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一下为什么片假名单词是大脑病毒

1 天前
 datiewang

在日本生活工作第七年了,没想到周一早上打开 V 站看到出现这么多日语的死忠粉,远的不说,就简单说一下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例子。 上周领导和同事再谈账号合并的操作,合并的英语大家应该都很熟悉了,merge 。在日语里写作マージ,读作“嘛几”,可能就是这个原因,这俩人在 teams 里聊了一下午,写的都是 marge 。

  1. 如果同样的场景发生在中国,我相信合并这个词没有人会不理解,无论你是不是做 IT 的。
  2. 但是发生在日本,首先就存在有的人听不懂看不懂マージ是什么意思,因为这一方面不是传统日语,另一方面这几个字母在日语里没有任何的表意。
  3. 即使是懂这个词的意思的人,他也可能不知道这个词的词源,也就是说并没有对于他学习英语或者其他语言(有相当数量的片假名单词来源于非英语的外语)是没有直接帮助的,甚至可以说是副作用,因为当你说惯了嘛几的时候,你英语的 merge 发音肯定或多或少会受到影响。

在那个缺点的原帖里,有人说“科学”,“社会”,“共和”这些词都是日本翻译过来中文再吸收的,问题是现在的情况恰恰相反。民国的中文会把 inspiration 翻译成烟士批里纯,现在的日本会把 social distance 翻译叫ソーシャル ディスタンス,疫情的时候日本节目做过采访,找街头的老头老太太问这个词是什么意思,不妨猜一下有几个人能看得懂。

日本是一个文化大国,但不妨碍它同时是一个语言弱国。翻译本身是一个概念内化的过程,是专家不停帮你把概念本土化,让语言持续保有其本身的生命力,降低理解的门槛,保有再创造的能力。日语的片假名化,就像是一个人不求甚解的在 vibe coding 。产品可以工作,我们可以使用,但是可能离真正的理解,是渐行渐远。

把 router 翻译成路由,是语言的浪漫,翻译成ルーター,是时代的悲哀。

4785 次点击
所在节点    日本語
124 条回复
strobber16
1 天前
日语是个垃圾语言,但这不妨碍日本成为一个文化输出大国。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cxe2v
1 天前
你待了七年哪有那些学了两年的懂
chiaf
1 天前
为什么片假名总是记不住?

因为片假不留🌚
zjsxwc
1 天前
只有文明古国才有精简的“象形文字”,
不管这个文明古国的官话口音如何改变:秦朝(西安方言)-> 魏晋南北朝(吴语) -> 宋(河南洛阳方言) -> 元(北京话)。

剩下的表音文字都是相互一通抄,还没有历史积累,不断的重造轮子,和英语一样每个专业领域其实就是一个全新的语言或者说黑话。
litmxs
1 天前
我支持直接用英文单词,不去翻译的,绝大多数词语本身就是一个命名而已,追求本土化的翻译除了增加沟通和理解成本以外没有任何意义。

但是把英文单词写成片假名就很傻逼了。

中文也有类似的例子:“鲁棒性”,“车厘子”等等

哦,还有二次元的“谷子”这个词语,属于是把片假名拉的💩再吃下去拉出的二手💩。
hammy
1 天前
日语没有严格的正字法(正写法),日本政府也没有规范日语的语言文字的权力权限。所以外国人如果看日语不爽,大可以去整顿日语。最终如果能改变,就会呈现在约没 10 年更新一次的国语辞典和新闻用语规范上。加油。
hammy
1 天前
比如 [半端ない] 这个词就是トータルテンボス发明并普及的,现在已经可以入辞典了。一般人对日语的影响比其他语言大且容易。只要使用人数足够多,许多词汇用法都可以变。
cmdOptionKana
1 天前
那英语怎么办?

英语没有汉字,但英语也要吸收外国单词,例如 kung fu (功夫),mahjong (麻将),Sudoku (数独)。

是不是说英语(以及全世界各国一大堆表音文字)都是大脑病毒?

日语是表音和表意文字的结合体,从欧美人看来,欧美人说日语里的汉字是大脑病毒,你同意吗?
hahastudio
1 天前
说起来日语现在还有新词么,是不是都直接片假名算了
hammy
1 天前
@hahastudio 外来语(片假名)也是新词。这个是个很多中国人的误区,觉得片假名词汇不算造词。其实历史上引入汉语词也是类似的。如果是现在的外来语是外来语,那么汉语就是第一外来语。

英语也比较惨,诺曼征服的时候就(被迫)引入了大量外族词汇,我们现在说的英语的一部分其实是法语词汇。

韩语就更惨了,其外来词汇的引入很多是不光彩的历史带来的...但我们不关心他们...
woodfizky
1 天前
不太算是一回事。

OP 提到的マージ,在日语里是有专门的词可以对应的



代入到中文语境,你同事跟你讨论用 git 合并代码,但是讨论到 merge 的场景,不用合并,也不读 merge 英文,而是读"墨之"。

脑补了一下已经开始难受了。
woodfizky
1 天前
#11
@cmdOptionKana 漏 @了,@一下
cmdOptionKana
1 天前
@hahastudio 新词里有很多是平假名,也有汉字新词,例如 ふてほど、蛙化現象、老老介護

甚至还有汉字和片假名混合的,例如 「猫ミーム」,对于日本人来说,平假名、片假名和汉字可以很自然地使用,很自然地融合。
hammy
1 天前
比起日语,至少还是所见即所得的。不觉得英语的元音大推移更离谱吗(狗头),导致现在英语学习很困难。
cmdOptionKana
1 天前
@woodfizky 你还是用汉语的惯性思维去看待日语。汉语系统是比较抵触音译的,而英语系统则很容易接受音译,日语系统则是对音译、意译两者的接受度都比较高。

中国人对 “墨之” 的观感与日本人对「マージ」观感一样吗?完全不一样。
Rickkkkkkk
1 天前
coffee 在中文里也是咖啡,paper 、offer 这种词,迟早也得有个中文音译的词

我感觉这倒不是大问题,语言本来就是交流用的

日本那些好的动漫作品,不会因为这点而改变
weixind
1 天前
noahhhh
1 天前
@cmdOptionKana 比例不一样,日本大量常用词都换用片假名,比如商品里颜色黑色,白色,蓝色有现成的词不用,非要用布鲁啊库,厚歪偷,布鲁
woodfizky
1 天前
@cmdOptionKana #15
不是音不音译的问题,而是日语发明了一套用片假名作为一种另类的拼音去读英文的方法。
日本人虽然看片假名不一定能知道是什么意思,但是一般能够读出来,虽然和英文原音不一定一致,但是每个人用片假名读出来,读音也差不多。

中国没有这套比较统一的音译标准或者将汉语作为英文拼音的标准。
如果读英文标准还可以,交流的人群英文听说水平都可以的情况下,是比较让人舒服的。
但是一旦周围人英文听说水平不怎么样,那很容易出现一个词在几个不同人的嘴里出来几个完全不同的读音。


其实这个锅还得英文背(当然也有个别人学不好英文听说的原因),同样的拼写方式,几个词可能读法音标却完全不同。英文也是被古英文、法语、日耳曼语等语言花式灌注的,本身就存在这个问题,导致在没有词典和上下文的情况下无法根据拼写本身获取标准读音。(当然中文也有类似问题,比如多音字)


那么这一套片假名作为拼音去读英文的好处说了,坏处呢?

坏处就是只标准了读音,但是丢失了词句本身的信息。
就类似你用汉语拼音打了一屏幕字去交流的那种感觉。
你见过那种中文输入法坏了或者没装,打一串拼音的窘迫场景吧?
拼音是不太可能读错啊,但是书面交流为什么还要打一串拼音呢?
cmdOptionKana
1 天前
@noahhhh 比例必然不一样啊,英语吸收外国单词时,音译的比例更高。
汉语系统天然不适合音译,而且非常适合意译,因此汉语吸收外国单词时的音译比例较低。
日语则是音译和意译都能兼容,音译对于日语系统来说是很自然的,比汉语系统的音译自然很多,因此比例也高。

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特性,导致对音译的接受度不同。而 OP 用汉语思维去评价日语,显然不妥。

这是一个专为移动设备优化的页面(即为了让你能够在 Google 搜索结果里秒开这个页面),如果你希望参与 V2EX 社区的讨论,你可以继续到 V2EX 上打开本讨论主题的完整版本。

https://www.v2ex.com/t/1156253

V2EX 是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是一个分享自己正在做的有趣事物、交流想法,可以遇见新朋友甚至新机会的地方。

V2EX is a community of developers, designers and creative people.

© 2021 V2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