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感冒发烧,是不是过度医疗了

2023-08-20 22:27:05 +08:00
 jack274

我看医院儿科一批挂水的,床位都不够。

拿我自己举例,当然我是成人。 我现在感冒都不吃药,好好睡一觉就好了(我已经很久没感冒发烧了)。 上次阳了,高烧不退,也就是两粒布洛芬解决了。

我身边就遇到一个同事,她小孩也感冒发烧好多次,但是,从来没去过医院,就美林加什么奥司他韦,硬扛过去了(最高 40 度)

我觉得也好理解。 我同事这种,一次感冒 100 搞定。 去医院挂水,甚至住院,10000 搞不定。

11821 次点击
所在节点    随想
218 条回复
XxxxD
2023-08-21 22:54:58 +08:00
推荐大家一个默沙东诊疗手册
xtx
2023-08-21 23:09:49 +08:00
在国内三甲专科儿科医院上班,我也建议大家不要小孩子一生病就往医院跑,病人之间院感率高达 30%,医院就是个大号毒窝好么,小孩子又戴不住口罩,喜欢东摸西摸,还喜欢咬手指,院感概率更高。来的人少点,我也减轻点负担,夜班真的太累了。
domainnamesir
2023-08-21 23:41:10 +08:00
如果是自己,精神状态好,甚至难受也可以扛着不去医院,但是小孩子一定要重视,哪怕是你认为的小感冒,哪怕是看起来精神状态好。
@edward1987
seres
2023-08-22 00:02:15 +08:00
前两天还看一视频,女高中生感冒持续发烧导致病毒性心肌炎,进了 ICU 还是没救过来
听家里说,我没满月时得了肺炎,住了将近一个月院,也差点没了
yuanmomo
2023-08-22 04:31:11 +08:00
@Eagleyes 哈哈,这个也不能说谁对谁错,谁就领先。就算在瑞典,我朋友中很多还笃信中医得。

我崽崽去年底,第一次发烧,我们都很懵,又不能去医院,所以我媳妇问了一个同事,然后那个同事就给我们很多建议,完全就是中医理论。让我们不要给宝宝吃饼干,不能喝果泥,喝粥,不要吃凉的。关键是小崽子不愿意,只喝果泥,只吃点饼干,稀饭不吃,我们也没办法。然后第四天,给他拍了宝宝脖子上肿块得照片,她就来了一句:你们别听我的了,赶紧去急诊。经历过这一次,我们现在是真的很蛋定了。

我也同意你说的精养,本身没问题,但是国内对小崽崽溺爱的问题,熊孩子的问题,真的是太重了,我自己不讨厌小孩子,但是真的很讨厌熊孩子。最讨厌的一句话:他还只是个孩子。

地方不一样,体质可能也不一样,没有办法,就算华人到了国外,很多东西还是信奉国内那一套,毕竟很多人出国的理由都是不一样的。
yuanmomo
2023-08-22 04:31:42 +08:00
@howoldareyou2 话比较多,比较啰嗦,希望没有冒犯到你,也没有犯法。
yuanmomo
2023-08-22 04:58:09 +08:00
@jack274 在国外有好有坏,我现在都觉得。在国内,没有语言障碍,小崽崽们都能玩到一起,但是这边我们没法教她瑞典语,只能等她自己了,估计还得一两年,她才能真的开始说瑞典语。

至于看病,我在国内的时候,其实也信奉的是先抗一抗,然后再去医院。但是真当小崽子去年 7 月底,第一次发烧,还是急急忙忙去医院,毕竟这个是第一个,自己也没有经验。不过现在这么折腾一下,经历几次,确实心态好很多。

国内我之所以觉得比较乱的是,21 年的时候,有一次咳嗽,两三个月,最后看了两个三甲医院,去了好几趟,还做了 CT ,最后还是吃了消炎药好了。然后呢,我后面仔细一看,为啥每次拿药,都有中成药的冲剂,而且贼贵,170 的药,就那个中成药就是 140 ,然后再加上莲花清瘟的事件,我跟朋友好好聊了一下就发现了。至此,对国内的医院,没啥好感了,上个月刚跟朋友聊起说国内的医院太乱了,就该收拾,结果就一个多月,这几天的事情,大家都看到了。

国内吧,有环境的问题,都是为了规避风险,规避责任,就连打新冠疫苗,还有自己签个责任书啥的,这边瑞典上来就打,碘伏都不要。人去了,填个人信息,然后进到小房间,往凳子上一座,袖子一撩,直接上针头,几秒钟 OK ,然后观察 15 分钟,拜拜,多一句叮嘱的话都没有。

国内给宝宝打疫苗,先用碘伏消毒,然后打完了,宝宝当天注意避风,晚上不能洗澡。在瑞典,我宝宝今年 1 月份,去瑞典的宝宝体检中心体检的时候。医生一个个跟我们用谷歌翻译,一个个对宝宝在国内打的疫苗,然后看宝宝缺哪些,然后还有哪些国内打了没打完,这边可以继续打的。我印象那天小东西,打了 6 种疫苗,然后两针,一边腿一管(有 5 种在一个管子里面)。什么碘伏消毒,完全没有。打完了,我们问能不能洗澡,医生和护士很震惊,然后说道,当然可以,然后问我们为什么这么问?就有点像宝宝生病了,问他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一样?人家很诧异地告诉你:她想吃啥就吃啥。

国内,前几年还有新闻,婴儿死了,父亲提刀看医生。现在很多人不愿意做儿童医生也就是这样,风险系数高了。还有国内地医院,我印象是产妇或者做手术地人自己都不能给自己签子,真的很搞笑了。就是怕后面出事,家属来闹。然后吧,国内的法律也是和稀泥,基本上都是调节,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然后谁闹谁有理,闹得凶就有赔,真的是助长坏人之风。反正我对这点很反感,也是我自己出国地原因之一。

国外很多东西,我喜欢,但是不能就说这个是对的。应该说,国外地这些东西在我的认知水平上,我认为它是对的居多。但是我地认知有限,不像其他人那么高,所以肯定有我地局限性。如果我地认知出问题了,肯定是我自己对自己负责,也不需要别人来负责,所以也轮不到别人来指指点点。

这个就有点像我出国的时候,我跟身边朋友说起来,有的很支持,有的反手就骂我是白眼狼,爹妈白养我。还有的就是跟你说国外的新闻,不安全,医疗多么差,交通多么不好,国外是吃了之前很多年的红利,国外融入不了,然后身边谁谁出去了一年,融入不了,受不了又回国了。总之就是一句,国外是地狱,国内才是天堂。这些人,我反手就直接删了,直接拉黑,一句多的话都没有。我出国吃亏了,要你负责么?

所以,OP 没必要在意这个帖子里面别人说的东西,相信自己的就对了。
人最蠢的事情就是:给一个不想主动改变的人不停的灌输自己的思想,告诉他自己多么多么对,你是多么多么的无知。
最后,不过不管怎么说,只能祝福 OP ,没有办法,孩子不在你这儿,不好搞。
kiwi95
2023-08-22 08:00:31 +08:00
@jlkm2010 #139 怎么感觉是你听不进去楼主和其他人的分析,你自己意淫出来了其他人不信任国内的假象。你们这样的人是不是就特希望别人是崇洋媚外的人,然后站出来把别人批判一番显得自己多能耐多爱国?
kiwi95
2023-08-22 08:06:22 +08:00
@domainnamesir #163 如果自己判断是小感冒,小孩精神状态也好,更好一点如果能吃能喝能跑能跳,就还不放心要弄到医院去让小孩遭一遍罪,这还不正是楼主说的过度医疗吗?重视当然是要的,重视不代表是送去医院

现代人都要有风险判断的意识吧,过马路有风险开车有风险,小孩感冒当然有恶化的风险,出门就有车祸风险大家还是会出门,怎么到小孩这就紧张到那种地步。
x86
2023-08-22 08:19:04 +08:00
我小时候都是躺一晚喝点水就扛过去了
usauk1998
2023-08-22 08:35:04 +08:00
住院一个星期,一万很正常
Eagleyes
2023-08-22 09:29:36 +08:00
@yuanmomo #165 西方曾经有一段时期也是过度医疗,严格消毒的。后面随着认识的加强认知变了,孩子要接触自然不能养在无菌环境。

因为只有一个,个个都是宝贝,万一出了问题哭都晚了,导致不可避免的走像精养这个问题,带来一系列的弊病。不知道国外的孩子是不是熊孩子,公共交通不哭闹?还是大家忍耐度比较高?

至于体质,真的很烦听这种话。都是人,人种间的差距在日常很难有那么大差异,除非去参加奥运会。
还是认识问题,及饮食习惯。

疫情期间,张文宏一句,不要喝粥,要吃鸡蛋牛奶,被多少人喷?

国人是比 30-40 年前富足了,但也没那么富足,认知也没跟上,老祖宗传下来的就是好的,那是困难时期没有办法的办法。一天一个鸡蛋,一杯牛奶 250ml ,多了吸收不了,这种话我在 10 年前还听到过。

哪怕 2023 年周围的大多数都不能保证每天摄入充足的蛋白质,钙质(简单说就是多吃肉和牛奶),一是意识,二是经济问题,说白了就是穷。

你一个吃碳水的,吃草的人,怎么能跟吃牛排,喝奶按桶来的鬼佬比体质?这不是开玩笑么?
为什么很多华人二代体质就跟鬼佬差不多,还是饮食习惯问题。

另外国外课业没那么繁重,户外的机会比较多,在外面跑跑,吃的好一些运动多一些,自然体质就上来了。
xujiahui
2023-08-22 09:30:33 +08:00
建议找个好的中医试试
lhz
2023-08-22 09:46:58 +08:00
@512357301 细菌感染的概率大不大我不清楚,从我家的小样本来看,几乎都是病毒性,我娃现在快 9 岁了,只吃过一回抗生素
lhz
2023-08-22 09:48:24 +08:00
@jasonchen168 是的
ding2dong
2023-08-22 10:01:04 +08:00
发展成肺炎才吃药。
murmur
2023-08-22 10:48:36 +08:00
楼主记住一点,是正规医院门诊现在不允许输液了,只有急诊和住院可以输液

不是肺炎要住院,是肺炎要输液所以只能住院,严格意义上大医院门诊输液现在属于违规
yuanmomo
2023-08-22 15:11:57 +08:00
@Eagleyes 国外也会有熊孩子,只是遇到的话,很少,几乎没有。我们这一年,就偶尔有几个在公车上会比较闹的小孩。关于熊孩子的问题,一个是父母,一般这边的孩子,包括我们自己的崽崽闹起来了,都会想着尽快的安抚,不要影响别人。其次,这边的人,没有那么大的工作和生活压力,所以他们的容忍度也比较高。你像我在国内,就想看个电影,放松放松,地铁,火车上休息休息,但是总有还在捣乱,我肯定也发活,这个也是为什么我要宝宝很晚,就是觉得不好教,也不好管。

其次,关于体质,我现在在阿斯利康上班,参与的一个项目是跟他们的是跟试药项目相关的。他们的药物实验,是会跟体质挂钩的,同样的病,不同的人,用同样的药,但是得到的数据很可能是有差别的。其次,比如,华人的小孩就很少有过敏,但是这边的小孩各种过敏,花粉了,花生了,豆子之类的。所以,这边的幼儿园是严禁带任何食物进去的,这个也是去学校的第一天,学校着重申明的。还有乳糖不耐,我媳妇喝了偶尔就拉肚子,但是我跟我宝宝就没问题,这个就跟基因已经决定了一样。

张文宏的话, 我是力挺的,本身就是这样的,多吃鸡蛋,多喝牛奶,本身就要多补充蛋白质,但是国内就是喜欢喝汤,全是脂肪。

说到老祖宗的东西,就看到短视频有个视频,说的是尿片会把中国人害了,老祖宗留下来的布尿片才是好的,想想我都想笑,估计再过多少年,国外都灭绝了吧。我个人对国内医学,还有老祖宗留下的东西,辩证看,不盲目信,至少中医大多对我来说就是玄学了。

对,国外的小孩,课外活动确实多,像我宝宝现在每天都会有一个小时的户外,哪怕冬天零下十来度,都会在户外玩玩。其次,有的幼儿园,睡觉都是在露天的阳台,冬天的时候,为了锻炼小孩抗冻的能力么?我也不知道,但是我听说过。我自己小孩去的幼儿园是后面改建的,所以,没有露天的地方,就睡在房间里面的,不知道今天去的新幼儿园怎么样。如果真的国内父母看到不得心疼死呀,小孩子这边摔倒,磕磕碰碰的很正常,家长父母也很淡定,但是我估摸国内的父母看了,那不得跟学校闹翻天啊。

前段时间,听这边有一个在幼儿园当老师华人女生在吐槽。有一个华人家庭,小孩在她幼儿园上学。具体原因我有点忘了,但是她跟华人家庭说了一句话,我忘记了是:如果可以的话,可以给小朋友衣服换勤一点,还是说让小朋友衣服多穿一点,具体那句我忘了。然后这个华人妈妈直接投诉到校长,说歧视他们,觉得他们家穷,没钱。然后这个女老师自己说的话,怪自己嘴贱,都是华人,以为好心提醒一下,结果自己被投诉。说好华人不坑华人,都 TMD 的扯淡的。所以说,国内的老师有多难做,现在就更不说了。
Eagleyes
2023-08-22 15:31:43 +08:00
@yuanmomo #178 谢谢,

总结就是:

国外人少遇到的少,压力也小,人素质高,故而容忍度高(主要原因);



体质这个我承认有人种个人差异,但还是那句话远没有那么大。

不信改一下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

鬼佬吃啥孩子吃啥(多吃肉,喝奶跟喝水一样,高蛋白);

充足的运动时间,锻炼习惯。

你看培养出来的人是不是体质也“变”了?(其实没变。变的只是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

另外社会环境崇尚体育而不是书呆子,国内仍然是成绩第一,琴棋书画等特长第二,体育排不上号。

美国这边高中生去健身房比例不少,国内都是工作后有点闲钱,后迫于工作压力多半也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或者大学生太闲了。
相反国外高中就有森马橄榄球队,篮球队,水平还都不错的。基本上大多数鬼佬都有一项或几项运动爱好,跟地广人稀有地方运动也有关系这个就不展开说了。
loolac
2023-08-22 16:10:46 +08:00
小孩尽量不要用西药吧,很多西药造成的后遗症不是通过观察能得出来的,而且一直怀疑儿童使用西药存在轻微的变异倾向。 儿童表达能力较低,各种症状和感觉理解和描述没有成人那么快却,临床试验报告的结论主要是靠研究人员的观察来下结论。表面上很科学,但实际相当不靠谱。
儿童成长期,细胞为了适应环境学习率很高,很容易生成针对药物刺激的对抗:比如止痛药,用药后,人体可能会生成或生长出更加敏感的神经系统来恢复身体的痛觉感知。经常使用可能会造成神经系统的“过敏”。
所以用药时,看自己的选择吧,不一定要非要医生建议的,可以的话尽量选缓和一点的药,轻病尽量不要“猛药”。
“猛药”这个说法原本就是中医里面的,很多经验性的知识现在都逐渐被科学证明;比如“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个在现在深度学习里面的学习率曲线变化就表现得非常明显,大量数据灌输下的深度神经网络突然就会“顿悟”,损失率快速下降,很神奇的现象。

这是一个专为移动设备优化的页面(即为了让你能够在 Google 搜索结果里秒开这个页面),如果你希望参与 V2EX 社区的讨论,你可以继续到 V2EX 上打开本讨论主题的完整版本。

https://www.v2ex.com/t/966901

V2EX 是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是一个分享自己正在做的有趣事物、交流想法,可以遇见新朋友甚至新机会的地方。

V2EX is a community of developers, designers and creative people.

© 2021 V2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