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苗研发是不是有可能被 mRNA 疫苗误导了方向?

2022-04-23 13:53:46 +08:00
 ChangeTheWorld
本人非医学专业,所有观点均基于互联网渠道获取到的信息进行猜想,如有考虑不周还请谅解。
mRNA COVID-19 疫苗原理
……COVID-19 mRNA 疫苗通过上臂肌肉注射。mRNA 会进入肌肉细胞并指示细胞机制产生刺突蛋白质的 无害片段。刺突蛋白质被发现存在于 COVID-19 病毒表面。在该蛋白质片段生成后,我们的细胞分解该 mRNA 然后将其清除。
来源: https://chinese.cdc.gov/coronavirus/2019-ncov/vaccines/different-vaccines/mrna.html

为什么莫纳德一开始就盯准了刺突蛋白和与之对应的 ACE2 受体,其它的重组蛋白疫苗也是针对刺突蛋白设计的,那么诱发产生的抗体应该是差不多的,后面随着疫情的发展大家也看到了,随着病毒刺突蛋白的变异疫苗作用大幅度下降。
从这个角度理解国内灭活疫苗为何不进行抗体检测就说得通了,因为不知道免疫系统会对灭活病毒的哪个位置(不一定是刺突蛋白)激发并产生对应的抗体,从这里我们可以猜想今后一定会出不同点位的疫苗甚至多点位疫苗(混打?不同厂商对病毒的理解不一样)来降低免疫逃逸。
7008 次点击
所在节点    奇思妙想
78 条回复
777777
2022-04-24 11:10:23 +08:00
楼主只是发表自己看法,在某些人眼里就是非专业指手画脚了。赶紧踩一脚,来满足网上虚假的优越感。
hO0O0
2022-04-24 13:54:14 +08:00
楼上那些看似很『专业』的人,能否说说

1. 刺突蛋白本身的毒性?
2. 靠疫苗获得的特异性免疫,与真实病毒感染的获得的免疫抗体的差异是什么?

举个简单易懂的例子再问:
1. 小偷把钥匙插你门里,但小偷没进去。
2. 小偷直接破门进去
哪种情况下你认识小偷认的更准?
身体产生的特异性抗体的特异性针对的很模糊的基因片段,有什么风险?

没有太多『风险』的研究,因为这种反应被统称为 耦合反应。

疫苗是有风险的
疫苗是有风险的
疫苗是有风险的

如果病毒致死率比较高,那才有讨论值不值的意义。在我目前了解到的论文反馈中,不少所谓『新冠』后遗症,其实大概率是『疫苗』引起的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21-021-00329-3
hO0O0
2022-04-24 14:10:36 +08:00
以及,疫苗的针水会搞死很多 Glial 。这相当于是你脑子里的负责后勤的细胞。这也是为什么很大部分人打完疫苗后几天里都会觉得有点昏昏沉沉的原因之一。那篇论文叫啥不记得了
hO0O0
2022-04-24 14:16:50 +08:00
以及制作疫苗需要用到蛋白钳。可以查查是干嘛的。它是从 HIV 身上扣出来的噢。至于这个白蛋钳有没有什么不好的影响我就不知道了。但你打了疫苗的一定时间内去测 HIV ,大概率会是阳性。不信可以试试,只不过是假阳性。也别太担心,有没有什么影响我倒是不知道。但作为人体试验研究对象,你们可以自己观测总结。基于以上风险,以及上次上海公布的 13 万病历只有 1 位重症的的 重症率 or 死亡率 对于很多未知的影响,有任何性价比。毕竟刺突蛋白变异很快的,打可以,但得一直打。因为最新版的刺突蛋白一直在变化嘛
hO0O0
2022-04-24 14:19:31 +08:00
模糊匹配的特异性抗体可以把它称呼为『视力 800 度的斯巴达战士』,祈祷体内没有太多蛋白会被它认出来吧,不然这个斯巴达见着就会去撕,这是它唯一的作用。
haihuaihe
2022-04-24 16:21:31 +08:00
@jhdxr 你给的数据是去年底的了。港大三月份发布了新的实际保护效率,你自己去查吧。两种疫苗的三针的保护率都是 95%以上。新加坡的数据更早了,估计都是德尔塔毒株的数据。mRNA 疫苗是很好,但灭活也能用,特别是现在。考虑到 mRNA 疫苗需要高得多的冷链成本,国内用灭活疫苗显然更实际。
blueboyggh
2022-04-24 16:29:25 +08:00
@haihuaihe 你说这么多没人看的,有些人就是 mRNA yyds ,国产灭活就是大号生理盐水
ihciah
2022-04-24 16:32:01 +08:00
谈个别的:允许非专业的人讲话、提问死不了,不会玷污科学。我觉得用没有专业背景来阻止大家的提问与讨论是和科学探索精神向违背的。真理经得起推敲,也不看出身。
确实大把的研究资料就在那,但不是每个对新冠疫苗好奇的人都愿意或者可以花那么多时间去研究的。要达到“专业”的程度,零基础开始怎么说也得研究几年吧?即便不谈问题的实效性,那我不愿意花几年研究我就没资格了解下原理了?
如果别人的推论有问题,那就指出问题予以反驳,至少有一方能够意识到自己的某个认知或推理方式有问题;如果有常识性错误,更大可以指出;或者是针对性地给出一些研究成果及来源,也能让对方和参与讨论的人都有所学。

如果说闭嘴就是对科学的敬畏,那这种科学不要也罢。如果对正常的提问(指它讲道理)发表“民科”、“不专业”、“你是错的我是对的”之类的评论时,还是建议能给出一点点的支撑性论证,否则就真是毫无营养的废话了。
allforone
2022-04-24 16:39:35 +08:00
国内 mrna 不普及不是因为运输条件达不到吗。。。之后应该会陆续补上
haihuaihe
2022-04-24 16:40:34 +08:00
@haihuaihe 两种疫苗三针对奥株重症保护率在 95%以上。
haihuaihe
2022-04-24 16:42:16 +08:00
@allforone 短时间内大面积人群接种肯定有限制。国外可以少一些接种点,老头老太开个车几十公里都可以去打,国内哪行呢。
lmmortal
2022-04-24 16:44:21 +08:00
楼上很多说非专业就不应该探讨的,就因为这种想法的人太多了 所以现在医闹也多,作为看病的“消费者”他对自己买的服务或者产品必然要评价的,不让评价就是有问题
haihuaihe
2022-04-24 16:46:37 +08:00
@zlowly 三月底公布的,国内焦点已经是东南某直辖市了。
2232588429
2022-04-24 16:49:06 +08:00
本贴是简中毒资讯结的一颗小果子。
zlowly
2022-04-25 10:16:02 +08:00
@hO0O0 制作疫苗需要 HIV 上扣出蛋白钳这个消息令人担忧。我谷歌了一下“蛋白钳 疫苗”,只发现了澳洲昆士兰大学使用其最新开发的“分子钳”专利技术为新型冠状病毒研发疫苗,结果疫苗在 2020 年 12 月因为测试中有 HIV 假阳性而夭折相关新闻。除此之外,并没发现说其它疫苗有用到什么蛋白钳技术,会不会这只是澳洲新冠疫苗的开发才用的独有技术,其它疫苗与此无关?
hO0O0
2022-04-25 13:08:34 +08:00
@zlowly 取决于灭活的时候有没有击碎病毒的蛋白质外壳。如果击碎了,那么是一定需要蛋白钳的。不然蛋白质的三维结构碎掉,整个疫苗就没用了。

这个不可能是『独有』技术。因为,任何疫苗都只有一个机制:让人体自己产生刺凸蛋白。灭活也好,mRNA 也好。
warcraft1236
2022-04-26 17:14:48 +08:00
难道最重要的不是,先研发一个真正的疫苗出来?

我觉得避免感染才算是疫苗,而不是避免死亡
chtcrack
2022-04-29 09:07:42 +08:00
来自德国的最新临床研究发现,辉瑞 /BioNTech 联合开发的新冠 mRNA 疫苗(BNT162b2)可能引发一种罕见的以 T 细胞为介导的自身免疫性肝炎。

  自身免疫肝炎是由自身免疫反应介导的慢性进行性肝脏炎症性疾病,其临床特征为不同程度的血清转氨酶升高、高γ-球蛋白血症、自身抗体阳性,组织学特征为以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为主的界面性肝炎,严重病例可快速进展为肝硬化和肝衰竭。
这个新闻打了不少吹 MRNA 疫苗的人脸..

这是一个专为移动设备优化的页面(即为了让你能够在 Google 搜索结果里秒开这个页面),如果你希望参与 V2EX 社区的讨论,你可以继续到 V2EX 上打开本讨论主题的完整版本。

https://www.v2ex.com/t/848750

V2EX 是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是一个分享自己正在做的有趣事物、交流想法,可以遇见新朋友甚至新机会的地方。

V2EX is a community of developers, designers and creative people.

© 2021 V2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