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 性能分析问题: 2 台配置相近的台式机 scp 拷贝大文件的速度有差距

333 天前
 wniming

楼主家里有三台台式机,配置如下:

192.168.1.5: amd 5700x + b550 + 16G x2 ddr4 3200 ram

192.168.1.6: amd 5700x + b550 + 8G x2 ddr4 3200 ram

192.168.1.7: intel 13100 + b760 + 8G x2 ddr4 3200 ram

这三台机都有板载 2.5G 网口,型号都是 rtl 8125 ,操作系统都是 fedora 38 ,并通过 tp-link 的 2.5g 交换机相连,问题如下:

在 1.5 这台机上通过 scp 往 1.6 这台机拷贝大文件,不管试多少次速度都能一开始就稳定在 279MB/s , 但往 1.7 这台机上拷贝大文件大部分情况下都是一开始只有 259MB/s ,然后会慢慢增加到 279MB/s ,偶尔一上来也能达到 279MB/s 。

我通过 iperf3 测试这三台机的网络速度完全一样,均为 2.35 Gbits/sec ,拷贝过程中这三台机的 cpu 单核占用都不到 50%,我尝试过更换网线,把 fedora 默认的 r8169 驱动升级成专门的 r8125 驱动都不行

1.7 这台机的配置比 1.6 弱的地方只有 2 点,分别是 cpu 的多核性能以及 cpu 的缓存大小,scp 拷文件用不着多核,难道这个速度差别是因为 13100 的缓存太小或 intel 处理器的缓存策略导致的?

希望有大佬给个排查这个问题的方法。

2345 次点击
所在节点    Linux
26 条回复
documentzhangx66
332 天前
1.在没有专用测速硬件的情况下,测速以 iperf3 作为结论。
你 iperf3 测试没问题,那就说明不存在 CPU 与网络设备瓶颈。

2.文件传输速度有差别,你需要考虑其他问题。

iostat -x -m -d 1

观察一下 %util 。
tailf
332 天前
指定一下加密算法,这个对速度的影响超级大
szzonly
331 天前
你要测试,就从内存读取,写入内存。
wniming
325 天前
@dode @akira @shijingshijing @zizon @tailf @szzonly

感谢各位关注这个问题,我已经找到原因了,是 intel 平台默认的节能策略导致的,intel cpu 在系统空闲时大多数核心只会以 800Mhz 的频率运行,有负载时才频率才往上升(原来那些玩 3A 游戏的人为了保持游戏帧率稳定就去锁 cpu 频率是有道理的),而 5700x 的最低频率不会低于 2200Mhz 。

我用的是华硕的 b760m 重炮手主板,做以下操作这个问题就没有了:

在华硕 Intel 芯片组的主板上,如何关闭 CPU 的睿频功能
在 BIOS 设置菜单的 CPU Configuration--CPU-Power Management Control 下,默认情况下, Intel (R) SpeedStep(tm)为 Auto, Intel (R) Speed Shift Technology 为 Auto,CPU C-states 为 Auto,将这三个项目都设置为 Disabled, CPU 就不再发生频率跳变睿频了。

不过这样的话 cpu 就只会保持在默认的 3.4Ghz 频率上运行,不能睿频了。
shijingshijing
325 天前
但是这样的话,CPU 一直保持满载功耗,电费也受不了,节能还是开着吧。

节能方面还有一些设定,比如微星主板一般都有 ErP ,还有一些主板 BIOS 里面可以关闭没插板卡的 PCI-E 插槽供电,这些设定好像除了节能还能减少 EMI 干扰,如果是 HomeLab 挂机下载什么的,我觉得还是省电更重要,速度能跑就行。
nuk
300 天前
@wniming 这个让我想起来我的一台 NAS ,ryzen 2200g ,网口直通给虚拟机,DNS 丢包必现,开始百思不得其解,后来发现是为了省电开了动态频率调整后才出现,把频率拉满就行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虚拟机丢了中断,除了 cpu 其他策略一模一样。

这是一个专为移动设备优化的页面(即为了让你能够在 Google 搜索结果里秒开这个页面),如果你希望参与 V2EX 社区的讨论,你可以继续到 V2EX 上打开本讨论主题的完整版本。

https://www.v2ex.com/t/955121

V2EX 是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是一个分享自己正在做的有趣事物、交流想法,可以遇见新朋友甚至新机会的地方。

V2EX is a community of developers, designers and creative people.

© 2021 V2EX