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假期,高速小行,收获 80 辆应急车道违章!

207 天前
 Tumblr

出去玩的时候,有一段堵车,看到了很多走应急车道的。
回来之后,整理了一下行车记录仪:

11 公里,35 分钟,80 辆车。 其中:

  • 粤 A:16 辆
  • 粤 B 和粤 S:15 辆
  • 本地牌:12 辆
  • 外省牌:11 辆

已经都举报了,有清晰的时间、地点(经纬度)及违法事实证据,等结果出来后我再更新一下。

=========写在后面=========
大家在开车的过程中,谁也不敢说自己 100%遵守交规。
也许有人从来没扣过分罚过款,但这并不代表你 100%没违反交规。

平时的小违规,也许并无大碍,但是占用应急车道,我觉得是在变相谋杀。
应急车道作为生命通道,也许平时用不到,大家也都希望用不到,但万一用到呢?

14176 次点击
所在节点    生活
175 条回复
Tumblr
206 天前
@liahu #72 抓拍是分段的,几公里一个摄像头,就是路边那种高高的、孤零零的。所以,快到的时候你就会看到一堆人要加塞到最右车道,过了摄像头他们再开上应急车道。

@twogoods #75 是的,要截出来。这半个小时的资料整理(截图、命名文件、整理)差不多的花了我 1 个小时的时间,其实挺快的,就是过于繁琐。
wjfz
206 天前
支持楼主。放纵不守规矩的人会让世界陷入破窗效应。
LovelyFang
206 天前
支持 OP 要是全国都实行举报奖励就好了
不求多 一次 10 来块 上限几百感觉也行
fuhanfeng
206 天前
清明节回程也看到了很多走应急车道的,10km 的路堵了一个半小时,然后旁边的应急车道刷刷地走。看到监控又插队插进来,然后很多隧道都是没有应急车道的,走到隧道前又成群结队地插进来。

本质上就是插队,让老实排队的人越来越慢,然后一部分犹豫的人也会跟着插队。
swordspoet
206 天前
不走应急车道,为你为我都好。
killerv
206 天前
应急车道肯定不能违法占用,这不仅仅是道德问题了,万一有 120 拉着急重病人被堵着,这就是杀人。
当然如果官方允许走,就没事。
jiuhuicinv
206 天前
你举报我支持,让我举报我不干
lutasa43210
206 天前
支持楼主,干的漂亮,网蛆太多别理了
virjay
206 天前
特别支持一下
superchijinpeng
206 天前
支持
Felldeadbird
206 天前
举报也是很费时间的。支持楼主为社会监督做贡献。
gn3tR2RR584l2aP2
206 天前
@runinhard 直接挂太便宜他们了,只有他们在应急车道眼睁睁看着至亲血肉一点点没气儿才是他们应得的。
dynastysea
206 天前
@hailaz 没有应急车道是因为偷工减料?你搜的是啥野鸡自媒体啊,这种话都信?事实上广东省内没有应急车道的高速不少,也符合广东省这个效率优先的情况。如果因为没有应急车道导致了很大的问题,媒体早就报道了,你搜不到大概率就是没有。我前面也说了低空飞行器比应急车道的效率更好,最优。你也可以搜一下,已经有一些省份开始直升机高速救援了。。
dynastysea
206 天前
@AOIO7t 低空飞行器啊,直升机啊,现在也有些省份开始直升机救援了,这个效率可比 120 快太多了
geeknerd
206 天前
支持 OP
dynastysea
206 天前
@AOIO7t http://www.caacnews.com.cn/1/6/202005/t20200504_1300660.html 这是深圳实操的一例,10 分钟就救援了,120 再快能比这个快?
Picmen
206 天前
@vuv 走应急车道的会从前面插到正常排队通行的车道上来,变相的影响了排队车,如果有车子应急车道从头走到尾不插队那我给他点赞
bowencool
206 天前
我曾经也录下了百十辆,但是举报时五六个部门互相踢皮球。后来放弃了,我也黑化了
hailaz
206 天前
@dynastysea 关键字,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焦点访谈以《惠深高速的隐忧》为题。我不知道他是不是野鸡媒体。
可是你说的低空飞行器没有普及啊,没有普及更优的方式,就不要旧的方式了?
djs
206 天前
我倒是用应急车道超过龟速车两次,傻逼龟速车,跟大货车并排死活不加速

这是一个专为移动设备优化的页面(即为了让你能够在 Google 搜索结果里秒开这个页面),如果你希望参与 V2EX 社区的讨论,你可以继续到 V2EX 上打开本讨论主题的完整版本。

https://www.v2ex.com/t/1123821

V2EX 是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是一个分享自己正在做的有趣事物、交流想法,可以遇见新朋友甚至新机会的地方。

V2EX is a community of developers, designers and creative people.

© 2021 V2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