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智驾要在碰撞前退出?

211 天前
 elevioux

刚看到小米高速的事故想到:照理说检测到碰撞的可能性,至少应该降级成传统主动刹车之类的机制才对?为什么是这样的逻辑?真的是为了撇清责任?还是技术上/逻辑上行不通?

23541 次点击
所在节点    电动汽车
248 条回复
b1iy
210 天前
人优先级永远是最高的,没有任何争论的必要。不然考驾驶证的意义是什么?
kkbear
210 天前
真正的智驾肯定是凌驾在人类操作之上,能够处理复杂的路况,进行精确的计算和分析,比如说的前面是障碍物,后面又有高速行驶的大货车,变道还有行人。。。
智驾能预测你的任何动作和动机,哪怕你要报复社会或自杀,都能给出防御阻断。
但,现在离真正的智驾实在太远了,所以在突发情况交给人类接管并不是什么坏事
Equiliu
210 天前
@elevioux 你这个想法就错了,接管的逻辑很简单:驾驶员控制方向了。都控制方向了还不给接管,什么时候给接管?
yqyang
210 天前
AEB 应该高于智驾的
HunterPan
210 天前
智驾的头 余大嘴提的头。智障
yb2313
210 天前
不退出的话怎么把责任甩给你了, 总不能让公司赔吧
superBearL
210 天前
用户就是车企试错的样本
chengkai1853
210 天前
@yb2313 小米应该会赔
EriczzZ
210 天前
这个事故搞这么大最根本原因是 su7 发飘,一打方向就甩尾失控,su7 刚发布就有好多这种事故但是没人在意。su7 加速什么的都做挺好但是没有相应的控制系统,急打方向太容易失控了
wryyyyyyyyyyyy
210 天前
小米发布会,宣传 135km ,AEB 能刹的住。
Felixchen1062
210 天前
@mwuxlcanrh 而且小米选择选择性报道事实. 我想请问大家都是程序员 日志信息应该都是毫秒级的吧 偏偏初步事故报道日志是秒级的, 连刹车踏板行程和方向盘转角都是小数点后两位的数据
100km 每小时的时速,如果只公布到秒级 24 秒 80 发现有问题,人的反应时间是 0.3 秒,如果 25 秒半接管,那也就是总共不到一秒,那如果撞车在 26 秒 20 也是有可能的吧, 只能说, 小米选择公布秒级日志, 非常不厚道, 作为程序员绝对不相信日志等级只到秒
mangoDB
210 天前
@zuosiruan #2 严重碰撞会导致车门变形,你是想说车门变形导致的“锁死”吗?
hallothere
210 天前
这么高的速度撞击,乘车人员很可能都被装懵了,我觉得如果不起火的话,大概率是能等到救援的,不至于被烧死。但是新能源汽车起火,这个目前所有的新能源都无法避免的问题。
woodfizky
210 天前
@NewMoorj #168
这个车头溃缩程度不像是擦上去的。
还是缺现场的情况或者视频,其实 100KMH 左右的速度,踩部分刹车+突然打方向盘,道路情况也不清楚,车是什么姿态都不好说了。
我觉得还是等准确的具体现场事故报告比较好。
darktutu
210 天前
自家车事 CRV ,也有主动刹车系统,但是好像没有自动退出逻辑吧?因为是人在开的时候,他也会自动刹车。之前出现过都是路边有人,离车有些近,就会自动刹车。新的智驾系统和这个逻辑不一样是吗
meetyuan
210 天前
@elevioux 你觉得正确不一定是对的,因为人的选择权最大,所有带有 noa 的车都是人接管了 noa 就退出的,否则,出事了,一定会有人说,人控制不了车,所以是被车害死的,别的什么都不说了,就卖惨,正常人回想,我的车我操控不了,还买个屁的车,这时车企就完蛋了。
Leon777
210 天前
让我想起波音那个推杆退出自动驾驶的空难
meetyuan
210 天前
@jheroy ”肯定“你是怎么肯定的? 这个到现在都没有穿出事发现场附近的标识设施,我昨天也看到有人说按照规定是需要提前很远放置标识的,但是也有人说,很多地方修路放置标识不规范或者说是放的近,所以这个也不好确定,如果放置标识不规范,后面应该也会有责任的。
lp7631010
210 天前
感觉 ai 驾驶就和 ai 写代码一样,不出事的时候怎么都行随你玩,一出问题你还指望它背锅不成
justsomac
210 天前
话说,现阶段的智驾能自动识别路边的限速标识,然后自动限速吗?是不是只有某些顶配车才有?

这是一个专为移动设备优化的页面(即为了让你能够在 Google 搜索结果里秒开这个页面),如果你希望参与 V2EX 社区的讨论,你可以继续到 V2EX 上打开本讨论主题的完整版本。

https://www.v2ex.com/t/1122560

V2EX 是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是一个分享自己正在做的有趣事物、交流想法,可以遇见新朋友甚至新机会的地方。

V2EX is a community of developers, designers and creative people.

© 2021 V2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