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 OnCall 过后都掉一层皮

2022-03-19 13:30:47 +08:00
 111qqz

组里人少,每过一个半月就要 OnCall 一周。一年 OnCall 7-8 次,也就是将近两个月的时间在 OnCall.

每天基本早上十点到晚上十一点,在查一个问题的时候又有其他问题出现。很多都是线上问题,非常紧急。 问题不响应或者每过 12 小时没有解决,就告警电话一直打。

OnCall 5 天之后,基本得睡个 12+个小时整个人才缓过来。 早上醒来又全是没有接到的告警电话

下周估计也要花几天解决这周遗留的问题。

有木有做 SRE 的大佬,想问问这种高强度的 OnCall 是如何调节身体和精神压力的? 如何做到同时处理七八个问题,做到快速的 context switch 的?

7927 次点击
所在节点    程序员
59 条回复
Mirage09
2022-03-20 01:49:56 +08:00
@yzbythesea 60 个 page...AWS 么...
yzbythesea
2022-03-20 03:01:45 +08:00
@Mirage09 不是在 aws ,但是应该 infra 都差不多这个水平
levelworm
2022-03-20 08:34:54 +08:00
@Lonenso 这个看的我乐死了。我估计楼主公司没凤凰项目里那么垃圾,不过肯定也是有问题。
话说下下周去新公司做 BI Infra ,估计也要乐死了。。。
hallDrawnel
2022-03-20 10:04:10 +08:00
on call 是真的可怕
tairan2006
2022-03-20 10:06:27 +08:00
换工作
wangyzj
2022-03-20 12:21:52 +08:00
没有
身体早晚不行,不要搞 24 小时有业务的
你还会经常遇到不讲理的
你还得装孙子
最后 SRE 也不是你这样的 oncall
111qqz
2022-03-20 12:54:52 +08:00
@xmumiffy #29 差别还挺大的,正常上班的话吃饭,午休都不紧不慢,节奏自己可以把控。OnCall 就完全不一样了...
111qqz
2022-03-20 12:56:41 +08:00
@wa007 #30 是呀。请求出错大部分倒不是服务的问题,而是用户代码的问题(比如请求了计算图中不存在的 tensor) 但是模型上线失败确实是组件的问题。我们依赖的两个外部存储会出问题,平均一周两三次吧。 以前次数更多一些
111qqz
2022-03-20 12:57:21 +08:00
@OliveGlaze #33 哈哈哈哈那确实
111qqz
2022-03-20 13:02:13 +08:00
@461da73c #37 是啊,线上跑了几年了。 其实已经上线不去修改的服务也不会出问题,出问题的大部分都是新服务,比如想用某个新功能但是没配置对或者新功能有 bug. 是没有测试的,测试全都被砍掉做测试开发了。 服务质量交给开发通过写单元测试,接口测试自己保证。 测试左移算是一个大趋势吧(虽然有利有弊
111qqz
2022-03-20 13:02:51 +08:00
@NCZkevin #39 巧了,我们确实是做框架的组.... 快手的框架组也这样嘛,害怕
111qqz
2022-03-20 13:04:52 +08:00
@wangyzj #46 我们部门的 SRE 比我强度还大很多...ToC 的公司基本都是 24 小时有业务吧😂
111qqz
2022-03-20 13:08:57 +08:00
@Lonenso #40 感谢,我去看看,增加一些工作的信心(x
111qqz
2022-03-20 13:10:21 +08:00
@461da73c #37 公司是绿色软件家。不过看其他楼层的回复,字节,快手估计也差不多这个样子...
segama201901
2022-03-20 14:39:31 +08:00
@ryd994 how to 的问题建议写 Q&A 。如果 OA 能有机器人辅助更好。wiki 基本没人会看。
Hasal
2022-03-20 17:29:11 +08:00
@ericgui 赞同该做法,跑路是最佳解决办法。
southwolf
2022-03-20 18:15:35 +08:00
听起来是不小的项目, 上线了临时发现这么多问题? 上线前没有完整联调测试过的吗? 没有预发布 /pre-prod 环境? 全靠人肉排查解决问题? 这个不是你们 SRE 的问题啊, 是流程管理的问题.
找老板提, 去怼算法 /研发去, 怼不过就换组或者跑路吧.
111qqz
2022-03-20 20:03:22 +08:00
@southwolf #57 上线前肯定是测试过的。但是有些部分是没办法完全测试到的,比如一个很大的变量就是模型。每个服务的模型都是不是一样的,我们一般只能挑有代表的几个模型测一测,没办法做到全覆盖。还有很多问题的根源在于权限不收敛,线上环境可以被同部门的其他同学随意变动(比如扩缩容,放量,将一个错误的模型上线到某个服务上)。 权限控制这部分就要跨部门了,我们也只能等人家的排期,转眼也等了快一年了(
ericgui
2022-03-21 01:57:41 +08:00
卧槽,amazon 在美国名声都臭了,找不到人了,开始祸害国内的同胞了

这是一个专为移动设备优化的页面(即为了让你能够在 Google 搜索结果里秒开这个页面),如果你希望参与 V2EX 社区的讨论,你可以继续到 V2EX 上打开本讨论主题的完整版本。

https://www.v2ex.com/t/841452

V2EX 是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是一个分享自己正在做的有趣事物、交流想法,可以遇见新朋友甚至新机会的地方。

V2EX is a community of developers, designers and creative people.

© 2021 V2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