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同意“放下助人情节,尊重他人命运”?

2023-07-14 10:48:15 +08:00
 peterlu
我表示非常同意。
11797 次点击
所在节点    问与答
119 条回复
dawn009
2023-07-14 13:28:34 +08:00
一种情形是“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另一种情形是给好为人师、自以为是的人一个台阶下,哪凉快哪待着去。
itskingname
2023-07-14 13:32:50 +08:00
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这在心理学上叫做病态利他性。是一种精神疾病。
hanxiansheng
2023-07-14 13:34:51 +08:00
帮助他人很多时候其实只是为了自我满足,并不是真正为别人好,很多人并不愿意接受别人的帮助。

从上帝视角来看,帮助别人,可以获得 1 个天堂积分;接受帮助,要损失 0.5 个天堂积分。这就是我从来不愿意接受别人帮助的原因,呵呵
dtgxx
2023-07-14 13:38:47 +08:00
楼上的诸位,你们以为你们都有多大本事,能助人多少呀。
BigMikey
2023-07-14 13:39:36 +08:00
kaedea
2023-07-14 13:40:04 +08:00
帮助别人的美好设想是:当我遇到同样的困难,我也希望有人能帮我一把。如果你觉得自己没有类似的问题,我就觉得放下这种情节,没问题。
heganyuliang
2023-07-14 13:48:36 +08:00
@shuxhan #18 “他人”这个词对我而言是“其他人”,就是除了自己以外的所有人。你可以认为“他人”包含了关系亲疏的定义,但是也应该接受有的人不这么认为。网络上大部分争论起因可能都是各方对关键概念没有取得一致定义就急忙开始攻击,和你下面 20 楼的内容异曲同工
kemikemian
2023-07-14 13:51:21 +08:00
但是上天的安排就是在他会在那个时间那个地点遇到危险,恰好你也在那

这时候你有两种选择,N 种结果

1 、救他的时候你嗝屁了

2 、救他之后为了感谢你,给你一笔钱或者帮助,从此人生巅峰

3 、不救走开,被车撞嗝屁了

4 、不救走开按原来自己的日子继续
erwin985211
2023-07-14 13:57:49 +08:00
至少在网上,看似助人其实就是为了抬扛
dfkjgklfdjg
2023-07-14 14:15:51 +08:00
可以说是十分同意了。
有些人过的惨是他应得的,不需要为了这些不愿意自救的人浪费时间。
tool2d
2023-07-14 14:27:42 +08:00
昨天看了一个视频,UP 要卖房治病,很惨。

有一些好心人就劝说大家捐款,这样就可以不用卖房了。结果别人回复,你要帮忙可以直接视频赞赏,就能帮助到 UP 。结果鸦雀无声,我查了一下,几万人看,5 个人捐赠。很多人连 2 元/5 元都舍不得。

助人可以,但请不要只动嘴。
9dP06m83vIV00l72
2023-07-14 14:28:23 +08:00
佛曰:普渡众生。

只是不是用嘴巴讲,而是要施予,比如写一本书?拍一个视频?比如我做一个工具软件。
makelove
2023-07-14 14:29:42 +08:00
我只希望有这种想法的人别人也都这么对他
Light3
2023-07-14 14:31:36 +08:00
举手之劳 还是会帮的
如站立困难人群 让座
有人摔倒 自己能扶起来 去扶
他人问路自己不知道的 也帮忙手机查找 告知
他人不会之事 举手之劳也会方便他人

虽然我过的穷苦 但是让别人感受到一点温暖也是好的
不过建议 做好事的时候 还是量力而行
billzhuang
2023-07-14 14:50:54 +08:00
不然呢?

不过不是“尊重他人命运”,而是“尊重他人选择”
xfXqz1417LakqH82
2023-07-14 14:53:38 +08:00
不是你撞的,你为什么要救
Baoni
2023-07-14 14:58:07 +08:00
感觉这句话有点幼稚,隐含着一种:我是对的,你是错的,如果你不要听我的那你就去 xx 吧 这种意思,到最后其实还是在强调自己是对的。帮不帮反而不是重点。
应该只是年轻人会喜欢这句话吧。
bengerlorf
2023-07-14 15:06:12 +08:00
同意的,毕竟很大一部分网友都属于是活在自己构建的逻辑的自动思维里面的,大抵需要个认知疗法才能去试图突破这样的自动思维。又没有报酬为什么要去做这种多余的工作呢,对自己毫无意义不说还可能被扣帽子。
christin
2023-07-14 15:06:13 +08:00
良言难全该死鬼
我佛不渡傻 b
xx6412223
2023-07-14 15:19:32 +08:00
“听过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几千年前就劝你年轻时好好学习,好使了吗?

人类虽然有知识技术积累,但心理阅历成长不都是一个个的重复吗

这是一个专为移动设备优化的页面(即为了让你能够在 Google 搜索结果里秒开这个页面),如果你希望参与 V2EX 社区的讨论,你可以继续到 V2EX 上打开本讨论主题的完整版本。

https://www.v2ex.com/t/956683

V2EX 是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是一个分享自己正在做的有趣事物、交流想法,可以遇见新朋友甚至新机会的地方。

V2EX is a community of developers, designers and creative people.

© 2021 V2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