的 App 里面,其实是套壳的网页。
dingwen07
2022-02-23 15:11:01 +08:00
@kop1989smurf #16 这不是“能不能”的问题,因为你不可能要求所有的公司都能开发出像 VS Code 那样优秀的 Electron (或者其他的 WebView )程序。目前看来 Electron 开发的许多应用都有慢+消耗系统资源的问题,而传统的 UI 库写出来的软件要好很多,是不是可以说明用 Electron 写出优秀的应用程序的门槛更高呢。

是否会拉高程序运行的门槛,那显然是会的。每个 Electron 应用都得内置个运行时,所以普遍体积较大。然后 Electron 应用内存的占用也很大,Discord 刚打开就占用了 700M 你敢信,Telegram ( SwiftUI 版)我有不止 10 倍的消息量,刚打开也才 200M 。我很难想象如果我系统里更多的应用是 Electron 会怎么样。

如果消耗更多的性能带来与之相匹配的体验,那我是绝对愿意的。但是那些优化差的 Electron 软件给用户带来了什么?更大的 App 体积和内存占用,同时体验却并没有变得更好,有些时候甚至是更糟糕。很遗憾的是现在市面上大多数 Electron 应用的优化都不算很好。它们唯一的好处可能就是跨平台,但这其实不是用户应该考虑的事情。
nobodyknows
2022-02-23 15:11:27 +08:00
等于安装了 N 个浏览器。。。
kop1989smurf
2022-02-23 15:23:03 +08:00
@dingwen07 #22
“你不可能要求所有的公司都能开发出像 VS Code 那样优秀的 Electron (或者其他的 WebView )程序”

这其实是不符合因果逻辑的。只是基于你既有的应用使用体验得出的经验理解。

确实有这种跨平台的 ui 技术之后,客户端的体验更烂了。但这并不是这个 UI 呈现技术本身的问题。
是更多的,非专业的人投入了客户端开发。
同样,我用原生组件如果我有意为之,可以做的比 Discord 更烂。

反之,如果某种 UI 呈现技术不存在,也并不能阻拦客户端劣化的势头,毕竟现在是互联网时代,业务、热度为王。

所以反对某些 UI 呈现的方式,并不能达到“让客户端质量、体验更好”的这个初衷。
delectate
2022-02-23 15:26:30 +08:00
@kop1989smurf 那我就干脆歪一下楼吧。

我更喜欢极客那种编程挑战,比如 64k 的 3d 动画,100k 的射击游戏等等,光是想想我就能颅内高潮。
electron 的那种极其拖累运行速度,占用过多资源,缺实现了一个极其单一功能的实现方式。
当然,不乏优秀的例子,比如 vscode ,但是不能以偏概全,大多数 electron 都是垃圾。
比如 linux ,就有很多可以复用的.so ,但是 electron 打破了这一切。exe 都自己打包一个,所以 exe 体积极为庞大,而且还不能跨平台。和其愚蠢!

就像楼上说的套壳 app ,都是垃圾。但是也有例外。这里我要说一下拼多多。
不论是网页版还是小程序,或者 app ,体积都很小,运行都很快,都很稳定。
虽然讨厌拼多多的揽新套路,但是不得不说,拼多多技术实力太强了。

再来说个负面案例,directui 的微信 pc 版,总是莫名卡顿,功能缺失,很好的架构愣是无法优化,成了每个 pc 都无法避免的一大坨翔。

由此可见,垃圾的技术也有优秀的表现,前提是要几千人的团队去针对性优化。
优秀的技术+最牛逼的产品经理,也会有极其垃圾的表现。

我的建议是,有能力的,就要选择合理的架构,优秀的方案,站在客户的角度去思考,去编码,而不是图省事用一个低效的方案。更不要一股脑、跟风,用一个垃圾框架。
kop1989smurf
2022-02-23 15:41:15 +08:00
@delectate #25 同意你此楼的观点。不是技术导致实现变烂了,是实现的“人心”(广义上的,包括开发成本、开发能力、市场环境机遇、当前企业的软件工程架构等)变了。

于此同时,相对宽裕的客户端性能,也加剧了开发企业的摆烂心理。产生了相对更不绿色的客户端呈现需求,从而诞生了某些不环保的类似 webview 的 UI 呈现方式。

最后,低门槛的客户端呈现框架,吸引了更多非专业的,非专精的开发者进入客户端开发领域,更加加剧了客户端体验的劣化。

他们共同导致了目前客户端体验的急剧下滑。
felixcode
2022-02-23 15:53:30 +08:00
这年头,要买电脑当“生产力工具”用,不至少得 32G 内存吗?
多占那么几百兆不是什么问题啊
jim9606
2022-02-23 15:57:08 +08:00
没办法,微软沉迷 UWP 导致相当长一段时间内 windows 都没有活跃更新的第一方 UI 方案,还是得用 WinForms 和 WPF 。
@halfdb Electron 的运行时还没有稳定(这里是指 ABI 稳定)到可以作为系统组件的地步。一旦做出承诺,以后转型就要想办法抛包袱了。例如 IE Webview ,能更新的都更新抛弃依赖了,不能更新的只能继续通过系统可选功能支持。
InvincibleDream
2022-02-23 18:31:28 +08:00
@delectate 有没有一种可能,我是说如果啊,你根本不是这个桌面 APP 面向的用户?
MakHoCheung
2022-02-23 19:19:48 +08:00
@czfy 企业微信点了个赞
czfy
2022-02-23 20:08:16 +08:00
@MakHoCheung 企业微信不是生产力 app 啊,是小聋母亲分布式储存器啊
cybird
2022-02-23 21:40:27 +08:00
@delectate 游戏和桌面应用可是能比的?你有能耐把 4K 游戏塞到 650m 光碟里?
你骂桌面应用我不反对,这玩意确实不应该动辄几百兆十几 G ,但你连游戏一块骂了是什么意思
bequt
2022-02-23 22:21:33 +08:00
等待新框架吧。
otakustay
2022-02-23 23:19:37 +08:00
@cybird #32 如果按照 FC 时代那种优化的要求,4K 游戏应该是塞得进 650M 的光碟里的,而且挺轻松的
kingfalse
2022-02-23 23:20:37 +08:00
国产的基本都是浏览器套壳了,打开速度奇慢,
Osk
2022-02-24 00:42:26 +08:00
给被人做应用用 Electron, 别人给我用 Electron 我拒绝,,,, 我是不是有点双标啊🤣

electron 应用是真的令人不喜欢, 多进程, 占内存, 小工具都体积疯涨(不管是运行时还是安装包), js 生态依赖地狱可能容易遭受供应链污染等问题都是我拒绝 Electron 的原因.

但离谱的是, 考虑到各种需求, 用 electron 做应用又确实有优势...
Osk
2022-02-24 00:53:20 +08:00
顺便说下 Windows 11, 默认整几个 webview 在那挂后台, 那才是真离谱, 套壳套到系统上了.
youthfire
2022-02-24 01:42:56 +08:00
就好像我用 tkinter 写一整套系统自用,但心里一直觉得 flask 和 django 才是现代社会认可的…
duke807
2022-02-24 01:48:23 +08:00
套殼我都懶得套,直接用 python 腳本起一個 web 服務,然後彈出網頁,網頁和 python 用 ws 交換數據
icyalala
2022-02-24 01:49:45 +08:00
Electron 这类跨平台框架的流行,关键是降低了互联网公司 “进入桌面开发” 的门槛。
互联网公司肯定有大量前端开发人力,而想要开发 Native 应用需要的单独技术栈的人力,现在已经越来越少了。

但是无论如何 Electron 优势只是对于开发者的,不是对于对于用户的。即使在标杆 VSCode 如日中天的今日,Sublime 仍然没有消失,其中关键的一点优势就是启动速度足够快。互联网小工具类型的 App 用 Electron 来做,无非是把开发成本转移给了用户端,同样的功能占据了更多磁盘空间、运行时间、电量消耗。

至于说想把 Electron 作为 Runtime 放到系统或者做成公用组件,这个不要抱什么过高期望,Electron 要紧跟 Chrome 内核,但 Chrome 不会停止发展。

这是一个专为移动设备优化的页面(即为了让你能够在 Google 搜索结果里秒开这个页面),如果你希望参与 V2EX 社区的讨论,你可以继续到 V2EX 上打开本讨论主题的完整版本。

https://www.v2ex.com/t/835902

V2EX 是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是一个分享自己正在做的有趣事物、交流想法,可以遇见新朋友甚至新机会的地方。

V2EX is a community of developers, designers and creative people.

© 2021 V2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