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n
244 天前
Metaphysics 的词源 (Etymology):
"Metaphysics" 这个词源于希腊语 τὰ μετὰ τὰ φυσικά (ta meta ta physika)。
公元一世纪左右,亚里士多德的著作被安德罗尼柯 (Andronicus of Rhodes) 整理出版。安德罗尼柯将一些讨论关于第一哲学、存在、本原等问题的著作,编排在《物理学》(Physics) 之后,并将其命名为 "ta meta ta physika",意思是“在物理学后面的书籍”。
后来被拉丁学者误解为超越物理的学问,即玄学,并由该词衍生出科学名词前缀 meta-,元,始,玄。"Metaphysics" 也就逐渐演变成了一个专门的哲学分支,指研究现实根本性质的学问。
后来在日本明治时期哲学家井上哲次郎则借助中国易经里“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的表述, 将 Metaphysics 翻译为“形而上学”。而中国晚清时期翻译家严复则根据老子《道德经》“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把 Metaphysics 翻译为玄学。
但到后来我们把形而上学就简单的同辩证法及唯物主义对立起来,变成一个缺乏实证主义的唯心派名词。实际上那是对超越于我们经验和理性之外的认知的偏见和误读。
Metaphysics 的研究范围相对更聚焦于存在、本体、因果等抽象概念的思辨。 它主要关注的是对现实根本性质的理性探讨,而不太涉及道德规范、人生境界或具体技艺等内容。
Metaphysics 不是一个特定的学派,而是一个哲学分支, 其中包含了各种不同的理论和观点,例如柏拉图的理型论、亚里士多德的实体论、近代的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等等。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是形而上学理论,因为它们都试图回答“世界的本原是什么”这个形而上学的根本问题。它们的不同在于对本原的认定不同:唯物主义认为是物质,唯心主义认为是精神。正因为它们都是对形而上学根本问题的不同回答,所以它们都属于形而上学的范畴。
可以说,形而上学是一个大的框架或平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这个平台上的两种主要理论体系,它们之间存在着根本的分歧,但也共同构成了形而上学领域的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