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面 app 都已经快成套壳 app 的天下了嘛?

2022-02-23 13:42:31 +08:00
 phub2020

平时没注意,今天发现阿里云盘 app 提示我重启后体验新版本。
好吧,你套壳我套壳,大家都是 webview 的忠实用户

9821 次点击
所在节点    问与答
78 条回复
docx
2022-02-24 02:28:01 +08:00
@felixcode 逻辑反了,正是因为各家写代码都多占几百 MB ,硬件门槛才迅速提升
06_taro
2022-02-24 03:01:40 +08:00
@kop1989smurf

歪楼杠一下

初代 PokeMon 只有 151 只并不是不够放,实际上 PM 数据区有 256 个,甚至超过了前两代 PM 的总数。没有填充最终版 PM 的部分有两种:一种是 39 只飞行+普通的 MissingNo.,这些设计时包含实际 PM ,故初代原本 PM 数量是 151+39=190 ,实际游戏中可以触发著名的 MissingNo.漏洞;另一些是数据区首尾编号 000 与 191~255 的区域放了垃圾数据。

参考:
[1] https://bulbapedia.bulbagarden.net/wiki/List_of_Pok%C3%A9mon_by_index_number_%28Generation_I%29
[2] https://wiki.52poke.com/wiki/%E9%94%99%E8%AF%AF%E5%AE%9D%E5%8F%AF%E6%A2%A6
felixcode
2022-02-24 03:09:53 +08:00
@dzyou2007
软件开发和硬件开发都在发展,硬件门槛是在不断降低的(显卡因为加密币情况较特殊),以前 8G 内存或 16G 内存的钱现在可以买 32G 或 64G (仅讨论 PC ),如果还是以很多年前的主流硬件标准来评价现在软件的配置要求显然不合适。
JensenQian
2022-02-24 05:28:44 +08:00
xxx 表示什么,居然有 PC 端和网页端,都砍了,用手机 app 去
kop1989smurf
2022-02-24 06:47:40 +08:00
@06_taro 感谢更正,学习了。
madlifer
2022-02-24 09:10:56 +08:00
套壳归套壳 你就说能不能快速搭建起来一个全平台产品吧?

IOS 一套 APP ,安卓一套 APP ,MAC 一套客户端,Win 一套客户端,还有一个 web 端

这得有多大的开发量,市场不等人,需求也不等人,性能损失只是一个妥协的点。

@delectate 产品经理会赞同是因为产品经理的世界里为了需求和商业化目的需要做很多妥协

难道只有性能损失是妥协吗? 如果不用 webview ,研发的技术达不到是不是可能会被妥协?

竞对的工期比我们短是不是也得妥协代码质量?

@snoopyhai 说的我觉得很好 只要不暴露出来就不是问题,geeker 觉得自己是对的;但外人可能觉得就是矫情

我一直以自己做的原型保真度高为豪,Boss 一句话就是:

做那么高保真干嘛?有这心思提前几天完工不好吗?交互 UI 不会想吗?
dddd1919
2022-02-24 09:13:31 +08:00
手机里的 x 通银行 app ,安装后只用来转入转出,740M 的一个大应用,都怀疑是自己的余额把他撑大了???
arischow
2022-02-24 09:17:12 +08:00
屁股不一样。虽然我不喜欢套壳,但是有很多事情需要向现实(成本)妥协。BTW ,你可以用手投票啊。
zjddp
2022-02-24 09:23:26 +08:00
无调查口嗨:这年头桌面端原生开发者是不是比 iOS 开发者都难招聘?

又想出活快,又招不到人,只能“复用”web 端开发者吧

糊个差不多的就行,反正最后都是给手机 app 引流😂
Cbdy
2022-02-24 09:25:33 +08:00
Windows 自带的应用都这么慢,有什么资格说 Electron (
cmdOptionKana
2022-02-24 09:33:30 +08:00
这是用户选择的结果,怪不得产品经理或开发人员。

用户要的是:

- 免费
- 支持各平台
- 界面美观现代化

能做到这些的,除了 Electron 还有谁?

而且,讨厌 Electron 的人好像忘记了 Electron 出现之前的世界:很多软件只有 Mac 版,另外很多软件只有 Win 版,更多软件根本不考虑出 Linux 版。
cando
2022-02-24 09:38:51 +08:00
为了更好的发展硬件 写出了更烂的代码
wanguorui123
2022-02-24 09:46:48 +08:00
Electron 方便跨平台还是相当不错的
xingyuc
2022-02-24 09:53:33 +08:00
@delectate 起码几十 g 的大作可以有还可以的体验,1g 的 qq 有没有我就不知道了🤣
fyxtc
2022-02-24 09:54:43 +08:00
技术永远都是手段,是为了产品服务的,而产品是服务于用户的。即用户体验才是最终标准,技术本身比较没有意义,就像比较哪个语言更好一样
littleFive
2022-02-24 09:57:23 +08:00
是啊,归根结底还是成本问题。要兼容不同平台需要写两套代码,开发成本和维护成本很大,套壳直接解决这两个问题,公司不喜欢才怪。
ColdBird
2022-02-24 10:07:36 +08:00
@mekingname 这就是所谓的客户端“留存高”,因为 web 端被阉割了。。。
Torpedo
2022-02-24 10:19:55 +08:00
做为研发,大家都明白你要是用了 electron ,大概率是为了节约成本,而且会有内存、包大小的问题。还有就是套壳大部分开发都是前端,这样涉及系统功能都会做的不好

然后就造成大家看到 electron 就明白厂商对我在用的这个客户端没有特别上心。那用户当然会不爽了

所以那些拿 vscode 举例子的就算了。有 vscode 那波人啥都能做好
yxcoder
2022-02-24 10:21:24 +08:00
@dingwen07 性能好不好我确实不是很明白,要不介绍一款性能好的原生应用?我来比比会不会相差很大
marcong95
2022-02-24 10:26:45 +08:00
有一个很神奇的问题,你们喷 electron 的同时,又在喷各大厂强制下 app ,所以你们既要在手机上用网页端,又要在电脑上用原生 app ?怎么感觉好像哪里不对。。。虽然这框架确实引入了一个臃肿的框架,但是那几百 M 的硬盘占用应该不至于那么苦大仇深吧

总感觉上 electron 起码是能有一个相对顺眼的 UI ,又起码能让各大 app 不至于在高分屏下糊成一坨

这是一个专为移动设备优化的页面(即为了让你能够在 Google 搜索结果里秒开这个页面),如果你希望参与 V2EX 社区的讨论,你可以继续到 V2EX 上打开本讨论主题的完整版本。

https://www.v2ex.com/t/835902

V2EX 是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是一个分享自己正在做的有趣事物、交流想法,可以遇见新朋友甚至新机会的地方。

V2EX is a community of developers, designers and creative people.

© 2021 V2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