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不幸要用一生来治愈,我该怎么跟自己,跟妈妈和解

2024-01-29 10:13:56 +08:00
 zhanglong11
我性格胆小,懦弱,自卑,就很严重,不敢跟人说话,也不敢交朋友,我一直也以为是性格问题,直到几年前看了些帖子,才发现可能跟童年有关
很小就被妈妈灌输了家里穷的概念,所以基本没有要钱买零食,买玩具,除了爸妈主动给我买,第一部手机是一个发小不用了给我的,上大学也没有电脑,生活费也是刚好够花,高中时候攒了好久买了双 88 的品牌鞋,大学攒钱买了第一件 199 的品牌棉袄,还一直被妈妈 pua,说我不听话,学习不好,不会说话,我 3,4 岁的时候,他们要上班,就把我锁家里,让我自己玩,前段时间,说起往事,我把那时候家里的所有地方都画出来了,没有提锁在家里的事,他们也感到惊讶,以为我什么都不记得了,反正就有很多这种类似的事
就现在我这性格对我影响挺大,主要是跟同事,跟身边人相处,然后不敢做事,害怕别人说我不好,我该怎么去治愈
30068 次点击
所在节点    生活
231 条回复
danhahaha
2024-01-29 13:56:00 +08:00
别找锅了,自己好好反思下,人最容易的就是找别人的原因,最难的就是找自己问题,你如果找不到自己的问题,你的问题永远解决不了。

你妈妈灌输你家里穷,这有什么问题?很多人没有灌输,但是家里穷是能看的见的,找谁来背这口大锅?你妈妈没有问题,你自己问题。
xx3122
2024-01-29 13:58:32 +08:00
我以前别人来家里就躲房间里……现在也慢慢好起来了,不怕了,就是嘴笨,不然可以多说说话。接受自己接受他人,自强!什么东西越在意越出问题,所以你不必在意哪些以前不好的事情,反而是现在好了笑着说以前的尴尬,有什么说什么,不怕错不怕出丑。每个人不一样,也祝你明天更加美好!
yp965FjL630VP3s2
2024-01-29 14:00:38 +08:00
@bravecarrot 兄弟,你说的真好。
liudada123
2024-01-29 14:02:16 +08:00
@shentt715 真的感觉大家的童年都差不多,我小时候常常懊恼为什么不能和别的孩子一样买四驱车、买铁胆火车侠买这买那,为什么我周末要被锁死在家里不能出去玩,为什么我不能有一双自己的男款凉鞋确要穿别人的小红凉鞋,为什么别人家有的我们家就没有,诸如此类的事情太多了,确实是很自卑很怂蛋。。。长大了才理解了我的家庭确实是一分一分的攒出来的钱供我和姐姐上实在是没有钱,特别理解和感激父母。虽然他们的很多做法做的不够好,说的不够好,但确实是颇属无奈,他们只是做了那个情境下基于自己的能力所能做到的最对的事情,老一代人也确实是坚守了下来,才让我们慢慢有更好的生活。
liudada123
2024-01-29 14:05:10 +08:00
op 你多理解父母,理解那个时代吧,已经过去的,无解无奈。但然后现在你是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了,自己想想怎么就把牌打的更好?加油
Promtheus
2024-01-29 14:11:54 +08:00
自卑这块我感觉的确是有影响的,不过社交能力我感觉还是遗传多点。内向的人孩子会相对内向一点。这块我觉得不需要刻意的去改 不是一定要社牛爱交朋友才是对的。自己蒙头做自己的事情也没啥不对。为啥非要交很多朋友呢。有老婆孩子不就够了么。朋友有个卵用
skull
2024-01-29 14:12:20 +08:00
又不可以回炉,那还能怎么办,不要找借口,是啥就是啥,和别人无关
312ybj
2024-01-29 14:12:32 +08:00
我小时候也是跟爷爷长大, 父母常年不在身边,过年回来也是吵吵闹闹。 老爸喜欢赌钱,做事不动脑子, 老妈脾气不好,容易发火。 现在我有了孩子,我才知道什么是补偿式育儿, 我感觉我教育的不是我的孩子,更是小时候的自己。 我尽量不在孩子面前发生争吵,因为我懂得那种无助感,我希望孩子以后有个良好的性格,不要那么敏感。 至于我的父辈,我的要求很简单:不要把上一辈的恩恩怨怨带到我的下一代就行。父母都是 50 多的人了,性格不可能发生改变的,不用耗费心力, 我已经试过了,完全不领情。 你说的和解,我觉得其实不必强求,多陪陪自己的孩子,把 ta 当成你自己,你就是你的“父母”, 你现在有机会跟自己的童年和解,这完全就够了
walkerzmc
2024-01-29 14:16:58 +08:00
人不是线性成长的,童年的不幸,不可能必然导致某个结果的。这个是前提,先问是不是,再论怎么解决。正常来说,没有盖棺定论之前,人是很难论证清楚什么事情影响巨大的。(不要自信自己可以清晰认识自己,记得请每个事情而且客观理性评估)
pengjay
2024-01-29 14:18:57 +08:00
不自卑的人不一定有钱,有钱的人一定不自卑
wszzh
2024-01-29 14:19:45 +08:00
要是你处于父母的年代,以及成长环境,你可能也会如此。

因此 op 没有问题,爸妈也没有问题。不要听其他人说的反思,反思个鸡毛。

之所以会觉的童年有问题,是因为你用现在人的优秀教育方式去类比自己的童年,当然会觉的自己的童年是不幸的。回到刚才说的,妈妈那个时代只懂得使用那种教育方式,接触不到其他方式。我们现在成长了,知道了一些教育孩子的方法,所以我们能做的就是教育好自己的下一代,不让他们成为曾经的自己。

不过话又说回来,其实你也很难用一种好的方式去教育自己的子女,因为身上多多少少都有妈妈的影子,某些时刻你会惊讶的发现(也可能发现不了),自己和妈妈一样开始教育自己的子女。我觉得 op 可以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享受生活,尝试不同的新鲜事情,积累自己的自信。实践远比理论有用,但也是最难的。书也可以看,也有很多优秀书籍,但是若不去践行其中的道理,他们也就只是麻醉自己的鸡汤。
JingXiao
2024-01-29 14:20:44 +08:00
不知道说啥好,看标题还以为 OP 童年被父母遗弃或者虐待了,看描述也就这样啊,穷人家的孩子别的不说消费教育观念这块或多或少和你父母也差不多吧。你这性格养成肯定家庭成长有很大关系,你得接受这样,然后再去解决问题,不要老是想着「这性格对我影响挺大」感觉就是不想去做事,没勇气去突破,然后缩回来,缩回来后需要给自己找个合理的理由就是说「这性格的原因,这个个性格是因为童年的遭遇」。感觉你越这么去想越不会解决实际问题,因为你找到了一个「锅」可以合理化的不去做一些你不想做的事情。

1. 不敢做事?不敢做事的原因是啥呢?怕做失败了被别人取笑?
2. 害怕别人说我不好?自己难道要取悦所有人?

想一下没啥用,要去做,比如一件事情你不敢去做,你就去做一下试试,又不会死,真的出现了你觉得不可以接受的结果,可能实际上也是可以接受的。
我的建议是你一定要行动去做,去突破你觉得你原来觉得不可以做的事,多去试试之后,你会觉得世界并不会像你想的一样关注你,实际上你成也好败也好,别人根本不会关心你。
736531683
2024-01-29 14:21:48 +08:00
看了前面很多楼不能理解,楼主都出来倾诉了,为什么还有这么多内归因的人来劝他反思自己。性格形成当然主要受到原生家庭的影响,这些美国应该做过很多研究证实过了。
我有着和楼主类似的家庭和性格,内倾的性格当然会影响自己的发挥,但是谨慎和勤思同样是优势。没必要归罪以前,你无法打破时代的局限性去怪一个本来就远不如你的父母亲。
性格已经形成,需要考虑的是如何改变突破自己。
fox0001
2024-01-29 14:22:44 +08:00
跟楼主有类似的童年。
- 穷,是家境体现出来的。98 年大下岗开始,家境更差。
- 童年被锁家里,是因为学校放假时,父母没有时间看管。

多出去走走,看看世界吧,不要老想着以前怎样怎样,要想着未来怎样怎样。
7r3gc11s5a86CWz2
2024-01-29 14:31:45 +08:00
@liprais 嘿嘿,幸亏我才 29
mnsw
2024-01-29 14:32:40 +08:00
起码先接受自己吧
其他的慢慢来
eagles
2024-01-29 14:33:29 +08:00
不要陷入网上那些言论陷阱里面去。我身边有个朋友家庭富裕父母工作体面,对他也照顾很好,可是他一样,也是内向胆怯不敢做事怕输怕被人说。性格有天生的成分,也有后天的成分,家庭和父母也只是后天的一部分。内向不是错,个性没有好坏,不接受自己才是需要改变的。
assad
2024-01-29 14:35:31 +08:00
我感觉我比你还难,家里也很穷,没吃过好的,好穿过好的。我觉得 80 后只要是农村的,大部分应该是这样的吧。还得自己去接受的,不要找个理由赖到父母头上。我们都得自己奋斗,自己开创自己的人生。
lewuyang
2024-01-29 14:36:19 +08:00
@GTim 人已经结婚了 求放过单身🐶
a852695
2024-01-29 14:36:36 +08:00
在那个物质和精神都比较匮乏的年代,这也是一种《活法》,在艰难的岁月中,很多普通家庭都挣扎地生存。

接纳自己,接纳父母,接纳那个旧时代的局限性。

这是一个专为移动设备优化的页面(即为了让你能够在 Google 搜索结果里秒开这个页面),如果你希望参与 V2EX 社区的讨论,你可以继续到 V2EX 上打开本讨论主题的完整版本。

https://www.v2ex.com/t/1012337

V2EX 是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是一个分享自己正在做的有趣事物、交流想法,可以遇见新朋友甚至新机会的地方。

V2EX is a community of developers, designers and creative people.

© 2021 V2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