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缓刑"的长期误解、混乱是上升的阶梯,以及爱情营销的滤镜破碎

151 天前
 BN5MDKFM
叠甲声明:这里不讨论评价针对具体国家,因为现代历史主流都是这样“包容宽松”的。我个人觉悟上秉持着“绝对绝对包容一切、有人打我的右脸,连左脸也转过来由他打、存在即合理“的至高天原则。行动言语上严格遵纪守法。只是单纯的社会心理学、历史学、人类学兴趣研究和不严谨讨论:

刚刚才了解到,情感上有点毁三观。举例,所有主流国家的"判一缓三”:

原先我望文生义的错误理解:
“判一”和“缓三”独立计算:铁定蹲一年;服刑中和放出来后还有不良表现再追加三年

爆炸的来了,真实含义是:
“缓三”是“判一”的超级大前提;判刑后直接心花怒放放生回归欣欣向荣充满着花花草草的大自然,被告人不会立即被送往监狱服刑,而是进入一个 3 年考验期(比寄宿制小学还宽松贴心)。

缓刑人员可以住在自己家里,就是有一些不痛不痒的区域限制。3 年考验期后只要没有什么严重违规(包括但不限于以上)就可以原地满血复活了,既往不咎。大体如此。

缓刑制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 19 世纪中期的美国约翰·奥古斯都 (John Augustus)是一位鞋匠,也是一位慈善家。这真是太慈善了。(主要可能还是给监狱省钱了)。这种超宽松的贴心设计,怪不得现在全世界白领犯罪、违法更自由了。这么一看,古代历史的鞭刑和流放在特定情况下还是有一定可取之处的(不考虑诬陷栽赃)

----------------------------------------------
受过社会长期毒打以后,从这里以小见大渐渐明白了为什么各种乱想丛生、群魔乱舞了。很多时候个别“成功人士”上位以后就是在刻意创造更优良的犯罪条件,利用资源人脉打开一个窗口期捞钱捞好处,然后在快要惹众怒收不住专项针对性打击出来之前再换新的蓝海。如此往复迭代,穷者越穷,富人越富。

对于我们这种追求理想秩序中立(不敢说秩序善良)的老实人真的时候很毁三观的一件事。人类社会整体组织架构上还是一个失序的状态,在熵增的铁律之下,“混乱是上升的阶梯”说得一点都没错。理想中的以人为本的存在主义更是一种泡影,当然这下也更佩服阿桑奇了。

这也是我不感冒很多人营销吹捧的所谓“爱情&组建家庭”的重要原因之一。规则是极其有限的,而空子是永远钻不完的。而每个个体也同样是充满着人性弱点不可能及时打上补丁的操作系统,甚至大多数情况下,因为自身身体天生的硬件性能不足而不断重复着不必要的错误。有强大人格的人本身就是极其罕见的,即使真有也配不上。

现实中向往和崇拜秩序,但又与现实人类社会运行的原理产生巨大的割裂感。

--------------------------------------------------------------
最后想起了“大哲学家”吉良吉影的名言:

我的名字叫吉良吉影,33 岁。住在杜王町东北部的别墅区一带,未婚。我在龟友连锁店服务。每天都要加班到晚上 8 点才能回家。我不抽烟,酒仅止于浅尝。晚上 11 点睡,每天要睡足 8 个小时。睡前,我一定喝一杯温牛奶,然后做 20 分钟的柔软操,上了床,马上熟睡。一觉到天亮,决不把疲劳和压力留到第二天。医生都说我很正常。
4168 次点击
所在节点    分享发现
31 条回复
ZaneCheney
151 天前
世界是世界,个体是个体。世界必须不是童话世界,个体也不全是满欲望个体。道可道非常道。
3L99FY8Topz9608o
151 天前
以前人云亦云,现在自己抄工具钻研起来,打破了固有的错误认知
Ug24m31
151 天前
不懂这有啥爆炸的,要说这样你可能更不能接受台湾,被判六个月以下徒刑,一般可以易科罚金,交罚款就没事,五年后连无犯罪记录证明都能开出来。但是如果没钱交罚款,就得进去蹲+留下案底,充分体现资本主义的优越性。

不过轻罪适用缓刑也并非没有道理,监狱是个培养皿,一律判实刑的话,可能进去之前还是个冲动犯错的青少年,关几年出来啥都学会了。
hefish
151 天前
op ,这个初三法律常识课没好好上啊。
NewYear
151 天前
@Ug24m31 #3

“交钱就能免罪”简直是对普通人的讽刺,唉。穷人只能在里面呆十几年,哦不是干脆直接死。
看了米国的一些视频,叔叔不小心查到自己的上级,或者监督类岗位时,特别小心翼翼(错误的肤色也更容易被查,想必他们好不容易升上去,心里也是不舒服的),特别想要放弃合理的调查问询,遇到明显违法行为,还致电领导问“他违法啦,老大,我到底该不该查”,往往此时上面领导也很慌,但是很巧的是都很精明,完全不符合我对他们的固有认知,老大此时的回复通常是“我不会回答你要怎么做,你可以去做你认为正确的事情”,妥妥的不粘锅哈哈哈。

咱们考公还要各种政,审家里有人犯罪过不能考公。

人家可好,以前是重罪的,都能当总统,当了一次还不够还能当第二次,就有种离谱给离谱他的妈妈开门,离谱到家了的感觉。
lovedebug
151 天前
@NewYear 是的。
瞌睡乔在下台前给几个为了抽成故意重判儿童的法官发免罪行证书,也是牛~ 我只能说海洋法体系装都不带装的~
NewYear
151 天前
@lovedebug #6

哈哈哈。
这一点我就喜欢国内了,虽然也有罚酒三杯的情况,但普通人不具备讨论条件,就懒得内耗了,这要是在国外,可不得经常去骂一骂。。
usVexMownCzar
151 天前
OP 年纪不大吧。

如果小时后经常看「今日说法」还有法制频道的节目,会经常能听到这些刑期,比如国内有期徒刑最高就 20 年,再往上就是无期。而且时不时的还有法学教授等专业人士在旁边解释。
lovedebug
151 天前
@NewYear #7 传说中民主的回音壁,每一步都合法合规,但就是解决不了问题~ ,最后只能给大家骂骂,也算民主版的罚酒三杯
lucasj
151 天前
有点东西但不多
ovtfkw
151 天前
楼主还在读初中?
ovtfkw
151 天前
什么 滤镜 叠甲这都是些什么用法 感觉代沟越来越深了啊
forisra
151 天前
这个帖子我看完了,还看了第二遍不过我还是不太清楚 lz 说的到底是啥。所以随便说说我的理解吧。

人年轻的时候可能有柏拉图那种“彼岸世界”的理想,但其实说到底还是那个时候太年轻把一些其实无关紧要的事情当成重要的。中国说到底有什么不好,也就是这个士大夫文化确实不行,对应到美国就是专注务虚的白左。

就拿 lz 举例来说,我退一步讲。首先重罪重罚并不代表犯罪率的降低,犯罪率的降低往往和发现,制止犯罪的概率成正比。如果有人用代码行数来评判一个程序员的代码质量,V 站用户肯定会大骂特骂了。但同样的逻辑如果适用于法律界,很多人就不能接受专业主义了。

另外成功人士“割韭菜”的事情。这个宏观来看当然是一个问题,但问题往往在于比例而不在于单纯某件事情。所谓“成功人士”占社会的人口比例永远是极少数的,他们对社会整体施加的痛苦究竟有多大这就是一个问题。而且这个本质也是做蛋糕和分蛋糕的矛盾。如果我们假定人性是自私的,那么为了社会发展的帕累托最优的收入分配大概率会导向极端的贫富差距——当然这个大多数人无法接受。如果我们把这个度往中间调一下恰恰就如中美现状差不多了。

你根据我的思路一步步的推导下来,你就发现一个非常搞笑的事情。那就是之前控诉的所谓“成功人士”,或者现在很多人动不动“唉,资本家”。固然顶层的这些人确实造成了社会的不公平,但在收入端导致社会不公平的最大主力是什么。恰恰就是中美的中产阶级。当你认知到这个结论,你就会发现以前那些士大夫性质的(不仅限于一些人控诉的什么公知,实际上哪怕是公知的对立面依然也是采用同样的民粹主义逻辑来带节奏)议题一点价值都没有,毕竟谁会革自己的命呢?

当然我们还是相信,社会总是会进步的(这当然也不是必然),但现有的秩序,包括那些你不喜欢的部分也是社会至少半数人以上的共识,当然很多人会有不满,但他们的不满和累积的力量在目前并不足以促进社会的转变。正如法国大革命之前的资产阶级一样,当然如果他们认知到了自己的力量,自然原有的秩序就无法维持了。

现在人心思变,暗流涌动,我感觉这种时候也不远了。
chutsetien
151 天前
> 判刑后直接心花怒放放生回归欣欣向荣充满着花花草草的大自然

其实在中国大陆的司法实践中,但凡是公检法任何一层机关认为该案有可能判处缓刑的,都会立刻给予办理取保候审。所以并不会羁押到判决后再释放——所以只要办得下来取保候审,基本上缓刑的成功率就有了九成九以上。(但是所谓的「黄金 37 天」内能办下取保候审的,甚至有一定概率不起诉。)(取保候审按理来说不应该与最终是否判实刑有关,但实践中就是这么做的。)

不过,如果某人在侦查期间、检查起诉期间都能够取保候审,却在案子交到法院后或者临近开庭前被取消取保候审重新羁押,那就是法院不认可可以判处缓刑,要判实刑了。这样的案例我也有见过,不过确实罕见(有个内陆北方某省的人,案子在侦查机关那里先是被按照 inciting subversion 办的,结果交到检察院检察院给降成了 pqpt 并给办了取保候审,这人大抵就以为自己没事了,结果交到法院后法院立刻取消了取保候审然后给他判了个实刑——也是大起大落了)。

最后,除了判缓外,其实中国大陆的刑法中还可以单处附加刑(比如罚金),或者「定罪免罚」(即判定某人犯某罪成立,但因为罪行轻微,且有从轻处罚的情节,所以免于处罚),后者的案例我见过,前者(单处罚金)的反而看了那么多案子都没见着一个。

楼上有人提到了中华民国的刑法中可以「易科罚金」(透过交钱来免除较短的刑期),这个在中国大陆的刑法中是不存在的。有鉴于单处罚金的情形我也没见过,所以给人一种中国大陆的法院不稀罕靠罚金赚钱的感觉。
NoOneNoBody
151 天前
服刑中和放出来后还有不良表现再追加三年
=================
这个是原则性理解错误吧,可以算法盲了
法律原则上就是一事归一事,放出来就是“一事已了”,不能追加的。再犯判罚而是对新罪行的“屡犯”考虑,“追加”是对未来的预设,而“屡犯”加重是对已发生的回溯,不是一回事
mywaiting
151 天前
高中思想政治里法律定义如下:

>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反映统治阶级意志,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

这句话建议仔细读,认真读,带着思考读,参考现实反思着读

是的,法律从来不代表公平和正义,只是暴力意志在普遍意义下的体现
NoOneNoBody
151 天前
@ovtfkw #12
滤镜是排除、漂白,让自己或某人排除某些属性,从而不在讨论范围
叠甲是加自己强加一些保护,让自己或某人不接受外来“攻击”

我也没比你早知道多久
cmdOptionKana
151 天前
有思考是好事,多思考多讨论,能学到很多东西。
Greendays
151 天前
判一缓三的本来就是很轻的犯罪了,在监狱里还得额外花钱,而且进了监狱出来再犯罪的几率还会增高。这种东西也得讲效率的,不是非得公正。
Leviathann
151 天前
没看懂为什么没头没尾的忽然就说有误解了

这是一个专为移动设备优化的页面(即为了让你能够在 Google 搜索结果里秒开这个页面),如果你希望参与 V2EX 社区的讨论,你可以继续到 V2EX 上打开本讨论主题的完整版本。

https://www.v2ex.com/t/1133985

V2EX 是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是一个分享自己正在做的有趣事物、交流想法,可以遇见新朋友甚至新机会的地方。

V2EX is a community of developers, designers and creative people.

© 2021 V2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