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快递到了国内是怎么处理的?快递小哥怎么看的懂?

2018-11-25 01:06:30 +08:00
 theworldsong
分发阶段,怎么处理?

到了基层派件,怎么处理?

不是每个快递小哥都懂英文的嘛。(严肃的快递不用拼音表达)
15592 次点击
所在节点    问与答
82 条回复
russiansim
2018-11-25 11:20:52 +08:00
为了不给别人添麻烦,也为了不给自己添麻烦,最好写拼音,比如青年路,就直接写 qingnian lu,或者 qingnian road,写成 youth road 之类的,很怪异。办公地址还好,小区名字如果写英文的话,鬼也看不懂,比如,水岸枫林,英文怎么翻?
russiansim
2018-11-25 11:26:16 +08:00
@msg7086 有些地方,一个镇就三万人,一年不见得有一个国际件,也招一个?我们这邮政大妈,50 左右了
terrytw
2018-11-25 11:29:13 +08:00
@leido 中国大专以上学历不超过人口 10%
你这是英语版本的何不食肉糜
loveour
2018-11-25 11:32:04 +08:00
我如果要收国际快递,会有个翻译成英文的地址,里面尽量多保留拼音,但是同时也会留中文的。其实,英文到省市一级就好了,国外邮政或者快递公司如果看不懂中文也只会管自己国家那一部分的,到了国内还是国内自己的邮政或者快递公司负责。
顺便,我想说,我觉得地铁公交站名,真心没必要翻译成英文,拼音最好。说个简单例子,老外就算要找人问路,说拼音能得到回答的概率也大得多。有的人懂英文但是未必知道某个英文的中文地址是什么。
jmhjhjhj
2018-11-25 11:32:44 +08:00
运单上都贴了中文地址的
loveour
2018-11-25 11:32:55 +08:00
@imn1 #40 没错,就是这个理。本地人知道的更多只是中文名称而已,有些英文名称还真未必知道是哪儿。完全没必要意译。
zmz125000
2018-11-25 12:00:11 +08:00
上次地址填了中文,拿到包裹(等太久了直接去邮局查包裹)一看收件栏中文印成框了。
dobelee
2018-11-25 12:04:04 +08:00
这是小哥被给得最惨的一次。
russiansim
2018-11-25 12:11:16 +08:00
@terrytw 上了大专也不一定懂英文,好多大专毕业的英文还不如现在的小学生
loading
2018-11-25 12:13:17 +08:00
省,市,路我都写英文。其他肯定拼音。

反正其他也写不了英语,哈哈。
dot2017
2018-11-25 12:18:27 +08:00
@Leonn 别扯,像邮政是有邮政所专部处理一个个翻译地址的,谁没事寄东西还给你写双语地址
russiansim
2018-11-25 12:28:12 +08:00
@Leonn 你要考虑到有些外国的打印机根本打不出中文啊。。。
shanliang
2018-11-25 14:06:34 +08:00
拼音的姓名,拼音的地址+China,手机号
zzj0311
2018-11-25 14:50:22 +08:00
外文地址不也是写拼音么,还能把路名翻译成英文么。。
msg7086
2018-11-25 16:20:06 +08:00
@russiansim 三万人的小镇还真没待过。以前一直住在 2000 多万人的小镇里,收国际包裹不成问题。
Havee
2018-11-25 16:27:03 +08:00
ubuntu 第一次送光盘时,留的老家的英文地址,配送到了。
loading
2018-11-25 16:29:01 +08:00
hai2 you1 ,wo1 hai2 jia1 le1 sheng1 diao4.
zzcchh
2018-11-25 16:44:51 +08:00
名字写错也是常事
uptime
2018-11-25 18:16:38 +08:00
@loveour 其实,外国人读不出拼音的发音的。不然就不会有威氏拼音。
anonymous256
2018-11-25 18:19:47 +08:00
写拼音就行了。 Beijing Shi, DongCheng Qu, xxx Lu XXX Hao China

这是一个专为移动设备优化的页面(即为了让你能够在 Google 搜索结果里秒开这个页面),如果你希望参与 V2EX 社区的讨论,你可以继续到 V2EX 上打开本讨论主题的完整版本。

https://www.v2ex.com/t/511218

V2EX 是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是一个分享自己正在做的有趣事物、交流想法,可以遇见新朋友甚至新机会的地方。

V2EX is a community of developers, designers and creative people.

© 2021 V2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