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eafove你确定你所谓存在的设计是个什么鬼……
我觉得你可能误会了,我说的设计是语言本身的设计,这部分的工作在自然语言种历来是极少的,几近可以忽略。
例子是 colour→color 之类的有意识的人为正字法变换。汉语里类似的例子有因为白字念多了就改读音的(像“呆” ai2→dai1 )。
引入汉语拼音方案也算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设计,不过汉语拼音方案自身的设计问题,以及汉语拼音的语用的影响,是有关联但不同的问题。
其实吧,就算假定不存在词汇认知的差异,连文法都要逆向的玩意儿,根本就没法“严谨”地定义成“一个”语言。上面的所谓设计也只能影响一门公认的自然语言的比较局部的性质。
刨除别有用心的目的,这些问题可能也就是因为不好意思扔掉几十万年的便宜遗产罢了(所谓演化)——到现在蓝星人对付这种东西还是得靠现有古董方案,没本事随手自己撸个出来。(啥 lojban 之流能用?)每个个体囫囵个几十年也只能强行无所谓了。
指不定以后技术成熟量产脑插干掉 babel 就没“语文”什么事儿了……
话说回来,你看起来对现代人所谓的语言并不了解,以至于“语言存在的意义是交流”都能如此堂皇陈述了——即便是在 LZ 关心的语文而不论更一般的形式语言的背景下,这也是常识性错误。扪心自问,你自己在跟别人交流之前得出你这套结论的形式是不是依赖你了解的语言?语言的作用会因为谁没在交流而自动无效?
当然我同意,就 LZ 的主题来看,“交流”在这个话题里贡献了意义的很大的组成部分。削弱交流是普遍有害的。不过,这显然不表示你就可以用部分代替整体还能推出看上去有效的结论。而且,你相反立场的做法都未必和阻碍交流有什么关联。你的逻辑呢?
另外,智商可能真不是问题(因此也经常是修辞用法而不是使用本义),不过我不自觉的出发点经常是,注意智商问题一般比感知和经验问题几乎不管对谁都有建设性多了;而你的反感再露骨,比较明显的意义也只是体现出你寻找自我的努力程度罢了。
@
takato Fork 完了就分裂了,不断 fork 还有碎片化。
当然,用户足够少的时候自生自灭无妨,但是自然语言可未必那么快能到这个状态。
一个结果就是只要有接触就得应付不断扯皮了……像简化汉字。我先不说站哪边,真心觉得分歧本身莫名增加一坨工作量就是浪费时间(如果是涉及演化本身的比较语言学之类的知识,还有些比较积极的意义)。
另外我不觉得这里的构造容易到定义出能计算 entropy 的具体系统了。就算想用简单的状态糊弄复杂的动力学问题,自组织都没弄清楚皮毛呢……
补几个之前窗口挂掉的意见:
@
SuperMild 然而水平高是如何定义的?确定该听谁的不是问题么?
我说过,自然语言本来没什么设计,不过现在这种变化多少引入了一些人为的、随意的、引起争议的设计。不知道这些能不能算是消灭了提出问题的人就能解决的那种问题。
@
fffflyfish 我是一直念 ji yu,虽然 gei yu 也能说得通,非统读对我没多少影响,所以也不反对这种变化。
不过有些就真是多数人暴政到自以为正义的笑话了。
还有各种一直就有争议不断的……
@
Syaoran 话说不规范使用标点的呢……
嘛,还有因为(被认成精日的,另当别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